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

时间:2024-04-24 18:15:12 丽华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精选7篇)

  情景作文,就内容来说,可以是社会生活、自然景观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是虚拟的某种场景或故事。从形式来讲,它可长可短,或段或篇,训练时可灵活把握。情景作文大至可分为续补式和引发式两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精选7篇)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 1

  (一) 活动一猜一猜

  1.看到这个神秘的袋子,你猜测到什么?

  【教学意图】 通过猜一猜环节,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聚焦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

  2.请睁大双眼睛,屏住呼吸,聚焦目光,感受谜底揭开的那一刻吧!(教师随机打开袋子。)

  3.你看到了怎样的礼物盒?

  4.你还看到了什么?

  【教学意图】在反复提问中激励学生用心观察,在随机的评价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学会观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5.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用一个词描述。)

  6.那就让我们静静地期待这一刻的到来。指名一生上台观察教室情形。交流:

  (1)此刻,站在台上,你看到什么情形?用一个词来形容教室的气氛。(指名学生板书词语)

  (2)此刻教师真静啊,静地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呼吸声。听,再仔细听,你还会听到什么声音?

  【教学意图】 在创设情境当中,亲身体验气氛,感受场面,用以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情境当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达到言语训练的目的。

  7.谜底即将揭晓,请一位同学打开盒子。同学们倒计时5、4、3、2、1

  (二)活动二揭开谜底

  8.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此刻的心情又是一番怎样的滋味?(听出来了, 你们的心情从刚才的充满希望转瞬为失望,从高峰跌入低谷。)

  9.老师悄悄地告诉你:它的肚子里藏着老师今天特意带来的礼物。有想法的同学拿出你的热情,带上你的动作向老师示意。

  10.老师感受到教室不一样的气氛。能用一个词概括此刻的教室是怎样的情形。(板书:沸腾、热闹非凡)

  11.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板书:动作、神态、声音、心理)

  (三)活动三分享奖品

  12.看来,奖品非你莫属了。(颁奖并享受奖品)

  13.看着你津津有味的嚼着糖果,台下的人已经垂涎三尺。有人想要吗?

  14.各抒己见。

  【教学意图】吃糖游戏又一次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通过最真切的体验,学生一览无余的感受到吃者的举止、神态,从而体会到其心理。再一次在亲身观察、体验当中获得写的素材,得到写点的训练。

  (四)小结归纳、出示金钥匙。

  通过以上的系列活动,老师发现同学不仅学会观察,而且能大胆想象,充分表达。其实这就是开启写作之路的金钥匙。现在,让我们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展开小组游戏活动。(出示课件:金钥匙)

  三、小组合作、快乐游戏。

  游戏规则 :

  1.抽取游戏条。

  2.游戏时间为5—8分钟。

  3.小组长负责:明确游戏规则,组织人人参与。

  4.观察游戏情景,感受游戏乐趣,表达真实思想。

  四、课堂练笔,学以致用。

  1.这节课给予我们难忘的印象,或者是猜一猜环节,或者是吃糖环节,或者······究竟哪一个镜头,哪一个场面,哪一个人物使你记忆犹新,请快速拿起笔,完成片段训练。(时间为10分钟。)

  2.展示交流。

  3.连段成篇。如果把这几个同学的片段描写连成一篇,应该怎样排列?(板书:时间顺序)加上开头和结尾即可成为一片完整的文章。

  4.小结:看来,作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多留心生活,多实践于生活,在生活中捕捉情境,感受思想,你将会得到写作的自信和成功。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 2

  1.情境再现

  看到文题中提供的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发对某段相同经历的回忆和感受,可以以回忆经过为主,也可以夹叙夹议。

  例1:“5岁那年的儿童节,天气炎热,我和妈妈去买菜,市场里有卖小鸡的。圆滚滚的身子,金黄色的小嘴,毛茸茸的羽毛,别提多可爱了。于是我央求妈妈给我买了一只。”

  接下来写自己如何照顾小鸡,怎样幼稚地用香皂给小鸡洗澡,小鸡死掉后多么伤心的故事,最后写出“而今的我已经不再拥有儿童节了,我是多么的不舍,但我相信,童年的儿童节会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例2:“灰色,往往暗含着一种悲伤,让人想要抱头痛哭,那一年的儿童节正是如此。

  似乎还在一个欢度“六一”的梦中,似乎各种各样新奇、好玩的东西还摆在我面前时,妈妈叫醒了我。“快起床,一会去上课,我给你报的数学班今天不歇。还有下午去上作文课,晚上家教来讲英语。”我的天啊!老妈,今天是儿童节!我极不情愿地起了床,一步一步向学校挪去。在煎熬中,儿童节过去了。

  上天,求求你,下一次我要金色的儿童节,我要快乐。”

  这两篇文同是对过去儿童节经历的回忆,同一情境下,经历不同,感受不同,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同。

  2.由情境引发感想

  例3:“在儿童节那天,我再也不会去索取那些精美的玩具,而是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打球,放松心情。因为我已经明白了:父母为了我们生活舒适,不辞劳苦地努力工作,我们不应该去索取,更应该去回报。

  在儿童节那天,我再也不会去商场肆意地消费,而是把钱捐给大山里贫困的孩子,让他们可以上学,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我已经明白了:我们生活在如此好的'环境中,不能忘记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们,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这种写作方式是通过对比,表达对情境中所提问题的看法和自己的主张。

  3.根据情境设计理想中渴望的经历

  例4:“再给我一个儿童节,我会陪伴你们——灾区的孩子们。你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美好的学校,失去了美好的家园。我会带去同胞的祝福,安慰你们,鼓励你们。我会与你们玩耍,把丰富的知识教给你们,让你们走出哭泣与无奈,孤独与迷惘。再给我一个儿童节,我会陪伴你们。”

  例5:“现在很多中国家庭在儿童节这天,选择消费来满足孩子的愿望,形成了单一化的儿童节。我们如何把儿童节过得有意义呢?

  方案一:我们可以做一天钟点工。平时我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利用儿童节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擦擦桌子,扫扫地,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

  方案二:我们可以做一天社区志愿者。平时我们很少了解小区的情况,利用儿童节我们可以到社区去,帮助做一做宣传,拜访空巢老人,表达我们对社会的感恩。”

  这种形式是通过在所给情境中选取关键词语,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 3

  师:这是我们同龄人的一篇习作。请大家自由朗读,然后回答这个问题:文中的妈妈有怎样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范文《妈妈的唠叨之歌》片段)

  生12:文中的妈妈爱唠叨。

  师:你觉得作者讨厌妈妈的唠叨吗?

  生12:不会,作者感受到妈妈的唠叨是对自己的.爱,他把妈妈的唠叨称为“歌”。

  师:说的好!你的母亲会唠叨吗?

  生12(微笑):会。

  师:你读的懂妈妈的唠叨吗?

  生12:能,那是对我的关心。

  师:其他同学呢,你的妈妈会唠叨吗?会的请举手。(全体学生举手)看来我们的母亲也是爱唠叨的。母亲为我们所做的小事体现了爱,原来唠叨也是爱呀!那么母亲的严格要求呢?

  生:也是爱的体现。

  师:对,只是爱的方式不同。小作者写作时选取了妈妈的唠叨来体现母爱,这说明他平时对母亲的言行观察的很仔细。这是否也给我们启示呢?

  生13:平时应多观察母亲。

  生14:要多留心妈妈的语言和动作。你看作者就很好的把妈妈的唠叨语言写出来了。

  师: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多观察母亲,多理解母亲,那么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母爱的材料。(板书:善于观察生活,体会母爱。)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 4

  课前交流

  师:说个题目给大家听。前几天一个朋友说给我听的,可有意思啦。想听吗?

  生:想。

  师:拿起笔,打开本子,记:如果1=5,2=25,3=125,4=625,问:5=?

  生:(拿起笔计算。)

  师:好了吗?谁来回答?

  生:5=3125

  师:算得特别准。都是这样吗?有没有不同的答案?

  (生思考)

  师:看看第一行:1=5,读读看,倒过来再读读,5=?

  生:5=1

  师:你明白了什么?

  生:看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入手。

  生:有时候,不要只按固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生:思考问题,要敢于创新。

  师:一个小小的题目,让你们明白了这么多。1=5,5=1,是运用了我们的什么能力?

  生:观察能力。

  (师板书:观察)

  师:然后还要经过大脑的——

  生:思考。

  (师板书:思考)

  师:你现在对王老师有没有疑惑?

  生:你明明是语文老师,为什么要讲数学知识?

  师:数学课有没有语文?有没有作文?

  生:有。

  师:让我们带着观察,带着思考,走进今天的课堂。

  师:上课!(师生问好)

  课堂指导

  (师出示三个三角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三个三角形,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说得很清楚。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思考)

  师:比如说颜色?

  生:我看到了三个三角形,是粉红色的。

  师:你怎么说,才能把你看到的三角形的颜色,数量,形状等讲清楚?

  生:老师拿出了三个粉红色的三角形,一个是直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还有一个是锐角三角形。

  师:把你看到的说出来,这就是表达。(板书:表达)

  (收起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拿一个三角形,只露出它的一个角,你猜是什么三角形。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我开始了?

  (生点头)

  师:(故作神秘状)我真的开始了?

  (生纷纷偷笑)

  师:此时此刻,你什么心情?

  生:我很疑惑,不知道老师卖什么关子。

  生:我很激动。

  生:我很紧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猜对。

  师:同学们的表情都不一样啊。你注意到了吗?

  生:有的同学瞪大了眼睛,有的同学托着腮帮子。

  师:观察得真仔细了。这次我真的.开始了,你们可要仔细看,仔细听,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师:(拿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什么三角形?

  生齐:直角三角形。

  师:(又拿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

  师:老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你们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同学们什么表情?

  生:老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一起喊:“直角三角形!”有的同学还很兴奋。

  师:我可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这么快就能准确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生:因为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师:也就是说,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生:就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师:我明白了,直角是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点。钝角是钝角三角形的本质特点。那么,你似乎明白了什么呢?

  生:我们看待事物,要抓住这个事物的特点。

  生:我们看任何事物,不能盲目,要抓住关键,这样才能把事物看清楚。

  师:拿起笔来,记下这个小游戏的过程中,你最想记下的东西。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动笔写)

  师:你记下了什么?

  生:我们看待事物,要抓住特点,才能看清楚,看得全面。

  生:我记下一个词:特点。

  师:看到一个角,你就真的能猜出是什么三角形吗?我再来试试,相信自己吗?

  (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

  师:为什么举起的小手犹犹豫豫?

  生:不敢确定。

  师: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议论)

  师:你确定一个。

  生:我猜是锐角三角形。

  生:我觉得应该是直角三角形。

  师:揭秘的时候到了。(慢慢拿出直角三角形)

  你注意到同学们的表现了吗?

  生:猜对的同学兴高采烈,猜错的同学垂头丧气。

  师:这一次,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去看。只看一个角,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假如你回去告诉别人你的收获,你想说什么?一个游戏?一堂课?一个人?一个结论?

  生交流

  师:如果让你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你怎么拟?

  生:一个道理

  生:一节有趣的作文课

  生:游戏中的一节课

  师:拿起笔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期待你的作文哟!

  (生动笔写作,师巡视)

  指名读文,师相机点评。

  拓展指导

  师:再给你一个机会,一个弥补的机会。(只露出一个锐角)猜猜这次会是什么图形?

  (生纷纷猜测)

  师:揭晓谜底的时刻到了。(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及各种图形。)

  (生吃惊)

  师: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丰富的。我们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把你的生活,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与人交流,这样,你会觉得生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 5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

  (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

  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

  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

  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MTV中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如果要求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感动情节写下来,该如何落笔呢?(停顿一下)别急,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好不好?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 6

  一、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前天的《扬子晚报》上发表了我们班祝维悠同学写的一首名叫《遐想》的小诗。他的这首小诗写得非常精彩、有意思,想来欣赏一下吗?

  生:想!

  师:祝维悠同学,请你把这首小诗给大家朗诵一下,好吗?

  祝维悠:(朗读)

  遐想

  天空是宽阔的足球场/太阳和月亮轮流当裁判/一个白天/一个晚上

  星星和云彩互相争王/有时群星闪烁/有时乌云密布/难分胜负

  忙碌的流星/不知疲惫/在天地之间来回奔波/传递着场上的佳音

  这场足球赛一直持续着/从古至今/不信/你听——

  风声呼呼/那是裁判的哨音/雷声隆隆/那是观众的激情

  师:听了祝维悠同学的这首小诗以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1:我觉得他的这首小诗写得非常好,他把星星和云彩都当成了足球队员,群星闪烁时,就是星星们踢得精彩的时候,而乌云密布时,就是乌云们快要胜利的时候。在他的诗中天空真是太有趣了!

  生2:我觉得他想象得很神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小诗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师:是的,大胆而又神奇的想象使祝维悠同学的思维插上了翅膀,所以写出了这样一首充满着童真、童趣的小诗。由他的这首小诗,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生:想!

  师:一位美国的学生,写了一篇名叫《蛋》的作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

  一天,几个小朋友在野外拾到了一个蛋,这是一个什么蛋呢?有的说是蟒蛇蛋,有的说是驼鸟蛋,有的说是恐龙蛋……一个小朋友看大家这样争执不休,便说:“别争了,咱们把它带回去孵化,看能孵化出个什么东西来,这样不就知道它是什么蛋了吗?”几天之后,这个蛋竟然孵化出了美国总统里根!据说,这篇文章还得了奖呢!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们认为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得奖?

  生1:我认为他的想象很大胆、很神奇,所以能得奖。

  生2:我觉得他这篇文章得奖的关键在于,小朋友们在郊外捡到了一个蛋后,大家都围绕这是什么蛋在猜想,只有一个小朋友建议把蛋带回去孵化,可见,这位小朋友的思维很独特,与别人不一样。我们知道,蛋是不可能孵化出人来的,而文章的小作者竟然想到孵化出了美国总统里根来,可见,他的想象多么大胆,多么独特。

  师:大胆而神奇的想象,使这位同学的作文得了奖。其实,善于想象是我们每位同学的天性。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学们,你们也敢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大胆地去奇思妙想吗?

  生:敢!

  师: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一定会创造出许多新奇、有趣的故事来。好,这节课我们就来——

  (板书:放飞想象)

  生:放飞想象(连读三遍)。

  二、启发想象

  师:你们的思维真的飞翔了吗?

  (多媒体出示:鼻子、耳朵、眼睛、嘴)

  生:(读)鼻子、耳朵、眼睛、嘴。

  师:看了这四个词,你们的脑海里想象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先静下心来想一想,想清楚了再说。

  (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说)

  生1:看了这四个词语,我想象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头妈妈,生了四个小宝宝,分别是鼻子、耳朵、眼睛、嘴。他们四人从小形影不离。时间慢慢过去了,他们都长大了,各自都该有个工作的岗位了。那么,他们四人谁该长在最引人注目的位置呢?于是,头妈妈就让他们进行了一场比赛。第一轮比赛是才艺展示,结果他们各有所长,不分胜负。第二轮比赛跑步,结果鼻子得了第一名,长在了脸的正中间;眼睛和嘴并列第二名,分别长在了鼻子的上下两端;耳朵是最后一名,所以长得最靠后。

  师:嗯,你的想象很独特,故事也编得很生动、有趣。真不简单!

  生2:看了这四个词,我想象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鼻子、耳朵、眼睛、嘴兄弟四人产生了矛盾,嘴巴认为大脑对他不公平,鼻子有两个,眼睛有一双,耳朵有一对,只有我嘴巴是一张,于是他们之间就争吵了起来。

  师:你从数量上想到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也很独特。

  生3:我看到了鼻子、耳朵、眼睛、嘴,想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鼻子、耳朵和嘴都嫉妒眼睛位置长得最好。一天,他们为此发生了争执。嘴先嚷道:“我的功劳最大,既能说话又能吃饭,为什么偏要我长在会流鼻涕的鼻子底下面呢?”鼻子不服气地说:“我帮主人呼吸,功不可没。我应该长在眼睛的上面。”耳朵也很委屈地叫道:“我能听到各种声音,功劳也很大。我应该长在眼睛的上面。” 终于有一天,耳朵、鼻子、嘴都跑到了眼睛的上面来了,这时,大脑伯伯发话了:“孩子们,你们这样挤在一起,小主人还像个人吗?”鼻子、耳朵、嘴听了很惭愧,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上。小主人又变成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了。

  师:你是从他们的位置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非常好!著名相声大师马季也曾创作过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相声,叫《五官争功》,等一会儿请你们来欣赏欣赏。谁还能像他们这样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呢?

  生4:从前有个小男孩很爱读书,可是不爱惜自己的眼睛,躺在床上看书,走路也看书。眼睛实在受不了,就向鼻子哭诉了自己的苦衷:“唉,我的日子可真难过啊!”鼻子搭话说:“眼睛老弟,你别难过了,还是建议小主人给你戴副眼镜。”眼睛觉得鼻子的方法很好,于是,晚上就托梦给小主人。第二天,小主人配了副眼镜。眼睛这下看东西虽然清楚了,却压到了鼻子,连累了耳朵,很不好意思。鼻子、耳朵似乎看出了眼睛的心思,异口同声地对它说:“谁叫我们是兄弟的呢?”眼睛听了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们,以后你们有困难,我一定尽力帮助!”

  师:你想象的这个故事耐人寻味,有了困难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想象,想象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看来,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就可以飞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创造出许多神奇的故事。

  下面请大家欣赏著名的相声大师马季先生创作的相声《五官争功》的片断,来领略一下艺术家们的风采,感受一下想象给他们带来的灵感。

  (多媒体播放《五官争功》片断)

  师:这段脍炙人口的相声,就是马季先生通过想象创作出来的。同学们欣赏之后一定会深受启发,能把你们想象到的故事编得更生动、更有趣。

  (多媒体出示:上海浦东、南京河西)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阅有关“上海浦东”和“南京河西”的资料了。通过查阅资料你们对“上海浦东”和“南京河西”有了怎样的了解呢?首先交流一下你们对“上海浦东”的了解情况。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条有关“上海浦东”的资料,浦东又称之为“长江之子”,因为浦东是浩浩长江夹带着泥沙经过千万年的沉积才形成的。

  生2:我从《金陵晚报》上了解到,上海浦东从1990年到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今天的浦东不只是上海的浦东,中国的浦东,更是世界的浦东。像陆家嘴地区高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鳞次栉比。浦东的都市景观、基础设施、区域规划都不会输给世界任何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生3:我知道上海浦东的标志性建筑是东方明珠电视塔,它造型独特,设施齐全,而且很高很高。

  师:对,图上的这个高大建筑就是东方明珠电视塔,它是上海浦东的象征。

  生4:我还知道,在浦东开发之前,上海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因为当时浦东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条件不如浦西好。但是,现在浦东发展起来了,它已经成了上海乃至于中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师:是的,上海浦东如今已经成了上海人的自豪,中国人的骄傲。

  生5:我还从网上查到,从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开始宣布要大力开发浦东,以浦东的发展带起整个长江沿岸城市的开放与发展。以浦东为龙头,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与腾飞。

  师:上海浦东是从1990年开发以来,短短的十几年的'建设,如今它已经是新上海的标志,成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浦江边。好了,下面我们来交流有关“南京河西”的资料。

  生1:我在报刊上得知,南京河西2005年5月新城区初步规划完成,高度现代化的奥体中心将投入使用。

  生2:据电视新闻报导,南京河西新区已经被英国、法国、泰国等多家大公司看中,他们已经准备在这儿落户,建大型超级市场,盖许多摩天大楼。不久,摩天大楼就会在河西拔地而起,不仅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更加快了河西发展的步伐。

  生3:我从报纸上知道,今年11月4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正式破土动工,不久住在河西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上学就没有问题了。

  师:是的,河西的学生也在享受着高质量的教育。

  生4:我从报纸上得知,南京区划调整之后,新的建邺区将覆盖整个河西新区。几年后,河西的路会更宽,楼会更高,环境会更美,将成为南京最靓丽的人文景观。

  师:作为一个建邺人,我们倍感自豪。看来,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上海浦东”和“南京河西”的资料,那么,看到这两个词语,你们想象到了什么呢?

  生1:看到上海浦东和南京河西,我想象到了上海浦东是个大哥哥,南京河西是个小弟弟。一天,他俩进行了一番对话。大哥哥问小弟弟:“你过得怎么样?”小弟弟说:“南京政府拨巨资,重点建设南京河西地区,我的日子过得不错,而且会越来越美好!”“你过得怎样?”小弟弟关切地问大哥哥,大哥哥兴奋地说:“我这儿已经有东方明珠、金茂大厦、黄浦大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过得更好!”

  师:是啊,祖国的发展变化,兄弟俩将会变得更美、更帅!

  生2:看到上海浦东和南京河西,我想象到在不久的将来,河西新区的学校将用上高度智能化的设施,每个学生都配有手提电脑,上学不要书包,教师用的是用纳米材料制作的粉笔。

  师:科技含量真高!同学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一定很幸福、很愉快!

  生3:我想到上海浦东的繁华已成为现实,而南京河西的开发才刚刚开始。5到10年之后,南京河西的一切都会发生巨变。这里将告别冷清,告别单调,告别零乱,告别落后,成为一座现代特色与滨江文化相交融的新城区。

  师:多么令人振奋啊!

  生4:我想未来的南京河西一定会比上海浦东更繁华、更漂亮,当然它的繁华不只是物质的,人的精神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这里将是一个学习型的社区,到处飘散着书香,河西图书馆里天天人来人往,座无虚席。

  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真是太美好了!

  生5:我想奥体中心要是由我来设计,我一定把它设计得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都特色的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度现代化的场馆。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是经过太空培育的,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比赛场馆的用电全部是太阳能的。奥体中心的主场馆用电脑控制,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它变形成一个外形像“UFO”的大型会议中心。

  师:同学们,你们的憧憬真是太美好了!看来,想象之鸟一旦高飞,我们的头脑中便会浮现出许许多多新颖、生动的意象,可以抵达我们渴望、向往和曾经经历过的世界。

  三、揭示要求

  刚才,同学们围绕这两组词语放飞了自己的想象。想象,能诞生出精巧的小诗;想象,能抒写出优美的文章;想象,能产生出新奇的故事;想象,能创作出谐趣的相声……想象真是太奇妙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两组词语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组,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你可以编个故事,可以写首小诗,总之,只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无论用什么表达形式都行。当然,如果你对以上两组词语都不感兴趣,也可以自己确定一些词语,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还要注意给自己的文章加上一个比较恰当的题目。

  四、评议习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想象之旅,并且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写成了作文。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愉快吗?

  生:愉快!

  师:你愿意把你这种愉快的感觉和大家一道分享吗?

  生:愿意!

  师:好,谁愿意来读你的作文?

  (指名上台读,学生朗读作文)

  师:听了她的作文,你们感觉愉快吗?

  生:愉快!

  师:能具体地说一说怎么愉快吗?

  生1:我听了她的作文,感觉到南京的未来太美好了,能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心情怎能不愉快呢!

  生2:我听了她的作文感到很愉快,因为她所描绘的未来河西的汽车全都是用太阳能的,再也不像现在的汽车这样冒黑烟了。

  师:那就很环保了,所以你很开心。

  生3:我心里又愉快又兴奋。我愉快是因为我们的河西新区以后也许就是这个样子;兴奋是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许就会住上这样的高楼,开上这种汽车。

  生4:这种用太阳能发电的汽车很好,我很想把它造出来。

  师:你真有志向!只要你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一定能把它造出来的。彭斯聪同学,你写的这篇作文给这么多同学快乐和憧憬,你有什么想法吗?

  彭斯聪:我很开心,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师:你真谦虚!谢谢你读了你的作文!还有哪位同学想上来读作文?你写的是什么?

  生:我写的是《河西新区——我的新家》

  (学生读作文)

  师:她的新家怎么样?

  生:不错,挺好!

  师:是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李嫣雯同学一定能住上这样的新家,你在那里生活得一定会非常幸福。还有谁愿意读你的作文?

  (学生读作文)

  师:我们刘禹豪同学也写了一首小诗,他的这首诗让你难忘吗?

  生:难忘!

  师:说说什么地方让你难忘?

  生1:难忘的地方就是他把寒冷的冬天变成了温暖的春天。

  师:噢,就是说这儿四季如春了!

  生2:因为他写了南京河西告别冷清,那我们每天都可以过得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生3:他说告别寂寞,没有寂寞,那我们每天就可以过得充充实实。

  师:我们每天都会过得快乐、充实,河西的未来真美好啊!同学们,刚才这三位同学的文章你们可以给他们打什么等第?

  生:我认为彭斯聪同学的作文可以得优加两颗星,李嫣文和刘禹豪同学的作文可以得优加一颗星。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语句通顺,而且想象大胆、丰富,充满童趣。而彭斯聪的作文要更好些。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如果同意的话,我们就鼓掌通过。

  (全班鼓掌)

  师:刚才我们交流的是根据第二组词语写的作文,有谁愿意上来交流根据第一组词语写的作文呢?

  (指名学生,学生朗读作文)

  师:倾听了她的作文,你认为她的故事编得有意思吗?

  生1:我觉得她的故事编得有意思,因为故事情节很曲折。

  生2:她的作文不仅有意思,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保护好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

  师:是的,这个故事不仅有意思,还告诉我们不能随便抠鼻子挖耳朵,这是个不好的习惯。

  (再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作文)

  师:你很有感情地读了你的作文,我问你一下,你觉得这篇作文有意思在什么地方?

  生:我觉得小主人说的一段话非常有道理。

  师:你满意自己的作文吗?

  生:不是太满意。

  师:嗯,很谦虚,还需要再修改一下,是吗?同学们,你们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好吗?

  生1:她这篇文章很生动。

  生2:她把鼻子、眼睛、耳朵、嘴巴都比作人,他们的争吵声吵醒了小主人,小主人还说了一番很有道理的话,所以我觉得她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师:你可以给她打什么等第?

  生2:可以打优加星。因为她把对话编得很生动,而且还说明了一个道理——集体的力量大。

  师:她的故事编得既有趣,又使我们明白了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的道理。有没有同学自己确定一些词语来写的?

  (学生上台读文章)

  师:她的这篇作文怎么样?

  生1:我觉得她写得非常好,她把自己的童年写得像一首诗,一幅画,充满了诗情画意。

  生2:我觉得她的写法,像我们学的一篇课文。

  师:哪篇课文?

  生2:《小镇的早晨》,所以我觉得她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师:她模仿得非常好,是吧。自己的文章能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这也是我们学习写作文的一种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交流了。

  今天我们放飞了想象,经历了一次愉快的想象之旅。通过了这一次作文,你感受到了想象给你带来的快乐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常言道:“文不厌改。”回去之后,请同学把自己的作文多读几遍,把错别字改过来,把不通的句子改通顺,把要删的删掉,要添的添上。修改好之后,读给你的爸爸妈妈或同学听,听听他们的意见,这样可以使你的作文变得更好!

  教后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能够很好地诠释了新课标的理念,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回顾这次习作教学,我有以下一些体会和收获。

  一、注入人文情怀,诱发生命活力

  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作文的过程就是养就高尚情操的过程。学生从观察、感知、体验、领悟到捕捉信息,到行笔成文,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认识世界、感受真情、陶冶心灵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悉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启发、引导、点拨、评价等方面都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过去,我们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往往要求学生想象要合理,所谓的“合理”,就是让学生去顺应人们已经认识了的或者探索出来的规律和经验,不能逾越这个雷池,这就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不敢奇思妙想,因而视想象作文为畏途。其实,想象大胆也合理,我们知道,任何新的发明创造总是从异想天开开始的。异想天开,古已有之。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的想法,社会就将会停止不前,更不会有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世界。想象作文如果不摆脱一味追求合理想象的窠臼,就难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我抓住了想象作文的本质,鼓励学生想象要大胆,并为学生精心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情境,激活思维、放飞想象,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表达欲望。学生在我的点引之下个个神思飞扬,异想天开,创造出许多神奇的故事,饱尝到了想象所带来的无限快乐。试想,学生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学氛围中徜徉,他们的创造潜能怎能不得到释放!他们的生命体验又怎能不得到拓展!

  二、倡导自由表达,张显学生个性

  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作文教学只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倡导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惯性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把学生的主观感受牵引到自己的思路上来,把学生的行文思路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程序上来,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思维和思路,扼杀了学生富有灵性的想象力,泯灭了学生充满个性的创造力,从而致使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千人一腔。这节习作课上,为了体现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我注意放飞学生,放飞作文,创设氛围,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束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学生已经真正地成为了作文的主人。在写作内容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且能易于表达的内容;在表达形式上,由学生自主确定,可以编成故事也可以写成小诗,只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无论用什么形式都行;在命题策略上,鼓励学生自主拟题;在评价方式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认识去审视、去评判,并密切关注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对作文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无拘无束地、兴致盎然地去驰骋想象,憧憬未来,抒写生活,表达真情,张扬个性。试想,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情境之中,他们的情感怎么能不得到滋养,他们的精神怎么能不得到提升!

  三、培育创新精神,促进持续发展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幻想与创造的时代。作为肩负着培育一代新人使命的教师,应该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一代精英。作文教学也应该要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创造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两方面来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的:

  一是激趣导入,打开学生思维的暗箱。我们都知道,人们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常常由于相似性,而会形成一种局部的狭隘的认识范围。这就不可避免使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思路相对狭窄,比如那个蛋拿回去孵,相对狭窄的思维就是孵出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思维训练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思维训练的方法常常有常规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又有多向和反向、外向、交叉和变形等。我一开始就用孵蛋这个故事来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想象,看谁想得新、想得奇。世界是多元的,认识问题的角度也应该是多维的,这种激励方式能够点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培养。

  二是启发想象,植根生活,强调“新”字。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作。”这个“时”就是现实生活。我们指导学生习作,应当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焦点问题。教学前,我就注意引导学生去收集资料,关注社会,从上海浦东的巨变到南京河西的开发,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堂引申到课外,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力和观察力。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只有打好了这个基础,才能促进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 7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爬天都峰》。

  (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要爬这座山,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呀?(拍一拍书)

  生1(会意,纷纷举手):我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生2:(抢着说)我读了好几遍课文。

  生3:我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赞许地笑):看来你准备的真够充分。那我们就先迈出登山第一步,把课文读给自己听,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小女孩去爬天都峰的事。

  生2:我有补充。这篇课文讲的是放暑假,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刚开始不敢爬,后来看老爷爷也来爬山,就敢了。

  师:你补充得真好!那刚才大家读给自己听时,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在这句话里,我从白发苍苍这个词语体会到老爷爷年纪很大了。

  师:(拍生肩,微笑)抓住了白发苍苍这个词语体会,真好!

  生: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从这句话知道了天都峰非常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云彩在上面已经很高了,峰顶还在云彩上面,就更高了。

  师:说起来头头是道啊!(生笑)天都峰这么高,你看到了么?

  (生一愣,随后会意,笑,举手。)

  生: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我从抬头这个词体会到天都峰太高了,要仰着脖才能看到。做抬头的姿势,其他生笑。

  师:真是身临其境啊,那咱们都来仰头说说: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生仰头惊叹。)

  生1:老师,我觉得作者说的话有问题。

  (师赞许,带询问的神情。)

  生1:峰顶在云彩上面,抬头望又怎么能看见呢?

  师:你问的很有道理,同学们看看你对他们的话有什么看法?

  生2:我觉得刚才

  (同学说得有道理,是不是该改改。)

  师:我们听听这位专家的宝贵意见。

  生:(笑后略一思索)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被云彩遮住了,我都看不见哩!

  (其他生笑。)

  师:我想我们应该为他的反应迅速而鼓掌,你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3:我刚才看了一下课文的插图,我觉得应该能看见,因为云彩是薄薄的,不是紧紧的为在山顶。

  生4:我也觉得能看见,有一回我去爬山,到了山顶云彩像雾一样。

  师:胜不骄,败不馁,是真正的勇士。刚才同学们的辩论,使我想到了李白的那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山顶云雾缭绕,隐隐约约,依稀可见。

  (生点头。)

  师:那咱们带着刚才的理解在发出惊叹。

  (生读。)

  生:老师我不明白笔陡的意思。

  生:我知道笔陡是陡峭的意思。

  师:你能告诉他你是怎么知道的就更好啦。

  生:。

  生2:也可以换个词试试。

  生3:我是拆开想的,笔是笔直,都是陡峭,连起来就是笔直陡峭的意思。

  师:〔举起笔〕这么直上直下的,陡。

  生:我从 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也体会到天都峰很高很陡。

  师:你体会得真好,我相信你读这个句子也一定能读出又高又陡的感觉。

  (生读。)

  师:不错,要是我们看到这么高这么陡的山,会怎么样?

  生1:哇噻,太高了我能爬到山顶吗?

  生2:我腿肚子都软了。

  师:就带这种感觉读出天都峰的高、陡。

  生热情高涨的.读。

  师:刚才我们谈的是看到山的感受,读课文时还有其他感受吗?

  生:我从第六、七自然段体会到爬山很辛苦、很艰难。

  师:你看大家都很想听听你是怎样体会的。

  生:我是从奋力、手脚并用这几个词体会到的。

  生:攀着 也说明他们爬山很费劲。

  师:那我们都好读读这个自然段,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感受,可以朗读,可以表演,也可以谈谈你的想象。

  生:读第六、七自然段。

  生1:我想读一读。

  生2:我想表演。

  师:谁能详细的给大家描述描述,当个现场的解说员。

  生3:描述。

  生4:我也想表演。

  师:你还说出了当时的想法,真好。

  生5:我是想象的。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山峰呼呼的刮着,我的手都被勒红了。还是满头大汗。

  生6:我也可以换一个词,是气喘吁吁。

  师:〔与其握手〕:我也想到了这个词,叫不约而同。

  (出示投影:)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

  (生想象填写。)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爬呀爬,那老爷爷又是怎么爬的呢?

  (安排小组活动。)

  (各组选代表说。)

  生1:老爷爷的白发在风中晃动,他爬几步就要歇会儿,喘口气,她累得腰酸背痛,有时还咳嗽一下,可他还是一个劲儿向上爬。

  生2:老爷爷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往上爬,一会儿抬头望望我,一会儿又咬着牙、低着头,奋力向上爬。

  生3:我们组还是表演。

  师表扬:你演的老爷爷象极了,我们终于爬上山顶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欢呼雀跃。)

  师:除了胜利的喜悦,没别的拉!

  (生思考。)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拉一拉我的小辫子?

  师(走过去轻轻地拉一拉这位同学的小辫子),你善于思考,老师喜欢你。

  (生笑。)

  生2:我原来很害怕,后来为什么又这么起劲儿?

  生3:爸爸为什么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看来胜利还没有冲昏我们的头脑,有问题就会有收获。

  (板书:汲取力量。)

  老师相信大家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生读书。)

  生1:读7、8自然段对话他们都是受到对方鼓励有勇气爬天都峰的。

  生2:读3、4、5自然段的对话,我觉得从这里更能体会到他们是怎样有其爬山的。

  (师出示投影:)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师:好好读读,看从这个也字你能读出什么?

  (生比较读。)

  生1:老爷爷的意思是,小朋友,你这么小也敢来爬天都峰。

  生2:老爷爷想,这小孩儿,胆子这么大,敢爬这么高的天都峰。

  生3:小孩和老爷爷一样,也是觉得老爷爷的胆子大。

  生4:小孩也不敢相信,老爷爷这么大岁数了,还来爬这么高的山。

  师:那把这种半信半疑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

  (投影出示:)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爬吧!

  师:现在老师是记者了,老爷爷你怎么敢爬这么高的山哪?

  生:小孩都敢,我这么大岁数了,连孩子都不如吗?

  生:小孩子不怕困难,我老头子也不能怕!

  师:小朋友,你不发颤了,为什么?

  生:是老爷爷的精神鼓舞了我,给了我力量!

  生:是老爷爷给了我勇气!

  师:〔牵左右生的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吧!

  (师生齐读。)

  师:这回谁知道怎样汲取力量?

  生1: 就是受别人的鼓舞。

  生2:就是从别人那里得到勇气。

  生3:吸取别人的优点。

  生4:吸取别人的长处。

  师:你从别人身上汲取过力量吗?

  (生思考。)

  师提示:爸爸、妈妈、同学、老师。

  生1:我从妈妈身上汲取到力量,有一回,妈妈生病了,她还坚持上班,我很受感动,我上学也尽量不请假。

  生2:爸爸爱看书,我就向他学习,身时候都要看书。

  师:我们可以模仿着爬天都峰这一课把你汲取力量的故事写下来,老师也会从你身上汲取到好多力量,因为你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时,你是最棒的。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师: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应该说,这几个字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就以“日”字为例吧,它已经在学过的诗词中多次“露面”了。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还记得含有“日”字的诗句吗?

  生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生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这两首诗中“日”字的意思是——

  生:太阳

  师:“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

  生:两个小孩儿辩论太阳……

  师:那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

  生:大小、冷热、远近……

  师:先不忙。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通过逐渐深入地学习课文,你们一定会解开这些疑难。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师: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

  生:不好读,挺别扭的,不好懂。

  师:尽管遇到了些困难,但这些“感觉”是很珍贵的。它一来指明了我们学习的方向;二来也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学生沉默、思考)

  师:比如“不好读”,可以怎么办?

  生:多读几遍!

  师:好主意!常言道“一回生,两回熟”嘛!

  师:不好懂,有办法吗?

  生:查字典、看注释……

  师:下面建议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结合注释,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时间暂定五分钟。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很逐组巡视辅导。)

  师:多数小组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请用自己的话,能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

  生:孔子东游,见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问他们原因。

  师:不错!你能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

  生:游玩。(其他学生笑)

  师:我第一次读,也几乎把它当成游玩。你(指另一学生)笑了,是不是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是“游学”的意思,就是去交流和学习!

  师:呵,这么自信!其他人同意吗?

  (多数学生表示同意)

  师: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

  生:我看过孔子的介绍并联系了上下文。

  师:呵,学古文也知道去联系上下文?有水平!谁能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说说?

  (学生口述课文大意。因叙述较流利赢得了同学的掌声。但教师还是提供机会让他聆听了其他同学的建议。)

  师:理解得不错,同学们的建议也不错。不过我还注意到,你在说到“如探汤”时,特别简洁,现在能结合注释,具体说这“探汤”是什么意思?

  生:意思是“把手伸到热水里,是说天气很热”。

  师:好!其实热水这个意思的“汤”在很多成语中,也有出现。能说一两个吗?

  生1:固若金汤。

  生2:赴汤蹈火。

  师:这“赴汤蹈火”的意思是说,不管是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将勇往直前!其实不仅是成语,在很多口语中也有使用。在上海,人们把装了热水可以暖手的东西,叫做“汤钵钵”。

  师:好的!故事说到这里,该知道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了吧?

  生:知道!

  师:(出示选择题)为了不互相干扰,请快速阅读这几种说法,把你认为正确的那个写下来。

  (完成选择题,应为c项。九成左右的学生选择正确,个别选择出现错误。)

  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解开迷惑)那究竟是远还是近,孔子帮他们弄明白了吗?

  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师:这两小儿的“笑”,你们怎么理解呢?

  生1:嘲笑!

  生2:讥笑!

  师:这是你们此时的理解,老师暂时不予评论,不过建议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能进一步用心去感受!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

  (学生读;点评;)

  师:学古文就是要反复地品味,慢慢你会发现它有着音乐般美妙的韵律。(媒体出示“竹简”)怎么样,这古文看上去美吗?

  师:读起来更美!看课本,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不过,这一次我出声读,请你们在心里读。(老师范读)

  (全体学生鼓掌,称赞老师的朗读。)

  师:谢谢大家。下面再感受一次这音乐般的美感好吗?这次你们出声读。(学生齐读课文)

  师:到底是人多啊,读得真美!现在,谁愿意一个人再来展示一下这古文的美?

  (大家发现,该生的朗读水平,早已超过教师刚才的范读,于是朗读几次被掌声打断。)

  师:(短暂沉思,略带羞涩)常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今天我算是真切地体会到了,你读得真比老师好!课下,我得向你请教朗读的经验。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本文一开始就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可看来看去,只见都是“一儿曰、一儿曰”,哪有“两小儿”呀!怎么回事呢?

  生:“一儿”是一个小孩;下面的“一儿”是另一个。这儿省略了“另”字。

  师:看来这古文真是太简洁了,能省则省啊!那为了便于理解,咱给两小儿取个名字吧!如果一个叫“小儿a”的话,另一个就是(“小儿b”)。下面请各小组,再来合作完成两项任务:第一,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儿a和小儿b“辩斗”的内容;第二,看看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各自说出了什么理由呢?

  (学生合作理清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

  师:谁来说说两小儿的观点?

  生:小儿a认为太阳早晨近,中午远。小儿b认为太阳早晨远,中午近。

  师:两小儿的观点刚好怎么样?自己再来读读第二

  段,感受一下这种反差?(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师:他们又各自摆出了什么理由呢?

  生:小儿a认为,早晨太阳大所以近,中午小所以远。

  师:平常在我们看东西的时候是“近大远小”嘛?小儿a有道理!

  生:小儿b认为,早晨凉快所以太阳远,中午热所以太阳近。

  师:平时在遇到发热物体时,是“近热远凉”吧?小儿b也有道理!看来两小儿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啊!现在,请你再来读读三四两段,感受一下他们的自信!

  (学生自由读三、四两段;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面对两小儿的激烈争论,就连过问其故的孔子都“不能决也”。这时,两小儿犯难了:那我们找谁评理去呀?于是笑着说:“孰为汝多知乎?”齐读本段好吗?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现在对两小儿的“笑”有新的认识吗?

  生1:我认为是苦笑,因为最后也没弄明白!

  生2:我认为是无奈地笑!因为孔子也没办法。

  师:那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吗?

  生:(充满个性地)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师:看来,大家基本都认为这是两个小孩善意的笑挺可爱的!不过说实话,要深入理解这个“笑”挺不容易的!但大家却在不经意的读书与谈论之间就解决了。果然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来,认识一下这句话吧!

  (学生齐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既然读书有这么大的作用,让我们再来陪两小儿“笑”一次?

  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四、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师: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不能决也”。而今天,你们能道出其中的奥妙吗?(学生简述原理。)

  师:下面不妨来印证一下大家的说法。(辅以媒体演示)看来在同一天当中,无论是早晨也好、中午也罢,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几乎”都是一样的,要说真有不同的话,像这样绕一圈要多久?

  生:一年、365天……

  师:在今天看来,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常识。而两千多年前,却让孔子这个大学问家当着两小儿的面说“我也不知道”!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生1:孔子是个诚实的人!

  生2:孔子实事求是,也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全场掌声)

  师:厉害!你能以孔子的话来为孔子作评,有水平!由于时代和科技的限制,导致了“孔子不能决”的遗憾呢。然而今天,掌握了先进科技的现代人,对一切都“尽在掌握”了吗?

  (生:没有!还有金字塔之谜!upo之谜!外星人之谜……)

  师:看来,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还真是“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啊!不过,若同学们能从小立志并打好基础,完全有可能解开某些谜团!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师:今天,我们从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故事谈起,谈到了“温故而知新”,谈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还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最后,我们带着“孔子不能决”的遗憾,认识到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这么多知识,大家都能有所感悟,了不起!接下来我想这样,同学们此时有什么体会或疑惑,整理一下,写在题板上。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几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字甚至一个符号。

  (学生书写体会或质疑)

  师:请写完的同学亮出你的想法。没写完的也停一停吧,因为聆听也是一种学习嘛!(指一学生写的“圣人?”)说说你的疑惑。

  生:我的问题是,既然人们都知道孔子并不是什么都了解的,那为什么直到今天人们还把他称作“圣人”?

  师:厉害!从小处说,这个问题展现了你良好的学习兴趣;往大处讲,你提出的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但是,今天刘老师可能给不了你答案了。不过,我可以建议你通过合适的途径,比如上网、进图书馆什么的,多了解一下孔子的学识、思想甚至人品等,也许到时你的收获会比老师的答案更美!

【名师情境作文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名师教学实录07-05

《乞巧》名师教学实录07-01

名师识字教学实录07-01

绝句名师教学实录07-01

乞巧名师教学实录07-01

嫦娥名师教学实录07-01

咏柳名师教学实录07-01

《颐和园》名师教学实录07-01

雷雨名师教学实录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