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文教学三步曲
众所周知,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会遇到如下三大问题:一是学生害怕写作,把写作看作是洪水猛兽;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尽咬笔头;三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落笔成文,眉头紧蹙。怎样解决这三大问题,先后顺序又该怎样?
一、关注生活,经历生活
多年从教经验告诉我,首先要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的作文练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每周一记;第二类是单元习作。那怎样解决写作素材问题呢?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这样向学生表述: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看似如此直白的话,可缺乏发现能力的学生大多是懵懵懂懂,我们必须寻蹊径进行落实。
1.天天写微博
周一至周五,让学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动动笔,简要记录素材。可以简要记叙事情的全过程,也可以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这里可以交给学生一个绝招--“问题推想法”,即让学生对照问题一一回想: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哭过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见谁被表扬了?今天我看见谁被批评了?今天课堂上有什么趣事?今天家里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今天,街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今天我想到了什么离奇的事?今天我看了什么书,哪里让我怦然一动?……等到双休日写每周一记的时候,学生就从微博中寻找写作素材。那微博中的三五句话就成了一团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有了这个线头,学生就有了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能够随时提取储存在脑中的生命印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起始阶段,老师的刻意提示非常重要,如--要善于攫取生活中有趣的事作为写作素材,怎样落实?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那么几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将“雪中送炭”背成“雪中送蛋”,在全班哄笑之后,我鼓励学生可以写写这件事,说不定还能发表在报刊上。结果王继业小朋友就写了篇《雪中送“蛋”》,还真的发表在《宁波晚报》上。这下,部分孩子就得了“红眼病”,这周你写《“一箭双雕”》(体育课“砸鸭子”),下周你写《剪蚕茧》(科学课的实验)……到最后,学生的目光不止停留在上课,空间也不断地扩大,《上当》、《“小俞” 变“小偷”》《打“官司”》等趣事作文应运而生。
2.和家长牵手
从三年级开始,每单元习作前,我都和家长充分沟通,鼓励家长让孩子用眼睛看一看,动手做一做,用笔记一记。如:写三上《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给家长发短信:让孩子自主确定写谁,提醒孩子在与他交往中注意观察并做记录。写三上《秋天的快乐》前,我就发短信:和孩子一起捡落叶,摘桔子,摘柿子等,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享受秋天的快乐!如写三下《我学会了……》前一段时间,我就发短信:引领孩子学一样本领:滑滑板,拖地板,骑自行车,学蛋炒饭等等,并耐心引导孩子领悟其中的窍门。这样,让亲身经历做铺垫,使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也陆陆续续渐悟:原来作文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说到底是“情动辞发”。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除了提倡课外阅读,在习作讲评时渗透,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可以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二、趁热打铁促反思
有心动就要有行动,有反思就要有记录。为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我规定每人一本反思录,及时记录点滴反思,留住瞬间的思想,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点化石。
案例2:《午餐见闻》
这是我们班罗平同学的一篇习作--
中午,在钟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食堂就餐。
就餐时,大家都很安静,但只有一个男孩在旁小声说话。而我对面的丁磊听了很不舒服,就拿勺子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谁知,男孩还挺小气的,竟哭了。可他哭哭还不够,竟然把饭菜给倒了。
等他哭了好久后,我不禁有个念头:“他们的班主任难道不应该管管吗?”接着,我又看见他们的班主任--贺老师在说说笑笑。看见后,我就认为贺老师这个班主任当得似乎太不好了。我想:“作为班主任,就要时刻关心孩子们的事,可她……”
想着,贺老师来了,先说了丁磊一番,再把男孩教育了一下:“身为男子汉,就应该大气点。吃饭要安静,你又不是不知道,干嘛要把饭倒掉,你这不是饿了自己吗?”
当我看见贺老师紧紧牵着小男孩的手,去拿饭菜,然后又给男孩盛汤。再看着男孩一口一口把饭菜吃下,一口一口把汤喝完时,我发现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从而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做任何事或看某件事都不能只看到一半就判定这个人品行,要看到最后才能下结论!】
瞧,孩子思想的触角在不断延伸,这样的学生更让我们警醒:孩子不仅是一面镜子,还是最公正的监督者。]
这样,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生活中让学生关注自己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久而久之,擦亮作文的眼睛就不难,它就在那儿!
三、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在开始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我总是让学生顺其自然进行写
作。但随着课文学习,随着作文深入,就需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怎么写,这是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学生的每周一记,因为少有拘束,出彩的、灵动的、个性化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是翻阅学生的单元习作,就令人有窒息感,仿佛一潭死水,禁锢的是飞扬的童心。我想这是因为单元习作有这样那样的约束。
那是不是我们要就此摒弃单元习作,张扬每周一记呢?这让我想起我们蔡老师在有次语文老师培训时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就关于王彧钊老师《我的舞台》教学程序设计,有人提出要强化语文的人文性设计,有人提出要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设计,蔡老师最终决定采用既突出语文能力训练,又不丢弃语文的人文性的设计思路。这一席话给了我作文教学的灵感:我们的作文教学能不能在自由中加点约束,在约束中追求自由,特别是单元习作,即使戴着镣铐也要舞蹈。
【作文教学三步曲】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三步曲”精选07-02
考试三步曲作文04-13
考试三步曲作文08-20
减肥三步曲作文06-12
考试三步曲07-02
电话面试三步曲07-11
什么是完美离职的三步曲?07-12
商务谈判三步曲07-13
胜任力模型构建三步曲07-13
游戏数据分析三步曲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