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讨渗透式教育在技工院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由于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尤其是技工院校学生的多样性,仅靠德育课堂上的灌输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工匠精神,显得很单薄,技工院校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精神意志等德育方面容易出现缺失,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堪忧。与课堂单一灌输的教育模式不同,渗透式教育不是单一的讲授、知识的输出,渗透式德育的教育理念是隐性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活动,是通过师生课上课下的互动交流,学生自我感知激发的双向教育。渗透式德育教育契合了技校生的身心特点,是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1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但由于德育课堂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只是单纯接受知识而并未使道德品质得到“内化”,更谈不上全面精神的引领、理念的塑造。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以下问题。
1.1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薄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技工院校学生特别是中职技校的学生,他们同普通的高中生一样处于身心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心理上较脆弱,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而目前由于招生的压力,不管学生成绩高低,不论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如何,中职技校大都相当于“无门槛”地安排入学,导致技校“双差生”比例大。这些学生仅靠德育课堂单向灌输、说教式的培养,没有与所学的知识衔接、课外环节的跟进引导,未能完成自我教育和认知,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打架斗殴、男女生早恋、偷窃等不良行为现象时有发生。
1.2技校生普遍学习无目标,人格理念匮乏
由于技校生大多是中考的“弃儿”,再加上学生对校内外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的认识相对封闭,尤其对职业的选择、人际交往以及职业未来的规划等仅限于自我的构想,导致学习无目标,普遍缺乏科学客观、务实谦逊的理念指导。还有一部分技校生存在眼高手低的心态。在校企合作和就业反馈中,经常出现学生频繁跳槽、人品缺失等问题。这与塑造良好品格、培养“工匠精神”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1.3技工院校传统教学往往“重专业轻人文”
技工院校强调让学生掌握“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所以绝大多数院校将主要资源、精力集中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老师过分突出对知识点、技能点的教学,往往忽视对技校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专业考证通过了,但在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人际交往、礼仪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却少之又少,基本上背离了全面发展的目标,最终导致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2渗透式教育在技工院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作用
2.1正确引领技校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渗透式教育倡导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自我内化,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品行得到优化。鉴于中职技校生的身心特点,应立足于德育工作的核心导向,适时合理地将渗透式教育内涵转化为切实可行而又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鼓励和激发学生在德育课堂下创设各种社团平台,让学生自由接触、思考、交流、竞赛等,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集中塑造受教者的人格理念
渗透式教育具有延伸性、拓展性的特征,能有效推动教育对象的发散思维意识,提高其应用协作能力,进而同步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巩固和实践素养的日益提升。针对当前学生人格匮乏的集中表现,德育工作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扭转学生对职业岗位选择、社会人际交往的错误认识,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心态、阳光的品格,重塑科学的人格理念。
2.3充分培养受教者的人文素养
21世纪是高度融合的时代,是自然、科学、社会、人文、艺术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时代。技工院校倡导的渗透式教育与时代的要求不谋而合,渗透式德育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它融合于日常的学习生活,提倡德育教师要与其他所有的教育者(包括学校的保安、工友等)共同行动起来,以课堂知识、专业技能为载体、以社交平台为媒介,使学生激活思维、学会方法、掌握原则、提升境界;通过专业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渗透、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渗透式德育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实施途径
3.1树立正确的理念,给德育插上“隐形的翅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被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自己内心的需求。”故而,可以隐蔽德育工作中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使其在充分自主意识的支配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技工院校的领导决策者应重新确认以德育课堂为中心,侧重于渗透式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将渗透式德育教育融入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甚至娱乐中注重创设情境和氛围,在看似自然的表面下昭示教育的内涵,减少刻意的痕迹,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主动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第一,可以利用教育的载体,如通过学校丰富的宣传画、黑板报、校园广播报道、校园网吧等媒介推广充满“正能量”的价值理念,强化道德规范以及重塑人格理念;第二,可以创建多样的学校社团,搭建演出、竞赛等不同展示平台,促进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福州第一技师学院开展的“技能雏鹰”“匠心筑梦”“壮士出征”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反应很好。
3.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夯实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方面,技工院校的所有教学管理者应当立足于渗透式教育的核心内涵。根据技校生的身心特点将德育教育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课堂环节等融为一体,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德育教师要将德育教育中的内涵诉求灵活穿插在教学计划中,比如可以把现实生活中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道德困惑中的问题与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并通过网络语言趣味阐释,多媒体影音辅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启发下,不仅收获德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科学的精神思想体系,而且对自身既有的价值观念、精神意志和人格理念进行梳理和纠正。
3.3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综合素质
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不能光靠单一德育课堂的灌输教育获得。必须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形成常效机制。一方面,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要系统化、常态化。基于渗透式教育的延伸性、拓展性特点,可运用校内外实践训练机制,着眼于学生的品行、价值观念以及人格的磨练。例如,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通过一年级的见习、二年级的短期实习、三年级的顶岗实习活动,不定期组织师生到企业实训、考验、历练,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困难,树立“成功者”的心态,激发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让学生自己动手修订、规划、完善职业生涯,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生观。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渗透式教育激励引导的效用,激发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和综合素质。渗透式教育传递的是一种“人本”“人文”的理念,德育不只是对一个结果的奖罚,更是对学生在校学习、定岗就业过程中的动态激励,德育教师要以欣赏的角度、以多层的维度评价学生、激励学生、感动学生,从中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为学生提供成长、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综上所述,在这个文化、价值观等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抱着旧有、单一的教育模式,必须“刷新”德育理念,充分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价值作用,将其有效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并借此推动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探讨渗透式教育在技工院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论文07-03
技工院校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优秀论文07-02
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新途径分析论文07-03
技工院校班主任管理的德育教育论文07-03
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引入企业化探讨的论文07-03
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研究论文07-03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07-02
谈微课在技工院校国际贸易中教学运用论文07-03
技工院校英语教育优秀论文07-03
添附物的法律运用探讨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