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时间:2023-03-03 01:27:22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语界从来没放松过作文教学的研究。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依然是投入多,见效慢。作文教学的探索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加之课程理念不断创新,也就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认识,所以作文教学举步蹒跚。教学难,难教学,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最大压力。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师怕教,学生怕写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诸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真是难死人”的感叹。

  笔者看到这样一个调查结果。研究者对某市15所小学的150名小学语文教师和30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教学重存在问题,认为作文课不好上、上不好得教师有126人,占84%;300名学生中有257人感到作文不好写,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也不愿写作文,怕上作文课,占85.7%。可见,当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2.学生作文中没有真实的自我

  目前,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编、抄、套”和“假、大、空”的怪圈。

  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作为写作的素材;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惰性思想的影响,常选择一些自己较为熟悉的、老生常谈的话题,如做好事就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这类故事,人云亦云,思维狭窄,缺乏创新。

  还有一些学生会揣摩老师的心态,“应试作文”中少了自己独有的元素。《青年周末》在采访被清华降分录取的“美少女作家”蒋方舟的访谈中,蒋方舟也谈到这次高考失利的一个原因,她说:“高考作文是一个很扑朔迷离的东西。有的时候说要标新立异,有的时候说要中规中矩,有的时候阳刚大气如男,有的时候又柔美似水如女,最后已经把我弄得非男非女,成东方不败了。考虑了半个小时的心理活动不是我该怎么写,而是说评卷人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想要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想要我规矩一点,还是创新一点。”“想的是自己怎么能够亲切地,和蔼地,让他们能够理解地写一篇作文。”结果,蒋方舟在考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情况下,愣了30分钟,写了一篇“很中规中矩的文章,三段式,就是一个东方不败,一会儿男,一会儿女,选择了挺变态的声音来发言。”

  可见,“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使得学生的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学生写作文只会“克隆”,而不会真情倾吐,没有个性。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学生的作文中得不到表现。

  二、形成小学作文教学问题的原因

  学生到了3——4年级,不太愿意写作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从三年级开始作为学习的重点与学生见面,课程中一个星期有两节作文课,每个单元都有一次习作练习。在考试时,最后一项就是写作文,作文所占的分值比相当大,一般有30分。学生稍加不慎,就会扣去5——10分,甚至更多。这一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就会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不仅要学习,要练习,还要考试。经常费了很大功夫,如果得不到认可,又会丢很多分。因此,很多同学写作文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老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的被动现象。

  (一)作文教学目的的偏差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作文这一项失分不要太多,作为语文老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常常用作文选上的作文标准来要求学生,追求内容的“新、奇、巧”。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经常找一些范文读给学生听,并在写法上做过细的指导,告诉学生开头要怎么写,结尾要怎么写。很多学生就会从选材上、谋篇布局上仿照范文去写,写出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的文章。曾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一只可怜的小羊被拴在木桩上,小羊把能吃到的草全吃光了,形成一个无草的圆圈,圆圈外嫩嫩的青草小羊却只能看不能吃。我想,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为了应试就是给学生过多的束缚,使得学生就像拴住的小羊一样,没有了活力,没有了个性,只能在老师设计的圈子内转悠。

  为了让学生把作文写“细致”些,考试时不至于在字数上失分。每次写作文老师会给学生规定字数,要求学生必须写到几百字。学生写作文,听到老师规定的字数,这就像士兵上战场,还没打仗,就被对方势力吓倒一样。他们对作文有了一种惧怕的心理,心里总是惦记着:我达不到字数的要求怎么办?这时学生的精力不是在构思这篇文章,而是在想方设法凑字数。有些同学写着写着就停下来数一数还差多少字,有的时候实在没有什么写,干脆把这段再重复一遍,使原本一篇完整的文章,现在却没了章法,这就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正常发挥。

  其实,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只是“文从字顺”,“内容健康”。学生写作文本应该是性情的抒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就是很有道理。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然而,在作文考试中,没有一定的字数,作文内容就空洞,作文就得不了高分。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对字数提出了要求,又使得小学生觉得作文的门槛太高,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对于字数的要求,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挫伤了写作文的积极性。

  当学生辛辛苦苦地写好一篇作文,老师通常会从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及思维来对待孩子的习作,为孩子的习作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并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喜欢大刀阔斧的修改,末了在学生作文后面提出修改意见。结果学生的作文成了红蓝相间的试验田。然而,这样细致的、负责任的批改却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时还会扼杀学生的写作个性。特别是稍差的学生看到后会感到自己作文很失败,从而心里开始害怕写作文。

  仔细分析,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作文实际上有两重涵义:课程中的作文和考试中的作文。所谓课程中的作文就是被当作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交流为目的的写作。所谓考试中的作文就是用于检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得高分为目的要求学生写出的文章。课程中的作文也就是写作的重心,关注的是语文素养形成发展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过程而考试中的作文的重心,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表现出的结果。考试中的作文,原本是检测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即在同样的时间,就同样的题材,让学生做一篇文章,以此来考察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但现在,作文考试本身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目的,教学生写作文是为考试做准备,是为了将来能在考试中得高分。在教学中我们就用应付考试的方法来培训学生,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是以考试的要求和标准为尺度。这样的作文教学目标只有一个——考试,目的只有一个——得高分。学生在多重束缚中,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体验不到快乐,失败感、挫折感时时困扰着他们。

  (二)学生写作素材、能力的缺失

  1.学生缺少生活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写作的素材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条件。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空间被禁锢在学校至家庭的两点一线,封闭在狭小的课堂之内,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狭小,生活趋于单一平淡。他们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既感受不到乡村孩子捉鱼摸虾的自然快乐,也常常忽视科技馆、博物馆里的现代文明。学生的生活之源干涸!在这种生活空间下,学生如何能写出逼真、生动、有情趣的作文呢?

  2.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感悟

  然而有的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一到写作文时就感到头脑空空,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他们过多的沉浸在优厚的物质环境中,饱受家庭的疼爱,衣食无忧,心灵变得萎缩迟钝。他们没有认真观察生活,对周围人、事的微妙变化,也渐渐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了。他们沐浴在幸福中,内心却很少漾起感激的涟漪;他们有着多彩的生活,却没能在心灵深处留下多少痕迹。

  有所认识,有所表达。学生的作文,就是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正因为他们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然也就没有认识,从而也就无所表达。

  3.学生阅读能力缺失

  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使学生的作文词汇单一,表述不清。许多作文情节简单,缺少细致的描写,该说明的说不清,该描述的不知道怎样说,该想象的又胡乱拼凑,缺少科学根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形象生动的道出了读和写的关系。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被无情的截留挪用了。老师们把属于学生“读”的时间用在了咬文嚼字的分析课文上。以讲代读,以练代读,以问代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课内的读是如此,课外的读就更令人担忧了。孩子的阅读时间被“奥数”充斥着,被作业挤压着。试问: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哪来足够的阅读积累,较厚的文化积淀?

  三、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针对当今作文教学的弊端,结合前人总结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主要抓手,在4个方面落到实处。

  对策一:向兴趣要作文

  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把孩子紧张程度降低到最低的环境”来让学生自由抒发。让学生们在作文中与他人对话,与世界、与自然甚至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不难,其实就是“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

  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写作文。通常一节作文指导课,我会用20分钟精心组织活动,把作文内容、作文指导融合在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对作文有了自己的体验。

  如在一次作文指导课时,我在上课时宣布,本节课我们先来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顿时欢呼起来。学生情绪稳定后,我把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要求、活动时间作了具体要求。充满欢乐、笑声而带有紧张气氛的游戏活动把学生的兴趣提到最大程度,当学生情绪仍处于亢奋状态,我及时将学生的兴趣中心引导迁移:游戏玩得开心不开心?谁能把刚才比赛中热烈欢快的场面,“小鸡”、“母鸡”、“老鹰”那紧张、可笑的动作、神态说给大家听一听。问题一提出,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刚才活动的场面描述下来。这时,我揭示本次作文题目:《记一个有趣的游戏》。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把刚才的活动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难不难?学生齐声回答:不难。在我三言两语交待了习作的要求与注意点以后,学生便愉快地进行作文。这样由游戏激发兴趣,利用兴趣迁移,指导写作,扫除了起步阶段,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学生学得愉快,作文普遍写得情趣。

  对策二:向生活要作文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创作无从谈起,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千方百计的为他们创造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试想:孩子们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生活的体验,有了创作的激情,他们还会怕写作文吗?

  1.我们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会利用学校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经常组织学生从事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护蛋行动”让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跳蚤市场”让孩子在交换中增强了能力;“豆子宝宝发芽记”让孩子跟随豆子一同成长……

  课后,我与家长进行沟通,双休日抽出一天的时间带孩子感受大自然。春天让孩子去踏青;夏天让孩子感受无边的田园风光;秋天让孩子去感受丰收的喜悦;白雪皑皑的冬天则让学生到野外打雪仗。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学生们欣喜若狂,尽情地释放自己,无拘无束地嬉戏、玩耍。

  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也有了新的视觉。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神奇与温柔。一山一水、一鸟一虫、飘逸的云彩、流动的小溪都成了孩子写作的最佳材料。可以说是多彩的生活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使他们忍不住有表达的冲动。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写道:“走在软绵绵的沙滩上,调皮的小沙子直往我脚丫里钻,给我挠痒痒,我忍不住‘咯咯’的笑出声来……”在小作者那充满童真童趣的描写中,让我觉得眼前一亮,不由得被孩子们那独特的视角给征服了。

  2.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的过程并非是从提笔写作开始的,而是从观察生活入手的。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老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抓住事物的最富有特点的部分。

  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在孩子们周围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有些事或给学生以快乐,或给学生以启迪。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写出来。大家感觉很容易,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我还要求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最新鲜的事记下来在中队交流。推荐出最好的,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学生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拍着双手不停地叫好。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

  对策三:向阅读要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顺读与写的关系,把语文课的“读”还给学生。教给他们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帮助他们做好阅读的原始积累工作,夯实阅读基础。

  具体做法是:

  1.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比如在教《三顾茅庐》一课前,我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了解刘备、诸葛亮、张飞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知天,刘备的礼贤下士、忠义仁智,张飞的无理、鲁莽的性格特点分析的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同学又捧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三国热”。

  2.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讲,侧重感受揣摩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3.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对文章的整体回顾,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

  4.积累内化训练。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的途径。课文讲完以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

  5.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它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

  除此之外,我们老师还要引领孩子走进名著,引导他们亲近报刊……拓展知识面,激发求知欲,训练感悟力。“胸藏万汇凭吞吐”,大量的阅读,可以使他们的文章不仅“文从字顺”,而且挥洒自如。

  对策四:向评价要作文

  作文在所有学习内容中是最烦琐,最复杂的。学生写出一篇文章,无论从精力上,还是从时间上,都要比做一道数学题、组词造句等付出得要多。学生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如果被教师说得毫无是处,“一棒子打死”,可想而知,那是怎样的一种伤害!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我们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也要给学生以鼓励。

  每次作文,我都会挑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在班上读一读,除了特别精彩的文章外,我更关注的是那些作文有困难的同学,哪怕他有一个段落写得好,一句话写得生动,我都会抓住这次机会在班上读一读,并且给予表扬,这种自豪感会促使学生渐渐对自己的作文充满信心,并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每次对学生的作文评语我也都是先肯定优点,借题发挥,激发兴趣,再婉转指出不足。作文批改应当把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尽管一个班的学生写作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注意发现每篇作文中的“珍珠”。那富有启发性、赏识行的眉批、尾批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以更大的积极性来写作。

  学生一篇篇稚嫩的作文就像一棵棵刚露头的小苗,我们最好是用激励的目光去欣赏,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顺着他们的思路去圈圈点点,有重点的加以指导,学生只有消除了畏难情绪,才有可能带着愉快的情绪来写作文,作文的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此外,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生杀大权一直牢牢的控制在教师手中,作文批改没有学生的份。于是造成了“教师批得腰疼,学生只看得分”的现象,使作文批改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学生极少去认真阅读教师的批语,即使去看,也很难弄清老师的意图。更何况,老师的批改与学生的心灵独创很难产生共鸣。在这种格局下,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谈何容易!因此,必须改变作文批改“教师批,学生看”的局面,让学生们都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

  四、结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基石,近30年的中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史,可以说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对小学作文教学所作出的探索令人难忘,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永远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

  如今,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是幸福的,我们要设法改进和创新作文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不怕作文,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接受。只有学生们的写作激情被燃烧起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才有希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投入多,见效慢的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学存在的问题03-10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精选17篇)04-10

高校统计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12-14

当前银企对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04-21

工程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03-11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反思总结08-02

当前银企对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范文07-29

中小银行信息科技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09-28

存在问题整改报告11-07

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