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面试官的误区:忠诚度的考核
几天前,跟一个同学聊天,谈到当你决定录用一个新员工的时候,是否应该把他对企业忠诚度的高低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同学的答案是:“应该,而且可能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她讲了许许多多的理由,听上去非常地合理,我只是呆呆地听着,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去思考,无法正确的阐述自己的想法,就像突然间被人打成了白痴,竟然不知道如何去反驳她,(我称之为间歇性思维短路),但潜意识里,我可以很肯定地感觉到她错了,她的思路还停留在象牙塔里。
“当你决定是否录用一个新员工的时候,是否应该把他对企业的忠诚度的高低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呢?”,我的答案是:“不应该”,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我们必须明确何为“忠诚度”。忠诚两字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关系上的正确理解,我想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行为方面的忠诚,忠诚度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员工的对企业做出奉献的真诚度和责任感上,(我称之为诚实度)也就是员工在工作行为上对企业的真诚,对本职工作的富有责任感,也可以理解为员工在任职期间,在工作行为上能够做到对本职工作尽心竭力,对上级,同事,下级以及顾客赤诚无私。一切以工作为出发,不拉帮结派,不损公肥私,以为企业创制更多的财富为目标。俗话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用现在的话说叫:“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资”。再则是在精神方面的忠诚,即员工把自我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有机的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希望在企业中长期工作,在协助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的高低不但表现在日常工作行为上能够做到尽心竭力,赤诚无私同时还应该表现上是否把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第二:对企业忠诚度的高低很难在面试过程中进行精确的评价。忠诚度是一个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只有在长时间的实际工作中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来进行评估,这不是靠一两次简单的面试谈话和个人简历的撰写就能够作出正确评价的。面试过程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主要来说应该是侧重于考察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包括应聘者的知识结构,个人的谈吐风度,是否能给人诚实可信的感觉,是否能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及时的调节自我等方面,然而忠诚度的问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广,考察的时间要比较久,不可能根据面试官的个人感觉和应聘者的口诺悬河来做出判断。要知道,古人在相交了几十年后况且感慨:“知人知面不知心”,今人如何能从一两次简单的面试中就武断地说:“某人的忠诚度很高或者不行呢?”。面试或许可以达到对应聘者诚实度的判断,但很难做到对其忠诚度的判断。
第三:应聘者以往的离职行为与其对企业的忠诚度高低的关系不大。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我们可以从应试者的从业经历,对过去公司的看法,以及离职原因等方面来作为判断忠诚度的依据,是的,表面上来看,这有些道理,但如果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的话,这个依据也经不起推敲。让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为什么过去的就业经历不能作为判断员工忠诚度的一个依据。(1):从企业方面来看:中国的企业,除了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外,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外资企业(另论)和私营企业,然而除了极少数的私营企业有着自己不变的奋斗目标,企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外,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仅仅是为利润奔忙,见缝插针游离于市场边缘,它们是存活在社会中的一群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般的组织,悄然的出现,又无声的灭亡。它们没有企业宏伟的发展规划(根本没时间和精力考虑这个问题,还没到那个层次),不注意任何的社会责任(增加企业负担),不关心它们员工生活和职业规划(员工就跟野草似的,割了一波又自然会长出另一波来),企业主不知道该把企业带到什么地方,员工们不知道自己在为这个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私营企业的自然淘汰率相当高,从改革开放至今能够存活下来的只占总数20% 30%,平均寿命仅为2.9岁。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员工如果能做到诚实守信,忠于本职工作,尽心竭力的把工作做好,也就是在行为上忠诚于公司,(该处我称之为诚实度)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更高的所谓精神层面上的忠诚就很难做到了。所以说,企业缺少灵魂,缺少对员工的关爱造成是造成员工无法正真表现其忠诚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员工更换公司的行为不能被指责为缺少忠诚度。(2):从“离职行为”的本身来看,员工为什么会离职,我曾经被很多人面试过,也面试过很多人,谈到离职原因,五花八门,有时候让你听起来感觉哭笑不得。但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正常情况下,离职行为本身跟员工的忠诚度是没有太多的联系的,它只是由员工自身能力提高的速度与企业发展的速度是否一致而决定的,当员工个人能力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速度,而且企业无法给该员工提供相对适应其发展的空间时,员工自然就要离开,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新的岗位。另一方面,当企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员工个人能力发展的速度的时候,企业需要新的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现况的人才,那么发展速度慢的员工自然就要被淘汰出去。如果从忠诚度的角度,即员工在任职期间的行为上的忠诚和精神上的忠诚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走的人不一定没有忠诚度,留下来的人不一定忠诚度就高”,所以我说,离职行为与员工本身的忠诚度没有太大的联系,它是员工和企业之间各自的发展速度是否一致的问题。
由于中国社会的现况,企业自身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对离职行为的理解分析,我们很难从求职者的以往工作背景出发来衡量其对企业忠诚度的高低。
第四:员工的忠诚度要靠企业来培养,而不是依靠员工的自觉性来保证。目前很多企业在招募新员工的时候比较强调对应聘者忠诚度的考核,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员工的忠诚度不是靠员工的自觉性来保证的,恰恰相反,员工的忠诚度的高低不是员工自己能决定的,而是由企业内外环境因数来决定的。我们先从企业内部的环境来看,企业能不能保障其员工的生活,能不能给员工安全感,能不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能不能有职业发展的机会,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能否对企业产生忠诚,用我们最熟悉的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来说的话,就是企业至少要能够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这是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产生的基本条件,设想下,连生活都不能保证,还在担心下个月会不会下岗的员工,你跟他谈忠诚度,说他缺少忠诚度,他一定会觉得你书读傻了。我们再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整个社会对企业的认知度,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在协助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职业规划,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说,企业能够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设想下,企业如果能做到,正确的对待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真正关心员工的生活,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那么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怎么可能不高呢?所以我认为员工的忠诚度不是员工自己说了算的,它取决于企业的自身建设,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忠臣和叛徒,忠臣总有忠诚的道理,叛徒总有背叛的原因。
综上各种原因,我个人认为,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高低,不应该作为考核应聘者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反,我觉得企业现有员工的忠诚度,(离职率,满意度等)倒是应该作为应聘者考核企业是否值得去服务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笑谈,因为在目前中国的就业市场上,这是不可能的,但把忠诚度作为衡量员工的标准的话,我觉得太离经背道了,这是把衡量企业建设的一个指标用来衡量员工,而且还是在选材的时候。),同时,我想强调的是,面试中可以考核员工的诚实度,但不能考核出忠诚度。鞋子穿的太大了,也是不利于跑步的。
文章选自haoed的博客
来源:中人网
【面试官的误区:忠诚度的考核】相关文章:
HR经验:员工忠诚度07-09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分析07-12
HR如何看透员工的忠诚度02-11
做好“离职管理”让员工保持“忠诚度”07-12
上海人力资源经验分享:绩效考核误区07-12
无征兆离职:可怕的职业忠诚度07-11
绩效考核16误区(转自腾讯HR百科)07-09
面试官作文02-15
走神的面试官07-11
对面试官的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