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

时间:2022-07-02 11:03:32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绵延性和鲜明的发散性,它深深地扩散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道德情操之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希望能帮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1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2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3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4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5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6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7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8

  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资料1:中华传统文化名言

  1.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9.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0.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资料2:中国瓷器的发展

  用瓷土烧制精细的瓷器是汉族特长。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东汉出现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超,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传说周世宗要求柴窑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但至今尚未见到柴窑传世品或发掘实物。南瓷系统以越窑“秘色瓷器”著名。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釉里青、釉里红等。著名“瓷都”景德镇因宋景德(公元1004-1007)年间为宫廷生产瓷器得名。所选瓷土必白埴细腻,所制瓷器质尚薄,色白如玉,善做玲珑花。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及五彩戗金。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瓷质极薄,暗雕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现青色。又有“霁红瓷”,以瓷色如雨后霁色而得名。窑变色从一种发展为窑变红、窑变绿、窑变紫三种彩。清代生产“彩瓷”,图样新颖,瓷色华贵,以“珐琅瓷”、“粉彩”杰出,又有“天青釉”,仿拟五代柴窑瓷色,还有霁红瓷和霁青瓷等。当今著名瓷器产地有: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颜色釉瓷和粉彩瓷闻名。河北唐山、山西长治、广州石湾都能采用传统工艺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烧制各种各色瓷器。此外,还有河南禹县的钧瓷、湖南醴陵的红瓷、临汝的汝瓷,浙江龙泉的青瓷等。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中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07-06

中华传统文化07-09

中华传统文化03-02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07-02

道教与中华传统文化07-03

中华的传统文化资料11-25

中华传统文化范文06-21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07-21

中华传统文化演讲08-16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