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迎新年相关资料
春节众多习俗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到现在,有些已不再记得,而有些我们还相传沿用至今。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迎新年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的过年习俗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的日子。祭灶在老底子,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窗花、倒贴“福”字】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这习俗起于宋代,每逢春节,无论城市、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贴春联、窗花都是为了增加喜庆气氛;“福”字倒贴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春节挂贴也很普遍,是一种风俗和信仰,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
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寓意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爆仗”、“炮仗”、“鞭炮”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新的一年,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来除旧迎新。
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初二送礼忌单数。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岁”与“祟”谐音,压岁钱意思也就是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吃年糕】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正月初三————“归宁”节,嫁出去的女儿们在这一天要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正月初四灶神节———恭迎灶神回民间,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又称为“羊日”;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正月初五财神节—————接财神回民间,传说那天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正月初五还有破五一说,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大年初七“人日节”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 休养生息“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不过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材料也不同,取意也会有差异。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
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
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各地的春节习俗
浙江: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黏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
江苏: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中原春色河南:送神慌年忙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湖南: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迎新年相关资料】相关文章:
面试前如何搜集相关资料07-11
清明节相关资料和古诗07-02
留意儿童节黑板报相关资料07-02
求家乐福薪酬管理制度相关资料!07-10
2017年春节图片以及相关资料07-06
求应届硕士毕业生参军相关资料啊07-11
世界各国迎新年资料07-13
一等奖世界水日手抄报相关资料03-26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12-12
高一迎新年手抄报图片资料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