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行走在路上的文章
行走在路上,是一个老师的演讲稿,大家看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教师行走在路上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行走在路上【1】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些年,我陆陆续续地看了好些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有《名师教学思想和经典课堂》系列、《教学艺术论》、《牵到河边的马》等等,从老一代的于永正、贾志敏到新生代的王崧舟、窦桂梅、孙建峰、阎学等,这些名师的书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些大师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诗意语文的倡导者王崧舟先生。
欣赏他的课,他的课,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在他的课堂上,你仿佛置身于一个满目繁花的世界,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迷醉,你不愿错过玫瑰,也不愿错过牡丹,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惊喜不已,扼腕叫绝。你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他游走,你和学生一起,心甘情愿地哭了,笑了,愤怒了,又欣慰了。
欣赏他的语文观。他这样诠释语文:謫仙笔落惊风雨,子美诗成泣鬼神。语文是精神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语文是感性的;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语文是儿童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是民族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是生活的。
欣赏他坚信的成才观。古今之成大器者,无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在他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驴子掉进了一口深深的枯井。主人想不出好办法来救它,就决定将枯井和驴子一起埋掉。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土落到井里时,驴子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发出了悲哀的号叫。但是,当第二铲土落下去时,驴子反而安静下来。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土落下时,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地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人们不断往井里铲土,驴子不断抖落身上的泥土,使自己不断往上升。终于,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驴子潇洒地走出枯井。王崧舟说,自己很像这头驴子,不断抖落着身上的泥土。许多时候,我们有太多的思想,却少有扎实的行动;我们有太多的希望,却少有踏实的耕耘。生命的能量就在这些太多的思想、太多的希望中被白白的耗费了。把该抖落的统统抖落吧!说得何其睿智呀!
欣赏他的博学和勤奋。众所周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书本和实践。他酷爱读书,名不见经传时读,成名后读,闲暇时读,忙碌时也读,他读了大量的书,宗教类、哲学类,文学类,美学类,人物传记,甚至是奇门遁甲,周易看相之类的书。他听了大量的课,各种各样的课,每年累计不少于200节。为了上好一篇课文,他会反反复复地磨课,几易其稿,常常是通宵达旦。记得冰心有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王崧舟的成功,不正是这首诗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吗?
我原来认为自己也算得上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至少是一个不讨厌学习的人。没有成家以前,看书是我的最大爱好。为人妻为人母后,看书的时间相应就少了。但说实话,我还是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女儿学古筝,我也学;同一首曲子谁弹得好,我常和她比。如今女儿的古筝能通过三级了,我考三级也应该没问题了;女儿学英语,我更要学;和女儿用英语对话,趣味无穷。女儿学舞蹈学绘画,我就在后面静静地看书。教学类的书,也多多少少看了一些,有时还会自费外出听课。但静下心来细细思考,我觉得自己很是惭愧。很多时候,卑微的虚荣心和难以抑制的惰性让自己难以深入地学习和思考,还常常找借口自我原谅。相比较而言,看小说、看电视花了很多时间,教育方面的书籍,我总是率性所至,囫囵吞枣,常常是没有看完便束之高阁。和王老师相比,真是汗颜!
……
一转眼,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已经走了14年。回眸走过的教学之路,有悲有喜,有苦有乐,迷茫和痛苦相随,汗水与泪水相伴。
我相信,因为有书籍和名师的指引,我不再虚空和茫然。我还将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哪怕前方风雨凄迷,哪怕前方峰峦叠嶂!
行走在路上【2】
传承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格精神不断传承。在田野纵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剡岙村,住着一家祖孙三代,孕育着光荣的人民教师。三代人相互影响,在不同的教育领域实践着各自的教育使命。
星火点点——老一辈的教育影响
我的外公(陈性立)和外婆(俞毓飞)毕业于镇海中学,夫妻任教四十多年,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曾经问外公,为什么选择了教育事业?(当初的他有很多选择,如银行、省公安厅等)他说:“当时没有文化的人太多,你不当老师,他不当老师,谁去帮助他们在文化上翻身呢?再则,当了教师后,可以边学边做,学以致用,自己文化知识也不会遗忘了。”这使我恍然大悟,外公身上的奉献与学习精神让我自惭形愧。也许,也就在这时候,让我明白了一位教师的伟大。外公在从教44教学生涯中,当过班主任、教导主任,当过校长、少先队辅导员……退休后至今,脚步遍布小港镇的多个街道社区,成人教育、社区文化教育,参与撰写镇志,他重登三尺讲台,满腔热情地从事着关爱下一代工作,现已84岁的他感慨道:“人有晚年无闲事,愿将余热献教育!”我更佩服我的外婆。几十年来她一直是个代课老师,直到50岁,才通过考试转正。我想正是源于她对教育的热爱才不断地鞭笞着她前进的'脚步。外婆从教期间,她每天第一个到校,午间从不休息,总在教室里指导学生,替孩子们补课。时至今日,每当过年过节,总有她的学生登门看望老人家,86岁的外婆总会高兴地、非常清楚地向我们介绍:“他叫***,是我的学生。”言语间充满了教师的自豪。我经常在想:我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让学生记挂、喜欢的老师,并为之不断努力。
星火传承——中青年的嘹亮传承
我的妈妈(陈红亚)深受外公外婆的影响,走上了光荣的教育之路。曾在下邵乡中心小学、小港堰山小学、江南教育集团任教。妈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雪地里的背景和美妙歌声。记得在我10岁那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很大,积雪融化后的路面很滑很滑。天刚蒙蒙亮,妈妈叫醒了沉睡中的我,然后一起出发去下邵小学。一路上,因为路滑不能骑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上不断打瞌睡,妈妈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滑的走在乡间泥泞、湿滑的小路上,车子不断地打滑,妈妈焦急地喃喃自语:“这样下去,上班要来不及了!孩子们在课堂里不知道会不会不安全……”看着妈妈满脸的焦急和不安,10岁的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自己走吧,这样可以快一点到学校。”就这样,妈妈走在前面,我拉着自行车走在后面,娘俩一步一脚印地迈向学校。看着妈妈坚韧的背影,我浑身充满力量,越走越快,最终准时到校。
我的妈妈拥有一副好嗓子,她经常在课余时间带着学校里的哥哥姐姐唱歌,歌声飘扬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我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快乐之中……
星火延续——年轻一辈的追随奋进
在老一辈和妈妈的耳濡目染中,我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一名教师。他们总是鼓励我“三分天才,七分勤奋”,学习要多动脑,善于思考。所以在读书期间,我积极奋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参加工作后,妈妈总是告诫我:“做一名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要爱孩子,要有扎实学识,要尊重领导,要与同事友善……”这些语重心长的话儿就像一根根木桩定在我的脑海,不断地鞭笞着我。每次到外公家,他总会很热情地拿出像宝贝一样的一沓纸递给我。原来这些都是老人从宝支行看到的有关幼儿教育先进事例,当前动态、教育方针等,一块一块地收集剪下来,分门别类的贴在纸上给我。虽然,现在的信息技术很发达,只要上网就能轻易地得到,但这一张张纸却是蕴含了外公对我教育工作的关心,更是一种“自我学习精神”的传递。
在他们的鼓励鞭笞下,我喜欢学习,善于钻研,积极思考,抓住机遇,不断承担,努力丰厚羽翼,成为一名年轻、优秀的骨干教师。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从教的11年里,我从班主任到年级组长,再到科研主任,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先后荣获了教坛新秀、张世伯奖育金、教育科研优秀个人、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十多篇论文如《画为媒诗显韵—简笔画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等获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一二等奖,并在《儿童与健康》、《早期教育》等杂志发表;指导幼儿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多次代表幼儿园向省、市、区展示……我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也喜欢我,总是围绕在身边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每当走在路上,经常会有已经毕业的孩子和家长主动和我招呼,向他人介绍:这是我孩子的老师……我心中的快乐和幸福无以言表,似乎体会到了那时外婆的那份自豪。
每当祖孙三代聚在一起,我们总会分享自己在教育中的事或人。我从刚开始的聆听,到后来的加入和分享,教育带给了我们更多的话题、满足和快乐,让我们其乐融融。
【教师行走在路上的文章】相关文章:
走在HR的路上07-03
走在路上作文12-31
走在路上作文(精选)10-22
走在什么路上作文06-03
走在希望的路上作文02-12
走在成长的路上作文02-26
走在梦想的路上作文02-25
走在放学的路上作文04-13
走在路上作文(精华)09-30
[集合]走在路上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