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的文章
美术欣赏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整体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传承,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的人文精神总和。通过对传统文化背景下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对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探索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学生通过对认知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背景文化的掌握,使他们的学习及迁移能力得到应有的宽度和深度发展。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价值点
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只有在足够重视的状况下,才会被发觉和挖掘。不忽视每一个传统文化教学的“微小”价值点,并将其放大,才能理解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所谓“微小”,是指比较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传统文化点,如果教师不注意挖掘和思考分析,很容易把这些微小的价值点“走马而过”,这不仅失去了一次教学的机会,长而久之,也容易使教师养成不注意挖掘教材内涵的习惯。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需要有洞察时机的能力,有较高的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处理能力,体现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通过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低段美术教材进行整理,在相关内容中挖掘出传统文化价值点,如:第一册《我心中的太阳》可以欣赏古代出现在石头上、器皿上的太阳图案和太阳神图案,以人类对太阳的喜爱之情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第二册《美丽的盘子》可以欣赏从古至今的各种盘子,如《人面鱼纹盆》、中国唐三彩《花叶盘》,以了解盘子上纹饰的特点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第三册《小闹钟》可以欣赏古代的计时工具,如沙漏、水钟、铜壶滴漏,以了解钟的发展历史来切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第三册《下雪天》下雪天想到雪花,到传统纹样团花,到中国宝相花,以了解造型上相关之处来切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事实上,教材中已涵盖很多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有的内容在教材中有所提示,有的内容需要教师仔细挖掘,而这些内容之间也会有相关之处,如:第一册的《窗花花》;第三册的《手来手,好朋友》、《下雪天》;第四册的《剪花边》,这四个内容虽然表现的形式不同,都可以和剪纸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在教学上体现系列性、层次感。
二、挖掘节日中的传统文化感知点
节日是一种民俗文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的特定环境中教学,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将节日里的生活经验与节日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加深。
根据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可以选择适合低段学生的相关主题教学。如:一年级《吃月饼》了解月饼的由来,知道传统节日中秋节,欣赏各种月饼,感受其造型特点和图案特色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二年级《看花灯》欣赏各种造型、各种材质的花灯,了解元宵节的由来,花灯从古至今的变化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
三、挖掘地域资源的传统文化结合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有很多,如:教材资源、生活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有挖掘资源的意识,并且能有效地将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就能让我们的教学 “如鱼得水”。如:一年级《杭州丝绸》一课中欣赏漂亮的丝绸,了解杭州丝绸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二年级《王星记扇子》可了解杭州的王星记扇子,以欣赏古代扇子的造型特点切入传统文化教学。
什么内容的美术课在什么时候上,什么情况下上怎样的美术课,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结合时机,将会使教学不断推向高潮,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教师尽量将课本上的内容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细微处不断挖掘点点滴滴的素材,如从生活用品、饮食习俗、自然景色、节气变换、风俗习惯等方面,向学生讲解并展示我国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使课堂成为宣传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阵地,同时,文化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四、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罗列和研究,我们发现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但是这些内容是呈散点分布,如果把有关于传统文化的散点进行聚焦,对学生学习的体系进行梳理,把原来散状的东西集中在一起,或连接成线的形状,形成一个整体,确定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更有系统性。在这个由散到聚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学习,会更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激发热爱中国的文化情感。
(二)达到“两种”参与
1.课内参与,掌握技能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是极其重要的,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也注重给予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如实地参观、真枪实干地动手,对学生来说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得很近,就能使他们很快地接受,并快乐地操作着,这些都是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2.课外操作,使用本领 知识和技能只有运用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通过教学让他们树立了用“渔”造“鱼”的观念,这也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拥有了学习的本领,在了解文化的同时让自己更加有修养、有内涵,通过学习,学生愿意主动投入感知文化的世界。课堂外的操作,他们更是得到了一种文化认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产生“三大”变化
通过一些尝试和研究,我们发现美术学习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学习美术的过程,也就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
经过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文化学习兴趣浓厚;文化内涵感悟深化;身心得到综合发展。以《面具》一课为例,学生在这节课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面具认识、了解的过程,让学生难忘,据家长反映,很多学生回家还带着面具不肯拿下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树立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意识,这更是完善人格的过程。
当然在学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明确目标,统整教学;把握课堂,加强能力;对传统文化背景下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反思研究,促进发展。课题研究为我们确定了教学的目标,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的研究,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实现、教学水平提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围绕着总目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多角度的理解、分析和解读,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中国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性继承与发展、对传统艺术的再认识,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重要责任。从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这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侯令著 《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沈玲娣陶礼光《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的文章】相关文章:
诵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所在07-02
在淡淡的墨香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07-05
呼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文章07-03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06-30
听高效课堂有感:亲近名师感受魅力10-08
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你身临其境07-02
传统文化的魅力作文(通用48篇)11-24
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幸福07-02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身临其境分析07-02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8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