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农历几月几日

时间:2022-07-03 01:36:28 农/林/牧/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8清明在农历几月几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18清明在农历几月几日?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2018清明在农历几月几日

  2018清明在几月几日:

  2018年4月5日清明

  农历2018年清明节的日期: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戊戌年(狗年)农历二月二十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

  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清明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出行注意事项

  小心识别有毒野菜

  每年三、四月是盛产野菜的季节。越来越多吃腻了大鱼大肉的都市人,更倾向于到郊外采摘野菜。

  多野菜具有解毒败火等药用功能,适量吃有益处。但普通市民对野菜认识有限,容易造成误采、误食,引起中毒现象。尤其是老年人抵抗力较弱,应特别注意,慎食野菜。值得提醒的是,春季是虫卵复生的季节,野外洗涤不彻底的话,生吃野菜很容易造成腹泻。

  提醒大家在食用野菜时,应注意彻底清洗,并用开水过一下。过敏性体质的人不宜食用野菜。一旦出现眩晕呕吐、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尽快到附近医院就医。

  过敏者需戴口罩

  户外活动增多,更容易接触到过敏源。过敏性体质的人可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少接触花草。建议外出时可戴口罩和墨镜,行走时应选择花草树木上风方向,必要时还可带上防过敏药。到野外扫墓时,避免深入草丛,最好穿长袖衣裤,束紧袖领和裤脚口,以免皮肤暴露,要小心防护草丛中的虫螨,当心被叮咬。也要防晒

  出门东西要带齐全

  (1)随身保暖外套:春游都会遇上低温阴雨、浓雾、强对流天气以及雷电的气候状况,所以注意穿着适当,一定要提前取得旅游当地的气候资料。

  (2)雨具:春游最好 随身携带一把小小折叠伞或雨衣。

  (3)常规药品:春季潮湿多雨水,蚊虫和细菌特别容易滋生,应尽量避免饮用生水并且预备一些常规的药品。

  (4)相机:春天天气比较潮因此拍照后相机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千万不要让相机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