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时间:2022-07-02 11:46:54 音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歌唱旋律的高低快慢,线条的流动与起伏变化,节奏的快慢均来源于歌词,但与歌词又不完全等同,它是作曲家在精美歌词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作曲技巧,给予歌词以浓郁深厚的情感,让这些传世歌词以不同方式完美地再现与升华,让韵味和内涵在音乐中获得展示。古典诗词歌曲往往都有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必须与歌唱部分一起配合,一起演绎,最终完成适应歌曲相关内容的表演。所以,它不仅仅只是渲染气氛,也刻画和补充了整体形象、展示不同层次的环境与空间,而且起着与歌者对话交流、揭示内心、洗涤和净化心灵等多种复杂而又重要的作用。

浅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对意境的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诗”、“乐”、“画”意境互相融合的独特性,充分表明了艺术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的特性。对“诗”、“乐”、“画”进行意境探究,这将成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必然环节,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能够达到更高艺术境界的核心所在。

  (一)“诗”之意境探求纵观文学,诗词里通常是通过语言的行色描述来实现对意境的刻画,表演者可通过丰富的想像,从诗词的字里行间的分析体会到意境的真实蕴含。因此,从诗词文学内涵出发,凭借丰富的想像,把诗词所要极力表现的意境进行连续式的画面想像。在舞台表现过程中,对假设情景的运用更加娴熟。对于表演者本身而言,只有自己有了深刻的感悟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对作品所蕴涵的深层内涵进行深刻领会,才能在艺术表演中表现得栩栩如生、唯妙唯肖。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中的歌词是唐代着名诗人张继的诗。诗歌描绘的是一个秋晚,在苏州城外一处枫桥,诗人心怀旅愁,却深深被江南水乡迷人,优美的秋夜所吸引,他触景生情,刹那间领略到如此情味隽永的意境,于是撰写了这一意境清远的诗。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恰好就是深秋夜半景物的真实写照。其表露的意象为: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在半夜的时候便己经沉落,于是那时的天空只剩下了一道道灰蒙蒙的光影。这时候树上栖身的鸟儿由于月落时分光线强弱的变化,被惊而鸣叫,从而给这寂静的秋夜带来些许声响,诗人这静中写动的艺术,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所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全部都体现在这七个字之中。通过这样的描绘,在特定的秋夜,刻画出凄清深幽的氛围,和正处于孤苦愁旅中的作者,那夜,那人,那愁绪,完美地统一。

  (二)“乐”之意境探求从音乐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表演者能够从听觉这一方面如实地感受以及获得意境。诚然,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音乐”所刻画的意境与“诗词”所刻画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表现形式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在相同意境的刻画、表达上,表演者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思考、领悟到其意境内涵。并且,音乐能够在诗词刻画意境所蕴含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补充,表演者能够通过音乐的传达方式来获取比较多的信息。我们不难发现,“音乐”能够运用其所特有的表达、理解方式,为表演者给予了其它领悟作品意境方式的契机。举个例子,若是运用不同的调式色彩、和声,可以造成不同的音响效果,要是应用旋律线条的上行、下行模进就能营造不同的情绪表现手法等等。所以,表演者从“乐”之境界来探讨和把握意境,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表明了表演者想要获得与作品所表现一致的意境效果,就必须设身处地,用音色去调整,用情绪去渲染。中国音乐学院的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在自己的中国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唱《枫桥夜泊》时,她咬字清晰、纯净,将声音控制在冷静、平稳的基调上,极少出现颤音,将夜的静谧、月的清冷、光与影的交织随着旋律的起伏和谐的融入声音的表现中,用完美的嗓音与娴熟的控制技巧将这此曲的意境与内涵演唱的入情入理,叫人回味无穷。尤其是每一句的咬字与拖腔上,她都是以渐弱的技巧控制声音,直至听众听不见,仿佛还有余音在耳际缭绕,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在“天”、“眠”、“船”几个字的拖腔处理上,她采用半声慢颤音的演唱法,模仿出寒山寺钟声的回音,营造出了寒山寺清冷、寂静的夜景,“姑苏”二字用模仿萧的音色“吹”出,听起来空灵、落寞,将游子清寂、廖寞的心理“吹”入了听众的耳中,即使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最高音上,吴碧霞都是有控制地唱出最强音,而后将声音唱平稳,将情绪引入到尾声部分,仿佛船舶离岸,桨声效乃,愈行愈远。正好像那些音乐家所说的一样,音乐家的想像力越是丰富,则对事物的感知越是敏感,自然,他的作品也就越能感染人,感动人。由于在诗、乐之意境的探究下,使表演者在视觉和听觉的运用下,相互感知、配合、协调,极大丰富了艺术的创造力、想像力和感染力,使艺术表演很自然地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三)“画”之意境探求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诗”、“乐”、“画”三位一体、意境相融的这一特点中,“画”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在表演过程中,想像“画”的多少,也就决定了艺术所能表现程度的深浅。因此,表演又需要以美术的学科角度,来观察、分析、探究,充分运用想像,从绘画要依靠视觉来表现意境的这一特点中获取借鉴价值和意义,把作品诊释得更加真切、生动、鲜明、富有形象。这首艺术歌曲中歌词描绘的前幅画面用14个字表达了6种景象,而后面一幅画面却仅仅说明了一件事,即:夜半钟声。寒山寺,这如醒酬灌顶的钟声,在凄清的氛围里,显得格外鲜明。前面画面的描绘尽管己经从许多方面对夜泊枫桥的景色特征进行了表达,但却不能完全表露它的神韵。在这暗暗的夜里,听觉己成为人对外界景象事物感受、领会的首位。因此,此时的静夜钟声让诗人印象深刻。这又将是一个虚实相生、动静搭配、远、近景彼此结合的描写手法,从而使“夜半钟声”不但对夜的静谧进行衬托,而且还对夜的清寥和深永进行了揭示,诗人那种不能言传的感受都在这画面之中。从上述中我们得知,“乐”在表现意境时等同于“诗”之表现意境。同理,“画”在表现意境时等同与“诗歌”、“音乐”之表现意境。因为绘画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与“诗歌”、“音乐”相比较,表现意境时更为直观而富有色彩和感官,事实上,领悟诗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其实就是把文字、音乐,通过想像等转化为视觉因素,给人以体悟、意会。不妨把这视觉艺术能够刻画意境的特点,将它恰当地运用到表演者身上,再去理解“诗”与“乐”所刻画的意境,这势必使得表演者对作品的意境会有更加全面、深刻、明细的把握与认识,这也正是中国艺术歌曲“诗”“乐”“画”三位一体、意境相融特点的希冀与要求。比方说,对作品里蕴涵的画面进行想像,领悟出表达意境的虚实相生以及对比呼应,则对处理作品的层次有直接的启发作用。一幅画中蕴涵“虚”的东西,通常我们能够给予更多的想像,会构建出更多的艺术容量。自然,可以运用这一想像,到音乐领域里去,成为处理作品的上好手法,如果作品层次的高低是通过作品中表现出的高潮、快慢、强弱等来体现的话,通过想像的对比,孰高孰低,一览无余。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画”之意境想像,积极探寻、领会在歌曲中歌词所描绘场景的画面层次想像和音乐表现层次的画面想像,这样一来,才能够正确地把握情绪的跌宕起伏,调节声音的抑扬顿挫。毕竟,艺术是互通的,相关联的。各门艺术创作时所进行的想像,所蕴涵的其他艺术创作的因素越多,就越能表现出自身的优势。例如,在吴碧霞演唱的《枫桥夜泊》中,无论是音乐伴奏还是演唱者,都极具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音乐想象力,歌曲的开头部分,前奏音乐就己经将全曲的情感基调定下来了,随着音乐的起伏与深入,演唱者与伴奏完美配合,仿佛将一幅幅水墨画呈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在每一句的尾音上,演唱者与伴奏采用了诗歌和绘画中“虚实相生”手法,演唱者将声音渐弱处理后,钢琴伴奏模仿古筝的音色及时填入,以伴奏音乐来叙述“言之不尽”的内容,让诗的意境更加充分的展现,使画面感得以延续。

  “诗”“乐”“画”意境的融合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词歌曲除具有“诗”、“乐”、“画”三位一体、意境相融的特点外,语音特点,以及民族化的音乐等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本文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从语言文化的特点中深层次挖掘出语言、音乐、绘画的最深层面的意境特点,也就是“诗”、“乐”、“画”意境相融,且三位一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另外两个特点不重要,只是本文的论述中没有专门和重点涉及。但理论并不等同于实际,在实际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中,表演者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全面、整体、综合把握,这才能确保表演获得堪称完美的艺术效果。

【浅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相关文章:

周华健演唱的经典歌曲《朋友》歌词08-04

年会适合演唱的歌曲05-18

从《中国好歌曲》浅谈面试07-11

古诗词歌曲07-03

孙悦演唱歌曲幸福快车歌词01-29

毛宁演唱歌曲涛声依旧歌词08-04

杨坤演唱歌曲真的很在乎歌词08-01

孙燕姿演唱歌曲我怀念的歌词08-04

萧敬腾演唱歌曲王妃歌词08-04

意境深远的古诗词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