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诗歌《小蚂蚁》教案
活动来源:一天中午吃过饭后,我带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活动,突然,我看见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好象在看什么,我走过去一看:是一小群蚂蚁在搬家。而这个在孩子眼中并不常见的场面显然已经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突然间,我想起了陈鹤琴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于是,在紧随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观察后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思路:
在孩子们目不转睛追随小蚂蚁的目光中,我又发现孩子们长大了,开始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特有的嗅觉来感觉周围的事物了,并带着好奇开始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了,而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追随孩子,并且要挖掘一些具有价值又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正确的诱导,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更主动,更自主的探索生活中一切。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顺应这样一句话: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
活动实录
二、活动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会用动作表现蚂蚁的劳动场面,丰富词:笑盈盈、汗淋淋、乐津津。理解动作:搬、抬、扛、推、运、咬、啃。
2、感受蚂蚁劳动的热闹场面,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三、活动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背景图、蚂蚁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投影,幼儿讲述图片内容,理解:一群。
1、教师:“昨天晚上,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在我家边上,发现了一户新邻居。我的新邻居身体小小的,要是你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见。可你别看它小,力气可大了,可以搬动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食物呢?你能猜出来它是谁吗?”
[评析:教师以神秘的口气引出话题,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猜测,幼儿给出了小熊、蜜蜂、蝴蝶、蚂蚁等答案,教师不否定幼儿的答案,又引导幼儿根据“小”的特征来进行筛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多向思维能力的发挥。]
2、幼儿看照片。
(这是它们拍的全家福)提问:“有多少蚂蚁?它们长得怎么样?”(理解:一群)
[评析:其实这是一张很普通的群蚁图,但教师将它称为全家福,既生动形象又符合幼儿的思维观点。通过让幼儿猜测想象一群小蚂蚁有的在干什么?有的在干什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与口语表达能力。]
练习讲述:一群小蚂蚁。
过渡:一群小蚂蚁有的在干什么?有的在干什么?
(二)通过图片,逐步理解学习诗歌〈小蚂蚁〉,大胆模仿小蚂蚁的动作。
1、教师:“你们都已经认识了我的新邻居,现在再来认识一下新邻居的家吧!”
2、教师:“今天早上,我为新邻居准备了一件礼物,是?”(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是块大骨头。)“为了不吓到小蚂蚁我把它放在了这里。你们猜,蚂蚁们会怎么做呢?”
幼儿商量,教师注意聆听,找到重点。
[评析:给新邻居送礼物合情合理,很巧妙而顺利的进入到了第二个环节,幼儿很自然地猜测到蚂蚁会采取的行动。当有的幼儿说出赶紧去吃个饱时,教师引导说:“我的新邻居是个大家庭,他们和和睦睦,相亲相爱,有个蚂蚁很大很大,有的蚂蚁很小很小,他们留在家里能不能不管他们?”及时地通过话语引导幼儿关心别人。最后幼儿一起统一了把骨头搬回家的想法,顺利的过渡了诗歌的内容。]
根据幼儿讲述,出示图片(做出相应动作)
提问:蚂蚁们都在干什么?它们干得怎么样?(理解词:笑盈盈)
评析;在幼儿说笑哈哈、笑嘻嘻、喜笑颜开等表示开心的表情后,教师出示字卡“笑盈盈”,让幼儿学学说说自己什么时候的表情是笑盈盈的,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掌握。
根据幼儿回答,及时模仿诗歌内容:搬、抬、扛。
[评析:图片上的蚂蚁动作十分形象生动,而搬、扛、抬等动作的模仿不仅使整个活动“活”起来了,还在丰富幼儿词汇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形象思维。]
3、提问:蚂蚁要上坡了,怎样才能把骨头搬上山坡?(引导幼儿一起为蚂蚁想办法,运用、模仿各种动作上坡)
幼儿讨论,教师指导。
幼儿集体模仿推、拉动作。
[评析:教师演示蚂蚁来到了山坡下,引导幼儿猜测蚂蚁如何将骨头运到山坡上的树洞里,幼儿想出了用绳索、用梯子、请大力水手等多种办法。当有一个幼儿说出“用力推”的话语,教师及时捕捉了这个信息,并请幼儿集体模仿,进一步得出有的在上面拉、有的在下面推的情景,在模仿完后,有的幼儿表现出很累很热的情形,教师顺水推舟说:“用了这么多力气,小蚂蚁们会怎么样呢?”]
幼儿讲述教师以体态语提示(理解词:汗淋淋)
学习第二段诗歌。
4、教师:“一群小蚂蚁把大骨头运回了家准备干什么了?”
“它们会怎么吃呢?”(教师以动作提示,)“吃得怎么样?”(理解:乐津津)
[评析:此时,幼儿已情不自禁的溶入到了诗歌的情景中,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又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让幼儿的情感与语言表达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三)教师示范连贯朗诵诗歌《小蚂蚁》。
1、教师朗诵一遍。
2、幼儿完整练习朗诵诗歌2-3遍。
(四)结束活动
我的新邻居小蚂蚁你们喜欢吗?回家以后你也用心找一找,说不定也有好多你以前没发现的邻居呢,如果找到了,也请你为他们准备一件礼物,再和我们一起把它编成好听的诗歌。
活动评价: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语言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而进行的,而且,教师对教材做了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动情点,这首诗歌本身极具动感,形象的再现了蚂蚁劳动时的热闹场面,教师充分抓住了诗歌中形象的动作和表情,并且以动作模仿的游戏形式贯穿了整个活动,使幼儿身心得到充分的愉悦,并且改变了以往诗歌教学的单纯的教与学的形式,将知识传授和故事剧情想结合,这样淡化了教与学的界限,使幼儿真正的成为了活动的主人,消除了幼儿学习诗歌时的那种枯燥感,给了幼儿完整语言的感受。其二,整个活动,老师都在创设一个宽松、积极的语言交流环境,每一个环节老师不是单纯的着眼于知识的教育,开发式提问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的发展,且又让幼儿体验到了语言交流的兴趣。我一直觉得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应该既要讲究发问的策略又要有妥善引导幼儿应答的能力,而我们的上课老师显然做到了这一点。第三,我觉得整个活动老师都在顺应这样一个观点:“幼儿在前,老师在后。”,凡是能让孩子想的,就让孩子想;能让孩子做的,就让孩子做,把活动的主体真正的还给了孩子,而且整个教学活动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感觉:所有过程是由顺其自然促其水到渠成,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没有给孩子一点点的压力和牵强。
【中班诗歌《小蚂蚁》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小蚂蚁07-03
中班语言诗歌《家》教案(通用13篇)06-23
小班音乐教案小蚂蚁07-12
小班美术:小蚂蚁_小班教案06-23
大班音乐小蚂蚁躲雨教案01-11
小班音乐游戏小蚂蚁教案11-02
小班语言《小蚂蚁坐汽车》教案07-15
小班音乐教案小蚂蚁6篇07-12
小蚂蚁坐汽车教案6篇04-14
小蚂蚁坐汽车教案(6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