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段古诗教学探步分析
一、借助注释,疏通诗句。
读懂古诗,第一关便是文字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利用注解或工具书读通诗句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分小组互帮互学,借助注解,疏通诗句,对实在不能理解的词句做好记号以备讨论;然后通过反馈,对遗民、胡尘等一些历史文化意蕴较为浓重,学生普遍不解的语句进行集中讨论、释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突出了释义的重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善于联系,理解诗意。
现代解构主义的文本互文读解理论认为,作品文本本身不是完全独立的,它必定吸取、融化了别的文本内容,是一种转化,因而文本的意义也就和别的文本构成了互文关系。承认诗歌间的联系,并很好地运用它,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将会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如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南望王师
又一年一句时,我设疑:为什么南宋朝廷不去解救那些饱受欺凌的遗民呢?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沉默时,我加以点拨:能从《题临安邸》一诗中找到原因吗?学生恍然大悟,不禁吟诵起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从而体会到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诗的深刻意蕴。通过联系,新旧知识互相沟通,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利于学生读解能力的提高。
三、情境渲染,感受诗情。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不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只能算是学到了些皮毛。诗请的感受,很大程度决定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的想象。俗话说情由境生,情境的创设,气氛的渲染,可以激活学生脑中的表象,活跃想象,从而拉近与古人之间的距离(直接形象的展示,更能打动学生)。多媒体教学为这一切提供了便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郁,感受颇为不易。为此,教学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时,我播放了殷承宗的钢琴曲《黄河颂》的VCD片。那雄浑的音乐,那黄河奔腾的壮阔景象,以及黄河边上山岳耸峙的巍峨,让学生感动。在这么一种氛围感染下,学生情感得到激发,诗句朗诵自然大气磅礴。在教学遗民泪尽胡尘里句时,我播放了阿炳的二胡曲《二泉印月》,并从旁低沉解说,让学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借此激活学生脑中相关表象,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心灵差距。比如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正押着遗民修筑城墙。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挥着皮鞭抽打着移民,生活多么痛苦啊!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遗民们站在北风中,流着泪望着南方,可怜极了!在想象描述中,读者与诗人的心贴得是多么的近呀!
四、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古人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诗歌对于提高人的气质素养大有裨益。不过,光靠书本中区区几首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方为源头活水滚滚来。陆游一生写诗无数,再加上南宋时期,由于内忧外患,国势飘摇,造就了无数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因此,学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之后,我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摘录几首陆游诗或南宋爱国诗,感受那个时代志士们忠怀忧国,关注国家命运的时代精神;利用语文活动课,学生朗诵古诗,简介作者,浅析诗意,有针对性地挑选几首师生共同深入讨论。诗无达诂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学生在此间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或者是爱国情感的感染,而且更是诗人气质,志士胸怀的熏陶,直入学生人格素质,这也是传统诗教的本意所归。
【高段古诗教学探步分析】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三步曲”精选07-02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和创新微探07-03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与分析07-03
电化教学古诗的四步走方法07-02
化探分析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化探数据处理07-10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五步教学法07-02
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浅析07-02
古诗两首的教学建议和案例分析07-02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五步教学法尝试07-02
《陈毅探母》教学实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