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短文

时间:2022-07-02 18:52:41 哲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生哲学短文

  给匆忙走路的人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的头低下,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些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有一些人就永远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在他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是有所焦灼。这种人的唯一乐趣就是埋首于那贫乏的回忆里。

  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消费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于是他弃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处在焦虑粗率之中。也许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满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内所有的时候已经花尽了。我的心不免替他难过。

  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湖泊往下注时,它就迸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旋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个说话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乎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忽略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这个最会讲究利益同价值的人类却常常忽略了他自己的价值。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告诉我,我不是怀疑者。

  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省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摇曳的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烬余,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遗留,有什么比那一瞬美丽的银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还要深呢!

  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当第三类人

  一则广告语揭示了人生中的三类人,直奔目的,忽略风景;忘却目的,偶尔驻足;保持平静的心从而更好地达到目的。这三类人,你更愿意当哪一类人?

  若是我,定选择第三类人。

  一个内心平静,如静美之秋叶的生命懂得如何更好地接近成功。三毛曾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甜似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做第三类人,懂得使自己如茶般生活,旅途中难免有辛酸苦痛使自己疲惫不堪,沿途的风景却时刻提醒自己调整好状态,最后以淡泊如水的心态向前奔。

  三毛用茶,一语成谶,概括三类人的生命过程,可见淡然的心态在沿途中是尤为重要的。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也打捞了两年,他是如第一类人般直奔目的?不,他似第二类人般只在乎风景吗?也不是。他当了第三类人,两年的湖光山色中,他收获的不仅是满目美景,还有人生无穷无尽的智慧。

  他在《瓦尔登湖》一书中这么写道:“我的屋中有三张椅子。自己独用时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他有自己超然性格,也有对人际交往的认知,更有对社会交际的独特见识。难道这不是作为第三类人最突出的成功吗?

  美丽的风景固然重要,但终究不是最终目的。要利用这些风景使自己身心得到放松,才能为目的打下扎实基础。

  有了旅途经历,结果亦变得丰富。法布尔终其一生在他的荒石园里,经历那么多常人未闻未见未知的奇事,他仅仅当第一类人就写出《昆虫记》了吗?他只如第二类人般观察众多生物后了事?如世人所见,他当了第三类人。

  在这一辈子中,他与无数昆虫打交道,悉心观察记录,偶尔在荒石园中翻看自己写下的记事,放松心情进而更加努力向前。法布尔既没有错过沿途的风景,也没有永远驻足旅途,而是向世人揭开了泥蜂、克鲁蜀蜘蛛等众多生物的乐趣与奥秘。谁说他的一生不反映了第三类人存在的价值?

  俗话说“静生思,虑生得”。不妨静下心想想,“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并不是目的,而是沿途的风景”,在这句广告语中,你当了哪类人,你愿意当哪类人?

  回 “家” 的路才是旅途

  大学毕业那年,我被某著名国企录取,那年竞争相当激烈,3万名竞争者里,总部只需要3个人。拿到offer之后,我狂喜了一段日子。直到入职培训的电话打来,我突然恐惧了,不用想象,就知道自己10年后甚至退休后安逸无忧的样子。犹豫再三后,我告诉他们我不能去上班了。

  那天,我豪情万丈地摊开中国地图,勾选了10个我喜欢的地方,给自己订了十年十城的计划——每年去一个城市生活、工作,顺便旅行。

  北京是计划中的第二站。只是我没料到,到今天,我在北京已经待了整整5年。

  曾经,我在博客里写过一篇谈梦想的短文,被转载、分享5000多次,很多人留言说看得泪流满面。文中写道:“其实,有这么多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梦想的形态有千千万万种,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和你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为什么要把一份做到死的工作和一间未必能住到死的房子作为唯一的目标呢?那真的是你内心最需要的吗?”

  可是,如今重读那篇文章的时候,我意识到,那是一种非理性的煽动,我必须向那些流泪的读者道歉。做一份安稳的工作,为家人准备一处温暖的居所同样是珍贵的梦想。

  而今放眼望去,四处都是挠人心的标语:“不去会死”“有些事你现在不做就永远也不会做了”“辞职去旅行”“再穷也要去旅行”。好像旅行一夜之间成了拯救糟糕生活的解药,好像许多朋友一提起梦想,就失去了想象力——哦,梦想就是可以不用工作去环球旅行。

  因为工作关系,我见过太多号称××元走中国的人,他们大多数没有职业,没有生活来源,用极少的钱可能走完那么多地方吗?要么逃车票、逃门票违反社会规则,要么一路活在别人的施舍之下,这和乞讨有什么区别?

  更让人难过的是,经过媒体的炒作,很多孩子开始效仿。

  太多人分不清“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如果旅行是你的需要,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那么就带上你的心和人民币去享受旅行。如果你想通过旅行去解决生活里的难题,去寻找所谓的安全感、梦想、勇气,甚至用它来逃避现实生活,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它改变不了生活本身,那扇没有推开的门终究还是会矗立在你面前。

  不去真的不会死,有些事现在做不了,以后总有机会再做,说走就走前别忘了了解户外旅行常识,没有钱就努力工作为下次旅行做准备。无论走多远,只有走回内心才是天堂。世事还长,人间很美,不急这一刻。

  也许你曾东奔西走,在世界各地都不曾找到让你内心安宁的片刻。是啊,囚犯逃到世界尽头也会随身携带他的小监狱,把生活搞得一团糟的人在哪里都是颠沛流离,你就像一个追着自己的影子满世界乱跑的人,心力交瘁。向外寻找终是徒劳,当你的身体追赶上你的心的时候,你就在你真正该在的地方了。

  走出去,还得走回来,回“家”的路才是旅途。

  永不重现的相遇

  旅游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像日本茶道里说的“一生一会”的镜头,让人唏嘘、感慨、喟叹。

  人对常见的事物会产生倦怠和麻木,所以才有这样的故事:一个有权有地位的重要人物的佣人疑惑地问:“你们为什么怕他、敬他?他每天吃饭、喝茶、睡觉,就像我们一样呀!”

  是的,他也只是一个人罢了!但佣人看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他,我们看见的是他在台上、电视上或者报章上的形象,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个人。

  旅游中遇到的未知、陌生、不熟稔的人与事充满诱惑,再加上旅途中无所事事的自己肆无忌惮的联想和曼妙的幻想,更加深了浪漫的情调和美感。

  旅途中的相遇,永远连着分别,这是一份惆怅,更惆怅的是,旅游时遇到的人、看到的事、见到的物,永远不会再现。

【人生哲学短文】相关文章:

人生哲学的语句07-03

人生哲学三则07-04

人生哲学故事04-10

人生哲学的经典说说12-01

人生哲学语句09-30

人生哲学故事及感悟03-22

人生哲学毕业留言03-11

人生哲学说说12-10

人生哲学名言09-30

关于人生哲学的句子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