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要点

时间:2022-07-02 21:20:07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词教学要点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歌鉴赏

诗词教学要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 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陈邦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导学案2(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二)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背诵本诗。

  1. 诗人简介

  刘长卿 (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2.解题

  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

  解析: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3.赏析

  (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了狗的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相信通过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

  (2)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写出你的分析吧: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小结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练习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在山路上,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傍晚,心里很焦急。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

  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

  3、想象一下,主人为什么很晚才归来呢?

  主人很贫穷,他可能是出去打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债,为生活在奔波劳作。

  4、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对“归”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理由。

  解析:(1)“归”是诗人的来到,因为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2)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过故人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导学学案

  《过故人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1、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 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走进文本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 ,

  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4、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过故人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导学学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4(优秀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 初读古诗。2)、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3)、 给古诗做批注,找出不懂的词语。

  二、 教学课题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的意思。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4、会正确进行网页浏览,并能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5、能乐意与小组成员在学学习过程中分工合作,互相交流。

  三、 教材分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25课。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诗人因一生不得志,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声音、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介绍作者的背景,让学生能够把握好整首诗的基调,更有助于我后面的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搜集诗人刘长卿的生平;在百度中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材料,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资料。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四、 教学方法

  抓住诗眼“贫”“寒”,理解诗意。让学生充分地说,充分的感受诗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第一层次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第二层次的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读中感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第三层次的朗读:通过语言的渲染,通过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齐读等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情感升华,熟读成诵。

  最后,拓展训练,比较《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两首诗的不同,让

  学生了解,因为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也会不一样,从而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

  五、 教学过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竖起小耳朵听听——(是什么声音?)

  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 诗的题目叫:------ 全班齐读课题。

  1、 理解课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说:“那谁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例:哪个词是遇到的意思?

  (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出门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

  师:这首诗是谁写? ( 唐 刘长卿 )

  过渡:同学们预习得真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刘长卿。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

  刘长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还曾经被人诬陷而进了监狱。他所写的诗往往和他自己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因一生不得志,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好了,咱们对诗人刘长卿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从他的诗中你们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欣赏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的时候,注意诗中生字的读音。

  【百度视频】《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朗读: http://www.56.com/u38/v_MzUyMDQzMzk.html

  1、听范读。

  师:同学们刚才听得可认真啦,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119页,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巡视。(课件出示古诗)

  3、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看看大屏幕,红色的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看看放在古诗当中,大家是否还认得的它,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指名读,评议(主要是字音)

  预设1 师:(点评: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还想来读?这两位同学表现得真不错,现在请全班像他们那样读一读,能做得到吗?齐读古诗

  预设2 师:谁来读?(点评:读得非常认真,但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她有一个字读错了,谁来帮他读正确。)真不愧是个小老师。指名读:谁再来读一读?

  师:全班齐读(参照预设1)

  【第一层次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三>、抓住诗眼“贫”“寒”,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图)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 生:我觉得很冷—“寒” (诗中的哪个句子或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呢?)

  (师板书:寒 请同学们看老师怎么写“寒”字的)

  师:除了寒冷,你还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看看这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2 生:我觉得这户人家很穷。—“贫(师:诗中的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

  (师板书:贫 ) 从哪儿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

  (学生可能回答:从“白屋、柴门、风雪夜归人”看出贫穷。)

  预设3:学生结合“白屋”“柴门”谈自己的理解。

  ① 师:为什么从白屋、柴门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引导想象:在我们的想象中“白屋”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搭建成的?)

  生:因为白屋是简陋的屋子,柴门是用木头做的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不好。

  ② 师:没错,在古时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图,贫苦人家的门都是用树枝做的门。 (看图理解“柴门”。树枝做的门。)

  ③ 指名读,齐读“天寒白屋贫”。

  师:可想而知,由于天气的寒冷这间茅草屋显得更加的贫穷,谁来读读这句诗?

  生…..师点评:嗯,我感觉到了一些寒冷,谁再来?(师:我是真的太冷了。全班一起感受这种刺骨的寒冷,读…….) 或: 你真了解诗人的内心。

  师:全班齐读,带上你的理解,读出寒冷、贫穷的感觉。

  2、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第一句“日暮苍山远”

  过渡:再看看插图,诗人是什么时间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你能读读这句吗?

  生:……

  师:真好,我仿佛已经感受到了这苍山的遥远,谁能向他一样读。(个别读)

  师: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夜幕已经降临,山路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同学们,想想诗人刘长卿会觉得自己······(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孤独的情感再读“日暮苍山远” (齐读)

  过渡:这么寒冷的天气里,诗人终于找到了住的地方。慢慢地,夜已经深了,周围静极了。突然,一声接一声的狗叫声从柴门边传来,怎么回事?请同学们从诗中找找答案。

  3:结合第四句“风雪夜归人”理解贫穷。“夜归人”是指谁?投宿的旅人,还是屋子的主人?

  师引导:谁找到答案了?请你来告诉大家。(诗中哪句话提到了?)

  ① “夜归人” 这是指谁回来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来了。

  师: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

  生:打猎、砍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赚生活费/ 养家糊口,为生活奔波。

  师:(为什么那么急着赶回来?家里还有谁在等着他?)

  生:他的孩子,妻子、年岁以高的父母。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诗人,当你遇到这样的下雪天,当你看到这些贫苦的人民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同情,这样的情感也正是诗人刘长卿当时的情感,谁能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最后两句。

  ②指名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点评:读得多好啊!谁还想再来读读?

  ③(全班读)师:同学们,此时的你们就诗人刘长卿,现在请你们带着诗人的情感,带着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层次的朗读】

  <四>、情感升华 熟读成诵

  1、师范读,学生想象是的画面。

  师:听着同学们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好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的画面。师范读。(课件出示)

  师: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

  2、分男女读(课件出示古诗)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当诗人出远门,遇到这样的下雪天时;当他一个人走在这上路上时,难道他的内心就不孤独寂寞吗? ( 老师指着屏幕说,请男生齐读古诗。)

  师;当诗人一次又一次的被贬,当他被诬陷时,难道只是身体上的寒冷吗?不,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寒冷,更是“心寒”。 (老师指着屏幕说, 女生读)

  师:当诗人看到这简陋的茅屋,当他看到所有贫苦人民为生活而奔波时,难道不为他们而感到悲伤与同情吗? 全班读

  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知道,我们和诗人的心已经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重点围绕“寒”“贫’ 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贫苦人们生活的同情。】

  3、配乐背诵古诗

  师:请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不能背诵的,没关系,你可以看看投影,带着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带着你的情感,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古诗。

  【情感升华,进行第三次层次的朗读】

  <五>、拓展

  导言:何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首有雪的诗,看看诗里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出示《绝句》,齐读一遍。讨论:作者是什么心情?(高兴、开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3、同是一片白雪皑皑,诗人抒发的心情为什么不一样?

  (师:因为生活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心境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写下的诗所表达的感情自然就不同。)

  <六>、课后探讨

  师:最后,留给同学们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其实一直以来,人们对“夜归人”一直都有很多争议,到底“夜归人”指的是投宿的诗人还是屋子的主人,大家可以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寒 孤独

  贫 同情贫苦人民

  六、 教学反思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声音、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介绍作者的背景,让学生能够把握好整首诗的基调,更有助于我后面的教学。

  其次,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诗眼“贫”“寒”,理解诗意。让学生充分地说,充分的感受诗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日暮苍山远”这句古诗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教给学生学习理解古诗的一般方法——【“拆、释、理、补、连” 】这样,学生才能够学有所获。“拆”即先把古诗拆分成字或词语进行理解;“释”就是书中的注释, “理”指理解 ,“补”是因为古诗词当中,往往会缺少一些成分,或是主语或是宾语、谓语,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它补上,才能使整句话通顺;“连”就是把所解释的诗句串联起来,就是对整首古诗的理解。

  再次,我在古诗朗读这一块分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第二层次的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读中感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第三层次的朗读:通过语言的渲染,通过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齐读等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情感升华,熟读成诵。

  最后,拓展训练,比较《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两首诗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因为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也会不一样,从而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

  课外探讨,围绕“夜归人”是谁展开讨论。(探究的结果并不重要,只是让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广西省 学校: 桂林市琴潭实验学校 姓名: 何丹

  职称: 小教一级

  通讯地址:广西省桂林市琴潭实验学校

  我从教以来来,一直奋斗在农村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曾经多次获全国级、广西级教学奖。在接触到互联网后,“百度”一直陪伴着我,为我的教学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使我的工作更加轻松,生活更加愉快。让我们永远相伴,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和寨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科目 语文 编写时间 年月日 第二轮修改时间 年 月 日课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授课班级教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学常识及关键字词。能力目标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情感目标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教学难点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计划课时1课时课型教 学 过 程 设 计第一轮教学设计补充与修改教学过程:教学要点:(一)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二)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三)背诵本诗。一、导入。介绍诗人导入。刘长卿 (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中学语文在线(www.ywzx8.com)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二、新课。1.解题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解析: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2.赏析(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了狗的叫声。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相信通过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2)简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写出你的分析吧: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三、小结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四、练习中学语文在线(www.ywzx8.com)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在山路上,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傍晚,心里很焦急。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3、想象一下,主人为什么很晚才归来呢?主人很贫穷,他可能是出去打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债,为生活在奔波劳作。(供参考,想象合理即可。)4、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对“归”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理由。解析:(1)“归”是诗人的来到,因为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2)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答案供参考,有理即可。)中学语文在线(www.ywzx8.com)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中学语文在线(www.ywzx8.com)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白屋贫(所感)

  风雪夜归人(所见)

  同情劳动人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②

  日暮③苍山④远,

  天寒白屋⑤贫。

  柴门⑥闻犬吠⑦,

  风雪夜归人⑧。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来了我这个投宿的人。

  [解解]

  ①宿芙蓉山主人:在芙蓉山主人家过夜。②刘长卿(公元709—约780年),唐代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曾当过多年地方官,以写五言诗著名。③日暮:傍晚。④苍山:青黑色的山。⑤白屋:贫穷人家住的茅草屋。贫:穷。⑥柴门:农舍人家用柴木做成的门。⑦吠:狗叫。⑧夜归人: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旅行傍晚时投宿山中主人家的所见所闻。

  诗歌按时间顺序来写,先写大雪天诗人傍晚时在山路上行走的心中感受,由于天色将晚,诗人有些着急,因而觉得路途更为遥远,以致感到对面的青山也越来越远。接着写诗人准备投宿山中主人家的所见,从茅草屋可知这位主人家贫穷,而由于天寒地冻,就越发显得贫穷不堪。以上描写好像随着旅行者的脚步由远及近。紧接着写诗人投宿的情景。投宿叩门,引起声声犬吠,具有山民居住的特征;而风雪夜得以投宿,真如回家一样感到特别亲切、温暖,所以说“夜归人”。至于投宿进屋之后的一切,诗人就一概不写,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诗人写雪夜投宿,不写“宿”的情况,而是以写景着重表现雪夜途中的心情以及叩门投宿的景况,这种剪裁十分巧妙,值得仔细品味。

【诗词教学要点】相关文章: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要点07-01

主题阅读教学要点07-02

课文《桥》教学要点简析07-05

课文《一个苹果》的教学要点07-04

浅谈小学古诗的分类及其教学要点07-02

古诗词教学反思03-04

古诗词教学设计06-05

面试要点07-11

设计名片要点07-14

电话面试的要点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