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材的几处语言问题盘点
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无疑应该是优美范文,起码在语言上要经得起推敲。最近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来三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为调研对象,抽读了其中的一些选文,却发现一些字句大有可议之处。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小学《语文》(201X年版),第九册第7课《高粱情》第5段:“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
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粱。”从语境可知,这里不是对比麦子、豆秧与高粱能否被拔起,而是对比拔起麦子、豆秧与高粱的难易,而原文的表述有杂糅这两种对比之嫌,再者,两分句之主语一为受事,一为施事,读起来殊为拗口。所以这句话改动如下似更好:“我们能够用手轻易地连根拔起麦子、豆秧,但即使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粱。”这样,文气才更显畅通自然,逻辑上也更为周密。这篇课文还写道:“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连用了两个“时”,读来颇感赘疣,可以删掉第二个“时”。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小学《语文》(201X年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这样一段:“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既写了“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就无必要再说“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又,前后两句并无转折关系,“可是”“却”两词显然属滥用。
接下来原文还有这样的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怎能包括“斧头”?应该改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连同那些锋利的斧头。”(附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也分别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小学《语文》[201X年版]第八册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小学《语文》[201X年版]第五册所收录,我所注意到的问题均未能避免。)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小学《语文》(201X年版),第五册第2课《亲人》里有一句:“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这里“该买的不能出去买”与“该做的不能及时做”骈列,其实“做”涵义极广,完全涵盖得了“买”,二者对举实无必要。应该改作:“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做的家务常常不能及时做。”
还有这样一个片段:“我正在晾衣服,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这一段写老奶奶的一连串动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者却接连使用了表示静态情景的“捧着”、“贴着”,与上下文语境不相协调。不如改作:“我正在晾衣服,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起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紧贴在我的脸蛋儿上,笑眯眯地说……”
以上所引字句,也许不能说有太大错误,但至少不能说是最严谨、完美的表达。当然,我的吹毛求疵难免有不当和片面之处,愿就教于大方之家,进一步加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