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学案例记录

时间:2022-07-03 13:01:31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记录

  幼儿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结合实际更有利于教学,那么幼儿教育教学案例记录如何写?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教学案例记录记录,欢迎大家参阅。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记录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记录(一)

  一、案例描述:

  在幼儿园里,有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那就是教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可有一天,我正带着孩子在玩这个游戏,琳琳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象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她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琳琳,她一定不想继续玩下去了。于是,我说:“那好,琳琳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始了,琳琳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她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山羊,她就学花猫……慢慢地好多小朋友低声说着:“老师,我也不想跟你做一样的。”看到孩子们对游戏规则变化比较感兴趣,我说:“好,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的不一样。”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我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比单纯的模仿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动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游戏,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真好玩!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上的案例让我觉得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要忽视和反对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新教育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充分尊重、信任、激励幼儿;进一步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发展。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在组织、安排课程、游戏等活动时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其目标、规则及方法。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即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善于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多的是作为知识的启发者,而非灌输者。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体——客体的交往关系,教师始终处于控制与主导的地位,学生处于服从与被控制的地位。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提倡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提供更多的选择,发挥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师对个别幼儿的了解,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教育。因此,作为教育主导者——教师的传统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要发生转变。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有时,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记录(二)——《碰“人”之后》

  入园活动时,孩子们都在建构区域玩儿,小米在拼搭插机器人,豆豆在搭建大吊车,一不小心手碰了小米搭的机器人,机器人被碰翻在桌子下摔掉了机器人的一只手臂,豆豆连忙把机器人扶起来把掉在地上的手臂插接好,并直给小米道歉,可小米仍然狠狠地拉着豆豆的左臂不依不饶拉扯着。

  为了培养孩子们分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组织幼儿针对这一事件展开讨论。我首先请两个当事人讲一讲事情的经过。小米理直气壮地说:“他把我的机器人碰坏了!”豆豆低头承认,并如实讲了事情的经过。接着我请幼儿对整个事情的是非对错进行分析、分辨是非,并出主意想办法:怎样做就变错为对了,怎样做就更好了。

  孩子们认为豆豆做的对,他看见机器人掉在地上受伤了,便马上扶起来把小手臂插接好,并连声给小米说了对不起,以后玩玩具时小心点儿就好了。大家都认为小米做的不对,说豆豆又不是故意要碰坏小米的机器人的,扶起来帮他插好就好啦嘛。

  这时,我看到小米歪着个头眼皮耷拉着向右下方斜视着,显得很是不服气。于是,我问小米听了小朋友的议论有什么想说的,他很生气地说:“他把我的机器人碰到就白碰啦?说对不起就算啦!”

  我问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想的。花花说:“机器人是玩具,又不知道疼,扶起来插好就好了。豆豆是大活人,你拉拉扯扯的,他多疼啊。”豆豆接了一句:“真是的,我的胳膊前一段还有脱臼呢。”

  我一听“胳膊有脱臼”马上给孩子们讲:“胳膊一旦脱臼,动一下就会很痛,一点儿都动弹不得,还得去医院让医生处理。”苗苗说:“要是把豆豆胳膊拉扯得脱臼了,他该有多疼啊。”

  我看小米刚才那股不服气的劲儿在逐渐消失,马上说:“小米都难过了,觉得自己刚才的举动太不应该了,想想真后悔,真把他胳膊弄坏了可怎么办啊!该多着急、多心疼啊!”我一边说一边注意小米的表情,他开始只是不那么不服气了,我一说,他低下了头,眼圈也慢慢变红了,我马上加了一句:“小米后悔的都快流眼泪了。”我问小米有什么要说的,他马上站起来流着眼泪走到豆豆跟前,真诚地说:“对不起,”并给他揉了揉胳膊。

  他的真诚感动得大家的眼圈都红了,只听豆豆说了声:“没关系,我没事了。”事情较好地得到了解决

  课后反思: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种适宜的方法引导幼儿自愿地去改变自身的不健康的行为,获得主动地发展。

  看着小米那发自内心的道歉,我感到他真的动情了,认识到自己错了。他那流着眼泪、内疚的表情及帮豆豆揉胳膊的举动,不仅感动了豆豆、感动了小朋友,也感到了我和其他在场的(见习生)老师。

  我想,小米之所以内疚,是因为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对事不对人”的讨论过程,使在家备受宠爱的独生子的他跳出了“遇事只从自己角度出发衡量利弊”的习惯,小朋友们的发言是他开始站在豆豆的角度思考问题,获得了感同身受的体验,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给豆豆带来的痛苦,从而发自内心的自责、内疚,从而发自内心地做出道歉及安慰豆豆的一系列行为。

  总之,讨论时要给过错方充分的发言权,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才能解开他心中的那个结(疙瘩)。同时,讨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倾听和观察幼儿的反应,掌握好适当的火候。尤其是对过错方幼儿,在他开始有了感悟、有了情感变化时要“适可而止”,把调整情感的主动权留给他。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幼儿的发言朝着善意的、帮他出好主意、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使有过错的孩子感到大家伙的真诚与温暖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记录(三)——《下雨了》

  这几天,天气总是在下雨。早上,天阴了下来,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了,我分发了一些桌面玩具,可是孩子们已经没有兴趣玩了。只见笑笑和几个孩子边玩边讨论起来:“今天要下雨,又不能出去玩了”。

  “没有下雨可以出去玩的”。一个孩子说。

  “地上湿了就不能出去玩了”。

  “可以的,可以的”。几个小家伙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听谁,最后,笑笑跑道我面前问:“吴老师,今天我们能出去玩吗?”

  我笑眯眯地说:“今天一会儿要下雷阵雨,所以不能出去玩了,等太阳出来了,我们再出去玩!”

  笑笑有点失望说:“好吧!”马上又转身跑到刚才和他争吵的几个孩子面前把我刚才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那几个孩子听了以后也点了点头,附和起来:“今天下雨不出去玩,明天再出去玩”。

  不一会儿,天渐渐的黑了下来,变得越来越暗,突然天上打起雷来,雷声“轰隆隆”。几个胆小的孩子马上变了脸色,捂着耳朵说:“打雷了,吓死我了!”而笑笑和彭学伟几个胆大的兴奋的又叫又跳起来,“打雷啦,下雨啦!”果然雷声过后,马上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雨声吸引了孩子们。有几个孩子甚至跑到窗台边去看雨,笑笑得意地对旁边的`孩子说:“你看,下雨了,我刚刚说过要下雨的。”

  来到窗台的孩子们更加兴奋,文文说:“雨下得真大呀!我听到了声音了”。妍妍说:“是哗啦哗啦的!”婷婷说:“下雨就是天在哭呀!”我灵机一动指着雨问孩子们:“雨像什么?雨落在地上变成什么了!”孩子们看着天上往下落的雨丝,又看着集满雨水的地面不知如何回答我。突然,力力说了起来:“雨像线”。这时孩子们受到启发都七嘴八舌说开了“雨像针”、“雨像面条”、“……”。

  “老师雨落在地上变成了小池塘。”

  “雨落在池塘里会冒泡泡。”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看雨看得更来劲了。

  雨慢慢的小了,我问:“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了雨,现在我们来听雨,听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孩子们一下安静下来,都仔细听起来,妍妍说:“现在没声音了,刚才声音是很响的。”于是,我又问“下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我知道,我知道,刚才我听见了。”强强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大雨哗啦哗啦,小雨嘀嗒嘀嗒!”“嗯,说得真好!”我向他竖起了赞赏的大拇指。接着,我念起了前不久教过的诗歌《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孩子们也跟着我一起念起来。

  反思: 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所在,是教师难以把握的。我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想法强加于幼儿,使教师组织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班上的孩子虽然知识面不广,但是他们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又往往会由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引起。当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需要时,应及时给予支持和呼应,所以当小朋友对打雷、下雨的现象表现出极大兴趣时,我就及时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往这方面移动,引导孩子们观察雨及雨落下时的样子,让幼儿感受雨和听雨声,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想要的了解雨的愿望,虽然这样不是我预先设计好的活动,但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活动。我觉得我们要真正领会了《纲要》的精神,做到了随机、随时的教育孩子,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开展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教学案例记录】相关文章:

记录教学成长的案例两篇07-03

幼儿教育小学化案例10-19

幼儿教育目标的案例03-31

大班幼儿教育记录随笔12-01

小班幼儿教育案例(通用5篇)04-27

社会幼儿教育案例(通用8篇)03-29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的案例分析06-08

浅谈案例教学07-03

案例设计与案例教学分析论文07-03

教学案例范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