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寒食节的来历简介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下面是关于寒食节的来历简介的内容,欢迎阅读!
寒食节的来历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与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是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是知道与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寒食节的意义
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与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与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与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
寒食节每年一样吗
寒食节每年是不一样的,但它的时间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寒食节一直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既是传统节日也是24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4月4日~5日交节,所以寒食节都是在4月3日、4月4日这两天。
寒食节要什么禁忌
1、禁火。古人认为,每季都要钻新火,以取代旧火,以避灾祸。民间禁火期一般只有一天,但在少数地方,禁火期长达三天。
2、禁止在墓地拍照。扫墓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祭祀祖先和表示哀悼,拍摄墓地的照片是不尊重的,祭祀必须庄严。
3、体弱的儿童和老人尽量不要上坟。上坟扫墓时,人们多半是悲伤的,再加上吃冷食,天气多雨,气温波动很大,这种情况下的人很容易生病。古人说,身体不好的人更容易受到“阴气”的侵袭。
4、不买鞋。古人认为鞋与“邪”谐音。这段时间阴气重,买鞋会有不好的联想。
5、不要乱烧纸。很多扫墓地点在山上,乱烧纸会引起火灾。一定要文明祭扫。
6、胃不好,小心吃青团。青团现在已经成了网红美食,但由于青团是用艾草和糯米做的,所以很难消化。对于肠胃不好的老人和小孩,一定要少吃。此外,青团不宜与辛辣食物同食,以免增加肠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