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的由来

时间:2022-07-04 05:33:41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语典故的由来汇总

  镜里孤鸾

  典出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置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孤鸾三年不鸣,临镜后以为见到同类,便慨然悲鸣,展翅奋飞而死。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个国王外出打猎,捕获到一只鸾鸟。此鸟绝非一般的鸟类,不仅形状雄伟,羽毛艳丽,而且在山林之中鸣叫声清脆悦耳,非常动听。

  国王捕到这样一只珍贵的动物自然喜不自禁,以为不但可以天天观赏到鸟的优美仪态,而且时时可以听到鸟动听的鸣叫声。可事与愿违,该鸟被捕获后,精神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形状自然不同往昔,更让国王扫兴的是,这鸟自被捕获后一声不吭,每天以沉默相对。

  为让鸾鸟鸣叫,国王可谓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他让人用金子制作了一个华丽珍贵的鸟笼,把鸾鸟置于其中,并且每日玉食珍馐,让鸾鸟吃遍美味佳肴。但一切作为都是徒劳的,鸾鸟硬是金口不开,这样一过就是三年。

  国王夫人见国王无计可施,便对国王说:“听说鸟见到同类就会鸣叫,何不挂个镜子让鸟照照自己呢?或许见了镜中的自己会叫起来的。”不料,鸾鸟见到镜中自己的形象悲鸣不已,声音凄厉,响彻云霄,叫了一会儿,鸾鸟便气绝而亡。

  后来,“孤鸾悲镜”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夫妇、情侣被阻隔分离,孤独悲伤。

  邻女窥墙

  典出《登徒子好色赋》。

  战国时,楚襄王有个文学侍臣名叫宋玉,他是当时著名的辞赋家,曾经陪同楚襄王到云梦、高唐等地去游览,写下了《风赋》、《高唐赋》等著名辞赋,受到楚国贵族阶层的赞赏和推崇。

  由于宋玉有才华,楚襄王对他十分器重。不料引起楚襄王的另一侍臣登徒子的妒忌。登徒子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献媚阿谀之徒,很受楚襄王宠信,他怕宋玉夺了自己的宠,便对楚襄王说:

  “宋玉容貌长得很漂亮,说话非常动听,但他生性十分好色,请大王不要让他随便在后宫进出,否则日子一久,难保不出问题。”

  过了几天,楚襄王看到宋玉,问他说:

  “登徒子说你十分好色,有这样的事吗?”

  “大王,这是登徒子对我的诬蔑。我的容貌是上天所赐;说话动听,是老师所教。他说我好色,完全是无中生有!其实要说好色,登徒子才是一个好色的家伙。”

  “你凭什么这样说呢?”

  “大王,我家东邻有位绝色少女,长得美若天仙,迷住了一大批官家子弟;但这位少女登墙偷看了我三年,我却没有一丝一毫动心。而他登徒子呢,不要说看到绝色少女了,就是像他妻子那样长得蓬头豁嘴,身上一身疥癣的丑女人,他也爱,并跟她生了五个孩子,你想,他是不是好色呢?”

  楚襄王听了宋玉的话,忍不住笑了起来。从此,他再也不听登徒子的馋言了。

  后来,“邻女窥墙”这一典故,用来描写女子对男子的倾心爱慕,也用来描写对美好事物的渴求。

  子路负米

  典出《说苑·建本》。

  子路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他少年时,家中十分贫困,平常吃的是粗劣的饭菜,有时候甚至连饭也吃不上,只能用野菜充饥。为了供养父母,子路常常到一百里外的山林去砍柴,然后把柴卖了,买了米回来。左邻右舍都称赞子路是个孝顺的儿子。

  过了一些年,子路的父母相继亡故,子路便来到孔子所在的曲阜拜孔子为师。子路有志于政治,希冀将来做一番大事业,便向孔 子学习政治。

  公元前496年,孔子带了一批弟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他们周游了陈、卫、宋、蔡、齐等国后,最后到达楚国。楚昭王很钦慕孔子,当孔子一行到达楚国的负函(今河南信阳)时,派人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并让负函的郡守沈诸梁送给孔子一百多辆随从的车子、一万钟粟米,邀孔子前往楚国国都郢城。路上,子路感叹地对孔子说:

  “挑重的东西走路,不能选择休息的地方,吃力了,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家境贫困,双亲年老,不能选择出外做官的道路,因为出外做官,双亲就没人奉养了。从前我在家中侍奉双亲的时候,常常吃的是粗劣的饭菜,到百里外去打柴卖,买了米回家。双亲亡故以后,我才来向老师求学。现在跟着老师周游列国,楚王送的随从车辆有一百多,供给的粟米有一万钟,坐的时候铺设锦垫,吃的时候鸣钟列鼎。现在我即使再愿意吃野菜,愿意为双亲背米,也已经不可能了。”

  孔子听了,赞扬他说:“你侍奉双亲,可以称得上父母活着的时候尽了最大的孝心;父母亡故后,你又能时时怀念他们,你真可以说是个大孝子了!”

  后来,“子路负米”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奉养父母,或者为奉养父母而在外谋求禄米。

  旗亭画壁

  典出唐·薛用弱《集异记》。

  唐朝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写的诗都很出色,在当时很有些名气。

  有一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三人来到一家名叫旗亭的酒店中,买酒小酌。他们正围着火炉喝得高兴,酒店中忽然来了十几个梨园女艺人,她们一个个都长得很美,衣着也十分华丽。她们一到店中,便围桌而坐,点了酒菜,边吃边喝起来。

  三位诗人听了一会,见这些艺人唱的都是当朝一些有名的乐曲,品味很不俗,便悄悄商定:他们三人的诗,谁的诗被这些艺人唱得最多,谁的诗就作得最好。

  一会儿,一个艺人唱了王昌龄的一首绝句,王昌龄就在身边的墙壁上画上一个记号,说:“我暂时领先。”

  接着,另一个艺人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高适也在墙壁上画了一个记号,说:“我和你一比一。”

  第三个艺人又接下去唱,她唱的是王昌龄的另一首绝句。王昌龄十分得意,又在墙壁上画了一个记号,说:“我已有两首了。”

  王之涣成名比王昌龄、高适早,见王昌龄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心中很不是味道,他想了想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我们不能以多为胜。这些梨园艺人之中,气质也有高下之分。刚才唱的三个女艺人,看上去都是演配角的,她们怎么会唱我的高雅作品呢?”

  于是,他就指着一个头上梳着两个环形发髻,容貌最漂亮,气质最高雅的女艺人说:“这个女艺人是她们中的头牌,挨到她唱时,如果她唱的是两位的诗,而不唱我的诗,我便向两位甘拜下风。要是她唱的是我的诗,那么你们就得让我先拔头筹!”

  王昌龄和高适见王之涣说得有理,便也当即同意。

  过了一会,挨到那个气质高雅的女艺人唱了。三人一听,她唱的果然是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不由满心高兴,哈哈大笑。王昌龄和高适也大笑着说:“好吧!这个头筹就让给你吧!”

  三人的笑声惊动了那些女艺人,跑过来问:“你们为了什么事,竟然高兴得如此模样?”

  王昌龄等把大笑的原因说了,女艺人们也都高兴起来,说:“原来三位都是鼎鼎大名的诗人,如不嫌弃,请和我们共桌而饮吧!”

  三人当即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一时欢声笑语,充斥了旗亭酒家。旗亭画壁也作为佳话流传了下来。

  后来,“旗亭画壁”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文人之间互争名次;也用来表示文人聚会,饮酒赋诗。

  沧海遗珠

  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唐朝名臣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他年轻时,好读书不知疲倦,除读书之外,无所关心。

  有一次,狄仁杰住处附近,有一个人被杀害了,官府派员前来勘察,找来了很多人,向他们了解情况。当时,众人纷纷争着回答,惟有狄仁杰一声不响,只顾手握书卷沉迷其中。这位官员感到此人好生奇怪,似乎没把他这个当官的放在眼里,就问:

  “你住在被害人附近,为什么一言不发?”

  狄仁杰说:“我正在与经书中的圣贤对话,哪有工夫跟庸俗小吏啰嗦?”

  这官员听了默然不乐,暗暗怀恨。不过狄仁杰只是出言不逊,一时奈何他不得。

  不料数年之后,狄仁杰任汴州参军,竟与这人成了同事。终于,这个官员寻机诬陷狄仁杰。狄仁杰被投进监狱。

  这时,朝廷正巧派黜涉使阎立本巡察各地,调查官吏的行为以施赏罚。阎立本来到汴州,查到狄仁杰的案卷,便亲自讯问狄仁杰。狄仁杰成功地为自己作了辩解,说明自己是受人诬陷。

  阎立本从狄仁杰的辩词中,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同时他惊喜地发现狄仁杰神情自若,言谈从容,思辨周详,批驳有力,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称赞狄仁杰说:“孔子说‘观过知仁',你可算得上是沧海中遗留的一颗珍珠了。”

  于是阎立本举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在任上,狄仁杰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干。凡是他经手审理的案件,无一不是处置恰当。由于他办案出色,不久升任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等职。到武则天时,他被拜为宰相,成为一代名臣。

  后来,“沧海遗珠”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被埋没的人才,或形容珍贵的事物。

  金貂换酒

  典出《晋书·阮孚传》。

  西晋和东晋时期,一方面,由于汉代儒学的控制松弛,玄学兴起,人们思想进入相对解放的时期,不拘礼数、率性而为成为一时风气;另一方面,由于晋政权是司马氏篡夺曹魏而建立的,从正统观念看来名不正言不顺,为防止天下人尤其是读书人的反对,西晋建立后实行高压政策,对读书人实行十分严格的控制和严厉的打击。这样,晋代读书人就以一种特殊的形象一一名士面目出现,其基本特点是逃避现实,不问世事;不拘礼节,任性放荡,饮酒服药,追求感官剌激。

  这种风气不仅仅限于当世的士大夫阶层,官僚中仿效者也不乏其人。如阮孚,整日饮酒,官竟做到孟相从事中郎。在丞相府内当差后,仍然成天酣醉,被监察官员告到皇帝处,皇帝竟也宽容了他。这并非阮孚的愚昧和皇帝的大度,对阮孚来说,饮酒不问政事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方式;对皇帝来说,需要的就是读书人的这种状态,对阮孚的宽恕也就是对名士风范的提倡。

  阮孚后来做到皇帝的侍从宫,故态未改。一次外出,酒瘾发作,因未带银两,就解下佩戴的金貂(一种昂贵的饰物)换酒,被有关部门发现后又遭到弹劾,但皇帝仍旧赦免了他。

  后来,“金貂换酒”这一典故,用来形容纵情酣饮,不拘礼数,率性放任;也指潇洒慷慨。

【成语典故的由来】相关文章:

成语历史典故06-29

来自典故的成语07-04

历史典故的成语07-04

魂飞魄散成语典故10-25

典故故事成语大全07-03

勤奋读书的成语典故04-29

邯郸的成语典故参考10-20

包含历史典故的成语03-11

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05-04

中华成语典故故事大全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