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这些四字成语的典故
佐卿化鹤
典出《集异记·徐佐卿》。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重阳节那一天,唐玄宗带着大批侍从和皇室子弟在沙苑围猎,猎到了獐、鹿、兔等不少猎物。围猎快结束时,唐玄宗看到一只白鹤从树林中向高空飞去,他挽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鹤腹。那白鹤中箭后,慢慢地跌落下来。
侍从们都大声欢呼,颂扬玄宗箭术高明。有几个侍从纵马上前,准备去拾取那只即将落地的白鹤。可那只白鹤离地一丈多时,忽然又振翅高飞,带着箭向西南方向飞走了。
再说当时地处西南边陲的益州(今四川成都)城外,有一座名叫明月观的道观。这道观背山面水,树木环绕,风景十分秀丽。明月观的东廊第一院,环境幽雅,为现中第一景。有个自称为青城道士徐佐卿的人,长得仙风道骨,有神仙之姿。他每年总要来明月观几次,观中道士见他道行高深,对他十分尊敬,每次都安排他住在东廊第一院。他有时住十来天,有时住一两个月,就又离观而去。
这年重阳,徐佐卿又来到观中,神色有些凄然,对观中的道士说:
“今天我在京郊游历,偶然中了流箭。中箭对我来说当然算不了什么,但这支箭不是普通人用的,而是当今皇上的。明年,玄宗皇帝会到这观中来,你们把这支箭还给他,千万不要丢失!”
说完,他把那支箭挂在墙上,又在旁题字:“留箭之日,天宝十三年九九重阳之日。徐佐卿。”
徐佐卿在观中住了几天,走了。但这一年中,徐佐卿没再到观中来过。
第二年发生了安禄山之乱,唐玄宗逃到蜀郡避难。有一天,他偶然来到明月观,见此观景色不同凡俗,便到观中各院走走。他来到东廊第一院,看到墙上挂着自己的御用之箭,十分奇怪;再看到墙壁的题字,更加惊奇,便问观中的道士是怎么回事,道士就把徐佐卿的事说了。
唐玄宗想了一会,终于想明白,这箭是去年重阳围猎时射中白鹤、并被白鹤带走了那支箭。那青城道士徐佐卿能当天把箭带到这里,那么那只白鹤就是徐佐卿所化的了。而这徐佐卿能预知自己今日会到这道观来,他肯定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了。
唐玄宗很想见见这个徐佐卿,观中的道士也很想再见到徐佐卿,但徐佐卿却销声匿迹,再也没露过面。
后来,“佐卿化鹤”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仙术高明;有时也用来形容有先见之明。
夜郎自大
典出《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后用“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三令五申
典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
春秋时期,有个著名的军事学家名叫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闾。
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能否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正座在高台上兴致勃勃地看热闹,忽然看见那两个宠姬被押出去斩首,大吃一惊。他做梦也想不到孙武会这样认真,就马上派人跑去对孙武求情说:“我已经知道将军是很能用兵的了。但是,要是没有这两个女姬,我吃东西都没味了,请不要杀她们。”孙武说:“将军统兵在外,即使是君王的命令,有时也可以不听从。”他坚决把两个姬妾斩了,同时另外任命两位宫女做队长。宫女们很害怕,孙武再次发令时,所有的宫女都整齐认真地操练,不敢再当作儿戏了。吴王也不得不佩服孙武的才能。
不久,孙武向吴王报告说:“军队已经操练完毕,请大王检阅。您可以随心所欲地指挥她们,即使是命令他们赴汤蹈火也不会违抗命令了。”吴王因为失去两个宠姬,正在痛心后悔,就没好气地说:“你回宾馆休息吧,我不想检阅了。”孙武有些不满,叹口气说:“大王只是欣赏我的兵法理论,却不支持我实行啊!”
但是吴王也终究赏识孙武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后来还是任命了他做大将,统率吴军大破楚军,一直攻入楚国的郢都;吴国威震中原,成为崛起的东方的霸主,连晋、齐等大国也甘拜下风。
后来;人们把孙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伸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那么“三令五申”中“三令”是什么,“五申”又是什么呢?
宋代曾公亮撰写的《武经总要》一书中记载了三令五申的具体所指。
三令:一令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耳目;三令举斧钺,以宜其刑赏。
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钺。
实际上,“三令五申”是教育将士应该在战争中和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原则。现则用来表示再三命令或告诫之意。
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意思是: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现泛指两家联姻。
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亡,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跑回晋国。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在此后二十年间,又有过两度“秦晋之好”。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英雄入彀
典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后,深知武能安邦,文能定国。而今天下已经平定,治国主要靠文治,因此非常重视人才。
那时,科举制度非常盛行,许多出身不等的才子通过科举考试显露才华,金榜题名。
发榜的时候,唐太宗多次悄悄登上皇宫的端门,察看新录取的进士的情况。
那些金榜高中的士子们,在这春风得意的时候,个个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众人如花团锦簇,鱼贯而行,给人以栋梁之材济济一堂之感。
唐太宗目睹此情此景,喜不自禁,说:
“天下的英雄,都进入我的彀中(圈子)了!”
后来,“英雄入彀”这一典故,用来借指有才能的人进牢宠、入圈套。
北海开樽
典出晋·张璠《汉纪》。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是孔子二十世孙。
孔融从小聪明机智,七岁时,随父亲去京城走亲访友。当时河南尹李膺生活简朴,自重身份,从不随便结交宾客,曾对外说:“除非当世名人或亲友世交,其余的人不要想进我的家门。”
孔融去求见李膺。他对李家看门的人说:“我是李先生家世交的子弟。”
李膺把他请进来一看,不认识。就问:“你的祖父或父亲和我有旧交吗?”
孔融说:“对。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耳在品德和礼义方面都差不多,曾见过面,所以我和您是世交。”
众人听了赞叹不已,心想这孩子真是聪明。
这时太中大夫陈炜说:“这孩子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出色。”
孔融立即答道:“看您的言行,一定是小时候聪明的。”众人听了无不大笑。
后来孔融入仕为官,屡次因仗义执言得罪了董卓。当时黄巾军造反作乱,北海郡最乱,董卓就派孔融任北海相。孔融到任,集合士民,起兵反击黄巾军。颇得人心,人们称他为“孔北海”。
不久,他再次得罪权贵,改任太中大夫的虚职。他虽然失势闲居家中,但家里仍然人流不断。他感慨地说:“只要家里常常高朋满座,杯中天天斟满美酒,我就不会发愁了。”
后来,“北海开樽”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好才喜客,待人殷勤,也形容士人宴会雅集。
【这些四字成语的典故】相关文章:
魂飞魄散成语典故10-25
来自典故的成语07-04
历史典故的成语07-04
成语历史典故06-29
秋天的成语四字成语07-10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07-03
邯郸的成语典故参考10-20
勤奋读书的成语典故04-29
典故故事成语大全07-03
包含历史典故的成语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