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难经》后感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从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方式编纂而成。第一难,讲脉诊位置:独取寸口,还讲了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
脉象指手指所感受到的脉搏跳动的形象。正常脉象是一息四至或五至。气论是中医的渊源,以功能为主,着重考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对自然条件下的生理病理观察。“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寸口为两手腕部腕横纹下方,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明显之处,是进行脉诊的部位,包括寸、关、尺三部。《素问》,理论中独取寸口依据有二,其一,非为最高,且受五脏六腑之气所熏蒸,寸口是肺脏经脉的道路,故寸口亦为五脏六腑之道路;其二,肾纳水谷,化生精微,上传于肺,通过肺的输布治节,五脏六腑,皆受其气,因而百脉朝会于肺,寸口为肺经脉气的道路,所以取寸口可察脏腑的病变。
实践很困难,忘记关联,忘记诊脉感觉,判断不出是什么脉。位置也很难找,虽说是6个点,但到底不同的人按哪个点,轻重如何,
诊出的脉又如何判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脉,记录总结不起作用,脑子里全是问号。内经难经伤寒金匮要略脉经,解剖等等一盘杂,左抄一点有抄一点,集成了论文,只有手写版的,电子版的讲不清楚。虽深入的不知道,但入门知识得去学习掌握。诊脉时先中指按在高骨处,作用是定大概位置,我理解是在手骨头突起的地方。诊脉时得虚心冷静,集中贯注,同时让受诊之人心平气和,诊后及时做记录,写下感觉,写下受诊之人当时体征,如脸色高矮胖瘦等等,发现病时问下小便。我诊时感觉就是乱,一会很急过会滑脉象洪大?古人“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我心中知识很乱。当下晚秋,脉在肤,轻虚似浮,来去急缓,轻而如毛,此为平脉。
左手寸处,当有洪大脉象,用6粒黄豆的力度,诊心和小肠的,五行中的火,开窍于舌。
左手关处,弦而急来时柔远而直长,12粒黄豆力度,判断肝和胆的,五行的木,开窍于目。
左手尺处,沉濡而滑,重按至骨力度,判断肾和膀胱的,五行的水,开窍于耳。
右手寸处,浮涩而短,3粒黄豆力度,判断肺和大肠的,五行的金,开窍于鼻。
右手关处,中缓而大,9粒黄豆力度,判断脾和胃,五行的土,开窍于口,与运化统血有关。
右手尺处,重按至骨力度,判断命门或心包和三焦,与运行原气与津液有关。
【读《难经》后感】相关文章:
读红岩后感07-03
读《童年》的后感07-01
读《灯光》的后感07-01
读《匆匆》后感07-04
读《爱的教育》的后感07-01
读岳飞传后感07-03
读梦回西游后感07-03
丑小鸭读的后感07-02
读《匆匆》后感作文07-03
读《西湖的雪景》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