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

时间:2022-07-04 12:43:18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很多古代文学的文化知识,大家积累了哪些文化知识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必修三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必修三古代文学文化常识【1】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文学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文学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文学学校,商(殷)代称为序,周代称为庠。

  《劝学》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古代文学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称为“敲”,长的称为“扑”。

  8.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9.迁徙之徒: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11.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12.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

  13.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14.百越:古代文学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 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称为百粤。

  1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1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1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师说》

  1.巫医:古代文学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文学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4.传:①古代文学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人物传记。

  5.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祝福》

  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汇总【2】

  一、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称为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称为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文学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称为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每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2.兼称几项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3.古代文学谦辞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愚见,称自己的见解。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后专指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或者妻子。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2)其他自谦词有:

  古代文学帝王的自谦词有【朕】(从秦始皇开始专作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古代文学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女子自称【妾】;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儿女;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4.古代文学敬辞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称为“尊称”。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使用的敬辞很多。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

  (8)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11)常用作敬辞的还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离开原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任职):委屈就任。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

  【“雅”字一族】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

  (12)其他敬辞。

  【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

  【包涵】:请人原谅;

  【斧正】:请人改文章;

  【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

  【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

  【府上】:称对方房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赐教】:给予指教;

  【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

  【璧还】:归还物品,等等。

【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相关文章: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07-20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04-06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02-24

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07-04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20

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0题02-16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07-21

中国古代的风俗礼仪文化常识07-04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05-19

面试必修的礼仪常识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