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尴尬的露天电影作文
刚下第一节晚自习,就听到校门外有喧闹的喇叭声,一问才知道放露天电影,心里莫名地激动,多少年没看露天电影了。校园里的学生被外面的喇叭声撩拨的跑来跑去,欢快的一如春风中呼啦啦欢歌的杨树叶子。村干部来学校了,很快得到通知,不上第二节晚自习,让师生看电影去。我把书本扔到办公桌上就往外跑,学生们更是兴奋,群情激昂,大家笑闹着涌出校门。
一眼就看到那挂在对面街上宽大的荧幕,荧幕上的人在依依呀呀唱着,奇怪的是,荧幕前只有一个放电影的人守着放映机,紧挨着是三辆自行车上的四个小孩在围着放映机看热闹。学生们涌出校园,一下子让荧幕前热闹了许多。但令人深感意外的是,学生们没有一个停下脚步看一眼,他们直接从荧幕前走过去。就像风过水无痕,荧幕前瞬间又恢复了清静,只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上到对面人家的房顶上看热闹,但很快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陆续有些老人来看电影了,我站在那里,晚上的风还有些许凉意,听一个老人说电影是县里搞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唱的是《赵氏孤儿》,我平时也不喜欢看戏的,但今晚却想认真看一次。我静下心来,缩缩有些凉意的肩膀,抛开一切俗务,把自己完全沉浸在电影剧情之中。奇怪了,尽管电影没有字幕,但我能听懂他们的每一个唱词,看到感人处,眼泪就像决堤的河,痛快地流淌,毫不矫情。中间陆续来过几个看热闹的孩子,吃着辣条,吸溜着冰糕,有个孩子跑到放映机前,荧幕上立刻出现了一只拿冰糕的手,荧屏上可爱的手印勾起我许多儿时珍贵的回忆。 小时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看一场露天电影,每当村里有放电影的消息传来,整个村子的小伙伴都欢呼着奔走相告,那开心不亚于过新年。人们早早到荧幕前占地方,在电影放映之前,孩子们尽情疯闹,稍大点的孩子围在一起打扑克,手巧的姑娘们织着毛衣说笑,勤劳的中年妇女手里纳着鞋底,老婆婆们忙着手中的活儿乐呵的合不拢嘴,就连那些长年累月忙活地里活的庄稼汉,这时都要乐呵呵抽几袋旱烟等着看电影。电影放映之前是热闹的,也是令人焦躁不安的,有小孩为了一个放凳子的地方打架骂人的,有父母喊孩子回去吃饭,孩子大声说不吃的,乱糟糟一大片。放映人来了,又是一阵骚动,当放映人试镜头时,就有无数个孩子欢呼着把小手伸到镜头前,荧幕上就出现无数只小手,这时会有调皮的孩子大叫着:“狗爪子,猫爪子。”电影在人们的焦躁难耐中,终于开始时,荧幕面前慢慢就安静了起来,人们慢慢沉浸在电影剧情之中。但孩子们很多是看不到结束的,大多会睡着在父母的怀里。等到电影结束的时候,家长彼此叫着自己孩子的名字,带着凳子,满足而疲惫地散回各自家中,肯定都会做个舒心的美梦,我想那梦肯定与当晚的电影内容有关。
小时候我父母比较忙,他们不允许我们提前去占地方,忙碌的父亲总在电影开演之后才带着凳子去看,但荧幕前黑压压的一片没地方可坐,父亲有时就坐在荧幕的反面看,那当然没有正面好看了,但父亲还是看得很开心的。我们三个为此曾抱怨过父母,但父母还是不允许我们提前去占地方的,说一是耽误时间,再个怕我们把凳子弄丢。多少年后回忆起来,还是挺羡慕那些去占地方的小伙伴的。 去外村看电影也是儿时一大乐趣,可我的父母是不允许我们去看的,说不安全。仅有一次,和几个大姐姐一起去,母亲勉强答应了。那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夜晚啊,那好像是记忆里最美丽的一个月夜,我们一行人快乐穿行在成熟在即的秋庄稼中间,有个大姐姐还去偷了一些花生给我们吃,记得吃得满手泥巴,但现在似乎还能砸吧出花生那略带泥土味的清香来。那晚是到离我们三四里地的一个村子里看电影了,具体看了什么内容早已记不起来了,但那晚的开心和快乐却铭刻在记忆的深处。以至于后来读鲁迅的《社戏》时,很自然就想到了自己和一群大姐姐们去邻村看电影的事情来。
就这样想着,《赵氏孤儿》很快就放完了,还有第二部电影,我却不能再看,要回家了,我看了一下今晚看电影的人,大多是老人,总数不会超过四十个,这是有史以来看得最奢侈的一次电影,一丁点拥挤感都没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离放映电影很近的街上,有两大群妇女在随着音乐跳舞,那里欢声笑语不断,和《赵氏孤儿》里哭天抢地的悲怆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想到了一个叫不出名的网友曾写过一篇《渐去渐远的露天电影》的文章,读时深受震撼。联想到今晚看的露天电影,忽然就想起小时候演电影时即使下雨了,也没人愿意离去的情景,轻叹,真的是此一时彼一时。无论怎么说,和以前相比,生活条件是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现在的孩子们生在了好时代,在电影,电视,VCD,DVD,空放,电脑……陆续登场时,孩子们的视野扩大了,电影渐渐远离了他们的生活。无怪乎他们那么漠然地从荧幕前走过,因为家里都有更有趣更好看更好玩的东西在吸引着他们。
今晚认真看了一场露天电影,其实也是再次触摸那些美好的儿时记忆,那些经历过的东西,历经时间淘洗,愈发珍贵。这个还有些许凉意的春夜,一场尴尬的露天电影忽然让我暂时远离凡俗,精神上得到了片刻的宁静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