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翠鸟教学实录

时间:2023-01-27 23:18:52 语文 我要投稿

于永正翠鸟教学实录

  《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提供了翠鸟教学实录,希望对老师门有帮助!

于永正翠鸟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技能目标: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懂得保护动物,爱护翠鸟。

  教学重点:对翠鸟特点的概括与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的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有关对翠鸟外形和动作描写的分析,引导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师:翠绿色,翠鸟身上大部分羽毛,尤其是背部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是以绿色为主的,所以我们叫它——(老师手指黑板上的标题)。

  生(齐):翠鸟。

  师:哎,是的,这是根据它颜色特点来决定的。人们根据它的生活习性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谁知道?(老师走向一位男生)你知道吗?后面那位男孩子,它还叫什么名,翠鸟还叫什么?

  生(男):它还叫“钓鱼郎”。

  师:恩,有人叫它“钓鱼郎”。还有吗?喔,都知道它叫“钓鱼郎”,也有人把它叫做“叼鱼郎”。哎,看到这个名字,听到这个名字,你猜一猜翠鸟有什么特点?

  生(齐):它吃鱼。

  师:你说。

  生(女1):它爱吃鱼。

  师:还有谁有补充?你说,大声说。(老师走向一位女生)

  生(女2):它……它,它捕鱼的技巧很高超。

  师:喔,捕鱼的技巧高超。叼鱼郎,叼鱼郎,顾名思义,捕鱼的技能高超,技能高超啊得动作敏捷,你看这个“叼”字啊,特别形象,“叼”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左边是什么?

  生(齐):口。

  师:“口”与什么有关?

  生(齐):嘴。

  师:右边呢?

  生(齐):刁。

  师:右边“刁”是表示它读音的,是不是?我们来想象一下右边这个“刁”字,像不像一张侧向的嘴,口里叼着东西的样子呀?像不像?

  生?(齐):像。

  师:横折钩想象成一张侧向的嘴,那这一提是什么?

  生(齐):鱼。

  师:嘴里叼着的,嘴里叼着小鱼呢!这个名字是抓住它什么来写的?来命名的呀?

  生(男):捕鱼的特点。

  师:对,抓住它善于捕鱼的这个特点来写的。你看,给动物起名字的时候,要让名字形象,让人容易记忆,就可以抓 颜色 特点,抓 生活习性 特点,抓 动作 特点来命名,是不是啊?

  生(齐):对。

  师:如果我们要介绍一个动物啊,也可以抓住特点来介绍,课文对翠鸟的介绍是抓住哪两个方面的特点来介绍的呢?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先自由的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明白学习任务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好,同学们自由读。

  生:(自由读渐变成齐读)

  师:边读边想黑板上的问题。

  生(齐):(读完全文。)

  师:大家都喜欢齐心协力的把课文读完,其实自由读有自由读的好处,我想快一点就快一点,想慢一点就慢一点。以后可以尝试着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读。那么,黑板上的这个问题你解决了吗?

  生(部分):解决了。

  师: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特点,一个方面是?

  生(女1):翠鸟的外形。

  师:喔,是哪一个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

  生(女1):是第一自然段。

  师:喔,第一自然段是介绍翠鸟外形的特点。(板书——外形)还有一个方面,是哪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你说。

  生(女2):翠鸟叼鱼的方面。

  师:叼鱼方面是——概括一下,用两个字概括是翠鸟的什么?抓鱼着重抓住翠鸟的什么来介绍?

  生(女2):捕鱼。

  师:捕鱼的什么?你说。

  生(女3):是捕鱼的动作。

  师:你们同不同意她的说法?有一个同学不同意,你说。

  生(女4):我觉得是捕鱼的速度。

  师:速度它也是动作呀,对不对?动作速度快呀,是不是啊?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抓住翠鸟捕鱼的动作来写的,是哪两个自然段,哪两个自然段?

  生(部分):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师:第几自然段?

  生(女):第二、第三自然段。

  师:哦,第一自然段介绍外形,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介绍的是翠鸟的?

  生(齐):捕鱼的。

  师:捕鱼的什么?

  生(齐):动作。

  师:动作快,速度也快。好,同学们,课文其实有五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在写什么呢?你们说第一自然段是写外形,第二、三自然段是写捕鱼的动作,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作者在写什么呀?你说。

  生(女):作者在写他们想捉一只翠鸟饲养。

  师:他们捉了吗?

  生(女):没有,因为他们经过了老渔翁的劝说。

  师:喔,没有捉翠鸟在翠鸟飞来的时候呀 他们?

  生(女):他们让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师:他们喜爱翠鸟吗?

  生(齐):喜欢。

  师:那还是在着重表达自己对翠鸟的——

  生:喜爱。

  师:在介绍翠鸟外形特点、动作特点以后,表达自己对翠鸟的喜爱。同学们呀,读一篇课文,我们要能够迅速理清课文的脉络,并用准确的词语来概括;介绍一种事物呢,也要从不同的方面、特点来进行介绍。作者对翠鸟外形的介绍呀,就非常的有条理,来,我们一起看看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一起读读吧,好吗?

  生(齐):好。

  评:引入主题,总体把握

  教学中,导入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通过导入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显然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步。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从翠鸟的颜色和别称“叼鱼郎”分析出介绍动物就要抓住其特点多方面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现实生活中的翠鸟过渡到本课内容的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自己朗读,来总结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翠鸟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积极思考注意理清课文脉络,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整体把握全文,为下面的逐步分析奠定了基础。

  师:大声读啊,“翠鸟喜欢……”预备起。(PPT课件上出现第一自然段)

  生(齐):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

  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师:谁能最快的数出来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用你的笔在每一句的前面标个小序号。

  生:(拿笔标)

  师:标出来了吗?一起说一共有几句话。

  生(齐):六句。

  师:喔,看你们标的对不对。只有逗号和句号,每到句号处为一句。是吗,六句对不对?

  生(齐):对。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读第一句?你来。

  生(女):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师:这是写翠鸟身上的哪个部位?

  生(齐):小爪子。

  师:红色的小爪子,先介绍它的小爪子。(板书“爪子”)这一句中有一个生字刚才他读的特别准,苇——

  生(齐):秆(gǎn)。

  师:哎,这个字念第三声。“秆”是这一课的生字,它是有哪两个部分组成的?

  生(齐):一个“禾”字,一个“干”字。

  师:“秆”是一个形声字,右边的“干”啊,是表示声音,表示读音的。那左边这个“禾”与什么有关呢?你认为?

  生(女):与禾苗有关。

  师:禾苗是一种草本植物,那么,秆啊就是像禾苗这样的草本植物的茎,比如说课文中的芦苇的茎叫什么呀?

  生(齐):苇秆。

  师:哎,苇秆。那考考大家啊,如果是小麦的茎呢?

  生(齐):麦秆。

  师:叫麦秆,一起读。(课件上出现词组)

  生(齐):麦秆。

  师:那要是高粱的茎呢?

  生(1):高秆。

  生(2):粱秆。

  师:高秆,粱秆(复述)。还有什么?人们不习惯于这两种说法,说什么?(课件上显示“高粱杆”)

  生(齐):高粱秆。

  师:哎,这个字你们说和我们日常见到的哪个字最相似,样子长得最像?

  生(女):围杆的“杆”。

  师:哪个“杆”,围杆,什么旁?

  生(女):“木”字旁。

  师:喔,木字旁的杆与木头有关,这个表示像木棍一样的器物的时候,它读“gān”,像我们常说的——

  生(男):旗杆。

  师:还有?

  生(男):电线杆。

  师:这个“杆”还是一个多音字啊,还读“gǎn”,作为量词的时候使用。你看啊,我们拿着一杆笔。还有?(课件上出示词组)

  生(齐):一杆枪。

  师:还有?

  生(齐):一杆秤。

  师:一杆秤。你发现没有“秤”字和我们学的苇秆的“秆”字特别相似。“秤”字和苇秆的“秆”字有什么不同?你说。

  生(女):把右边的“干”字换成“平”字。

  师:对啊,都有个“禾”字旁,但右边变成“平”了,你见过秤吗?

  生(女):见过。

  师:当然,现在有电子秤了。最初的秤是这样子的对吗?(课件上出示秤的图)左边有个秤砣右边还有个秤盘当托盘,用秤称东西的时候啊,左右要得——

  生(齐):平衡。

  师:平衡。左右摇晃或某一头翘起来,那秤准不准呀?

  生(齐):不准。

  师:所以秤的右边是个“平”字。最初人们用它来称什么呢?称的是稻谷啊、粮食啊一类的东西,所以左边又有一个“禾”字,是不是每一个汉字组成都有它的道理啊?

  生(齐):是。

  师: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明白汉字的这些构成道理,写错别字啊,就会避免很多很多了。好,再来看这一段的第二句。很简单,谁来读?

  生(女1):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师:你明白什么叫鲜艳?谁明白什么叫鲜艳?你说。

  生(女2):鲜明,颜色鲜明。

  师:还有补充吗?你来补充。

  生(男1):它的颜色非常艳丽。

  师:喔,有艳丽的意思在里面,你认为呢?

  生(男2):意思是说它的颜色很多。

  师:你从哪个字看出来它颜色特别多?

  生(男2):艳。

  师:“艳”字,来。我们看一下啊,字形往往联系字义,“艳”字为什么有颜色多的意思在里面?“艳”由那两部分组成的?

  生(男2):“丰”和“色”。

  师:什么丰?

  生(男2):丰富。

  师:丰富的“丰”,“色”呢?

  生:颜色丰富,合起来就是丰富的颜色。

  师:对呀,合起来就是丰富的颜色 ,颜色很丰富,这就是我们说的——

  (师生一起):“艳”

  师:鲜艳啊,不仅颜色鲜明、美丽,还有颜色特别的——

  生:多。

  师:你看看。我们通过字形也可以看出字义来。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丰富的颜色呢?读第三、第四和第五句,“头上的羽毛”,预备起。

  生(齐):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师:有哪些丰富的颜色啊?这边的同学说,你说。

  生(女):翠鸟的羽毛有橄榄色。

  师:等等,你见过橄榄吗?什么颜色的?

  生(女):橄榄应该是绿色的。

  师:对,是一种青绿色的小果子,很漂亮的。还有什么颜色?再找。

  生(女):翠绿色。

  师:还有?

  生(女):浅绿色。

  师:还有呢?

  生(女):赤褐色。

  师:哎,“赤”是什么颜色呀?

  生(女):红。

  师:红,对,“赤”确实就是红色的意思,你看赤字的古文字(课件上出示古文字),它的下面其实就是“火”的变写。“赤”的撇、竖勾就是“火”的撇,两边的点、撇就是“火”两边的点、撇,这是“火”的变写,火是什么颜色?

  生(齐):红色。

  师:所以“赤”就引申为红色。“褐”是什么旁,“褐”是什么旁?

  生(齐):衣字旁。

  师:衣字旁,衣字旁与什么有关呀?

  生(齐):衣服。

  师:“褐”本就是一种衣服,一种粗布衣服,这种衣服啊原为板栗皮的颜色,这样子(课件出示颜色)。喔,这屏幕不是很清晰啊,有点红有点深,是吧!赤褐混搭在一起。

  哎哟,你看看,翠鸟身上的颜色可多啦,有……一起说。

  生(齐):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哟,丰富的颜色精致巧妙的搭配在一起,我们所以说它颜色非常——

  生(齐):鲜艳。

  师:对,颜色非常鲜艳。第二句“颜色鲜艳”和后面三四五句要把它们分开来,句子和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二句和后面,第二句总写鲜艳,后面分别介绍哪些鲜艳的颜色,这男孩子说,什么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

  生(男):是总分句。

  师:哎哟,哪一句是总?

  生(男):第二句。

  师:那哪些句子是分写呢?

  生(男):第三、第四和第五句。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真了不起,很快地就能够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了。以后写文章的时候啊,我们也能用这样的总分句式来写,这样特点就鲜明了。哎,句式间的结构呀也更加清晰了。是不是呀?

  生(齐):是。

  师:这些句子在一起是写身上的哪个部分?

  生(齐):羽毛。

  师:哎,写羽毛,着重啊是写羽毛的颜色,写了爪子再写翠鸟的羽毛(板书——羽毛)。接下来第六句。哎,等等。关于它的羽毛,我也写了一段,你们来帮老师读读,我写的这段,下面的这段是我写的(课件上出示一段文字),你看看彭老师对这段描写羽毛写的如何?谁来帮我读读吧?这女孩子,你来帮老师读。

  生(女):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师:你觉得彭老师写的怎么样?

  生(女):还可以。

  师:“还可以”,就是说不是很好,没与作者写的好。我为什么只是得到“还可以”的评价呢?我哪里没有作者写得好?

  生(女):你没有,老师,你没有对鸟的羽毛用“像”字。

  师:“像”字是打了个——

  生(齐):比喻。

  师:头上的羽毛把它比成什么啦?

  生(齐):橄榄色头巾。

  师:那翠绿色花纹他说是有人给它——

  生(齐):绣。

  师:背上的羽毛作者把它比成?

  生(齐):外衣。

  师:怎么样的外衣?

  生(齐):浅绿色的外衣。

  师:腹部的羽毛作者把它比成了?

  生(齐):赤褐色的衬衫。

  师:哎哟,作者这样一比呀,翠鸟就像一个打扮可爱的小家伙,你说你喜不喜欢?

  生(齐):喜欢。

  师:还是作者写的生动些是不是啊?写得生动,写的具体,写的美些。同学们啊,言语是能传达作者情义的,他用这么生动具体的语言来写,是要表达自己对翠鸟的?

  生(齐):喜爱。

  师:咱们来也好好的读一读,“它的颜色……”,预备起

  生(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师:嗯,我们再来看第六句,一起读,“它小巧玲珑……”,预备起。

  生:(读)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师:写哪两个部分?身上的哪两个部分?

  生:眼睛和嘴。

  师:(书写 “眼睛和嘴”)怎样的眼睛?

  生:透亮灵活的眼睛。

  师:怎样的嘴?

  生:又尖又长的嘴。

  师:你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由爪子写到羽毛,再到眼睛和嘴,条理很清晰,那翠鸟的形象跃然纸上了,只看着板书能不能试着把第一自然段背下来?

  生:能。

  师:可能有些学生有点难度,我给个提示,我读括号外面的,你把括号里面的填出来,这样行不行?

  生:行(小声)。

  师:自信点,行不行?

  生:行(大声)。

  师: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你说。

  生:红色的小爪子。

  师: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

  生:非常鲜艳。

  师:头上的羽毛像……

  生:橄榄色的头巾。

  师:绣满了……

  生:翠绿色的花纹。

  师:背上的羽毛像……

  生:浅绿色的外衣。

  师:腹部的羽毛像……

  生:赤褐色的衬衫。

  师:它……

  生:小巧玲珑。

  师:一双……

  生: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

  师:长着一张……

  生:又尖又长的嘴。

  师:这个时候,翠鸟的整个外形是什么感觉?

  生(甲):它非常可爱,非常机灵。

  师:它又可爱又机灵,来形容它的感觉,你还想用什么词?这边的同学(走过去)。

  生(乙):很漂亮。

  师:还能不能用其他的词来形容你对翠鸟外形的感觉?漂亮、美丽、可爱,你再说(走过去),这位女孩子说,翠鸟怎么样?

  生(丙):我还觉得翠鸟小巧玲珑。

  师:哎呦,作者也用了这样一个词,(指着小巧玲珑),什么?

  生:小巧玲珑。

  师:那什么叫做小巧玲珑?

  生(4):小巧玲珑就是非常小但是很漂亮。

  师:嗯,很小、漂亮,有没有补充?

  生(4):很精致。

  师:嗯,很精致,还有谁有补充?这位男孩子说,最后那位男孩子。

  生(5):还有说它很灵巧。

  师:哎,还很灵巧,小巧玲珑的确有小、有灵巧的意思,也有精致的意思在里面,是吧,我们来看一看“玲珑”这两个字,玲珑两个字都有什么旁?

  生:王字旁。

  师:王字旁与什么有关?哎,你知道,你说。

  生:王字旁与玉字有关。

  师:我们也叫什么旁?

  生:斜玉旁。

  师:是啊,王字旁也叫斜玉旁,它是玉的变形。玉要是打磨过以后就非常的精致。作者用玲珑来写翠鸟的外形,说明翠鸟的外形就像打磨过的玉器一样……

  生:精致。

  师:像打磨过的玉器一样精致啊,小巧玲珑在这里形容翠鸟……

  (师)生:翠鸟外形小而精致灵巧。

  评:循序渐进,巧析外形

  在总体把握全文的前提下,这一部分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逐句分析翠鸟的外形特点。按文章的顺序:爪子-羽毛-眼睛-嘴,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生字“秆”的对比教学,非常经典,利用多媒体对字形分解呈现,还引导学生找出形近字对比组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另外还有对翠鸟鲜艳的羽毛的解析也很到位,分解“鲜艳”一词,与其“丰富的色彩”构成总分关系,让学生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的同时又使学生了解一种新的写作方法。教师要求学生把改编的描写与作者原文进行对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突显了比喻的写作技巧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平时的作文写作中,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生为本”和“教师加以引导”的理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地回答。课上到这里,学生们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可爱漂亮的小动物。

  师:翠鸟到底巧不巧,我们还是要看看作者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对翠鸟捕鱼动作的描写再说,两个自然段,女孩子选择读第几个自然段,你们选择第几个?

  生:第一。

  师:前面一个自然段,那男孩子读后面那个自然段,女孩子,“翠鸟鸣声清脆……“,预备起。

  生(女):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生(男):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的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师:男孩子女孩子都读得很认真,但是男孩子读错了一个字,这里是第三声,是尽(jìn)管,还是尽(jn)管?

  生:尽(jn)管。

  师:这里读(jn ) 尽管,尽(jìn) ,是小路的尽头,尽兴,才读尽。作者说“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我也给它换一换,你们来读一读老师的,预备起。

  生: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师:我换一个怎么样?

  生:不好。

  师:怎么不好?为什么?

  生:因为没写出翠鸟叫得很大声,疾飞。

  师:叫声不大?叫声也可能很大,……大声点,观察一下“鸣”的字形。

  生:我懂了。

  师:你懂了,你先说吧,这个男孩子,你得说出理由来,让我心服口服。

  生:因为“鸣”是唱歌的意思。

  师:“鸣”不一定是唱歌的意思,你观察一下,“鸣”字的字形。

  生:有一个“口”和一个“鸟”。

  师:口字与什么有关?

  生:嘴巴。

  师:那鸟呢?

  生:是鸟唱歌的样子。

  师:哦!鸟叫的声音,“鸣”啊,特指的就是鸟叫声,你们来听听鸣声怎么样?(播放鸟叫声)

  生:声音清脆,独特,很好听。

  师:空山鸟语,悦耳动听,这就是鸣声啊!看来把“鸣声”换成“叫声”就不美了,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那要把“疾飞”换成“飞”好不好?

  生(齐答)不好。

  师:怎么就不好啦?还得说说理由,让我觉得确实不好,我再根据作者来写。

  生1:因为疾飞说明了翠鸟飞得很快。

  师:哪个字有快的意思?(课件呈现“疾”字)

  生:疾。

  师:“疾”为什么有快的意思,我们还是联系字形来看,疾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是?

  生:(齐答)病字头。

  师:下面是?

  生:是矢(shi)。

  师:不是矢(shi),是什么?看声调,读什么?

  生:矢(sh)。

  师:对,是矢(sh),“矢”是什么?谁知道?你看它的古文,这是一把飞出去的?

  生(齐答)箭。

  师:那病字头呢?病字头把它倒过来像什么?再回到古文字看一看,就像一个人横躺在病床上,你看它的两点变成床的两只脚了,对不对?那为什么横躺在床上,我们联系下面的矢来看。

  生:病,生病了。

  师:为什么生病了?

  生:箭。

  师:诶,被箭射中受伤了,被这支飞速前进的箭,射出的箭给射伤了,所以,疾的本意就是人被?(手指向屏幕)

  生:快速的箭给射中受伤了。

  师:快速的箭又引申出什么意思?

  生:快速。

  师:所以疾飞的意思就是?

  生:形容飞快的速度犹如飞射的箭一般。(读课件内容)

  师:那你说疾飞能不能换成飞?

  生:不能。

  师:换一个字就不准了,少一个字就不美了。还是作者写得好,是不是啊?

  生:是。

  师:课文中是有很多写动作之快的句子,有一个句子尤其能够解释“疾飞”这个词(重复一次),谁找到了?(屏幕显示课文内容)

  生(1):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

  师:一眨眼的确说明快,但是后面还更加有一个词,有一个句子,谁找到了?

  生(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师:这就是什么?

  生:快。

  师: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哪个词?

  生:疾飞。

  师:对!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疾飞,疾飞就是像什么一样飞啊?

  生:箭。

  师:像箭一样飞过去,这里有个什么动作,怎么样?

  生:蹬。

  师:“蹬开”能换成“移开”吗?

  生:不能。

  师:蹬开和移开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

  生(1):蹬开为单肢,用力一蹬飞过去,但是移开不一定这样。

  师:移开的力度不一定大,对不对?蹬开的力度要大一点,同不同意她的说法?

  生:同意。

  师:力度一大的话,速度就要?

  生:快。

  师:速度就快,力度大,速度也快。你看蹬开还是比较准确,是不是?刚才有人讲一眨眼也是速度快,还有没有写快的地方,还有没有写翠鸟动作之快的地方?(学生举手)你说。

  生(1):贴着。

  师:贴着水面,是离水面很近,不一定形容快,还有吗?

  生(2):还有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个小泡泡,尽(jìn)管……

  师:等等,尽(jn)管。

  生: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嗯,对。动作快,目光锐利,还有没有其它地方尤其写动作之快的?

  生3:还有,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说明了速度非常的快。

  师: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时候,它就已经贴着水面往?

  生:远处飞走了。

  师:多快呀!这么多个词都在形容它的动作之快,翠鸟的动作还真是敏捷,小鱼想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行不行啊?

  生:不行。

  师:那个男孩子说到了,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你知道什么叫锐利吗?

  生(1):就是说他们的速度非常的。

  师:什么是锐利的眼睛?什么是锐利?(屏幕显示锐利)

  生(2):眼神很尖。

  师:她用了一个字“尖”来形容,这个女孩拿着你的话筒。

  生(3):意思就是说眼睛很亮。

  师:很亮很尖锐,那我们来看一下锐利这两个字,(锐)是什么旁?

  生:金字旁。

  师:金字旁与什么有关?

  生:刀。

  师:金属,与金属有关,那利是什么旁?

  生:利刀旁。

  师:还是跟刀有关,锐利的本意呢?是形容什么呢?(显示课件内容)

  生:(齐读)本意为像金属的刀具一样尖锐锋利,极易穿透物件。

  师:极易穿透物件的金属刀具,这就是锐利,这里用锐利来形容翠鸟的眼睛,说明翠鸟的眼睛犀利无比,极具?

  生:穿透力。

  师:极具穿透力,翠鸟的眼睛能穿透什么?我们来想一想,你说能穿透什么?

  生(1):穿透水面。

  师:是啊!翠鸟的眼睛锐利啊,能够穿透水面,它不仅能够发现露出水面的小鱼,要是小鱼呀在浅层游,它也能够发现,你看(播放视频音乐,老师朗读)时而悠悠地注视着水面,时而贴着水面疾飞,只要是一条小鱼一有动静,它凭着敏捷的动作,锐利的目光,很快地就能够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真是一只?

  生:(齐读)小巧玲珑的翠鸟。

  师:真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翠鸟,这个巧不仅仅是身材的小巧,也是动作的?

  生:小巧。

  师:动作没有小巧,动作的?

  生:机灵。

  评:斟字酌句,尽显机灵

  翠鸟小巧玲珑,不只是身材小巧,其动作更是灵巧无比,教师自然地将第一自然段和第二三自然段衔接起来,分男女生朗读这两自然段,把“鸣”字、“疾”字和“锐利”一词提出来细细品读,非常巧妙地使学生领悟到了翠鸟叫声的清脆悦耳、飞行动作的迅疾和眼神的犀利无比,注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对翠鸟的喜爱又加深了一层。

  师:机灵,灵巧,当然还有色彩搭配上的精巧,真可爱,小巧玲珑的翠鸟,我们捉一只来饲养,好不好?

  生:(齐答)不好!

  师:怎么不好了?课文中的老渔翁爷爷又是怎么劝告孩子们的?谁找到老渔翁爷爷的话?

  生(1):(朗读)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师:你暂且当一回老渔翁爷爷吧,你能告诉孩子们,什么样的石壁是陡峭的石壁吗?

  生(1):陡峭的石壁就是……就是石壁很陡。

  师:很陡,还有谁要补充?

  生(2):就是非常坚固的石壁。

  师:好像要掉下来,是不是?给人的感觉很险要,你说(走过去)。

  生(3):陡峭的

  师:大声说。

  生(3):陡峭的意思还代表非常难爬,接近垂直。

  师:非常难爬,后面几个字我没有听清。

  生(3):接近垂直。

  师:接近垂直,很陡直,是不是?我们要再来联系字形,来看,陡字是什么旁?(屏幕显示陡字),什么旁?

  生:左耳旁。

  师:左耳旁与什么有关?

  生:耳朵。

  师:跟耳朵有关,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左耳旁你们认为还与什么有关?下有没有不同的看法?都认为与耳朵有关,是吗?我们来看看,我把左耳旁倒过来,你想象一下,像什么?

  生:山。

  师:大声说。

  生:山。

  师:对!左耳旁都是与山,与高地有关的,那这个陡的右边是一个什么字?

  生:走。

  师:“走”既表示陡韵音。也形容山路陡直难走,你再看一下“峭”字,也有一个与山有关的部件。

  生:山。

  师:“山”字就是山的象形,两个字都与山有关,陡直啊形容的就是?

  生:山势高而险峻。

  师:你看看翠鸟从那么陡峭的石壁,飞那么远的地方是要和我们来做朋友的呀!我们怎么能够捉它来饲养呢?当翠鸟飞来的时候,(视频伴乐)就让我们远远地看着它,欣赏它,欣赏它那美丽的羽毛,敏捷的动作,小巧的身姿,希望这可爱的小家伙能在我们的眼前多停留一会,同学们呀,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因为有了他们,地球才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让所有人爱护鸟类,爱护所有的动物,让这个地球更加美好、和谐。好了,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可爱的翠鸟,我们也对它说声?

  生:再见!

  师:还有各位老师们。

  生:老师再见!

【于永正翠鸟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于永正《翠鸟》教学实录06-25

翠鸟于永正的课堂实录07-02

于永正作文的教学实录06-28

于永正《望月》教学实录07-01

于永正草教学实录07-01

于永正《望洞庭》教学实录07-01

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07-01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实录07-02

翠鸟教学实录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