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欣赏与设计》教材教学解读
一、教材分析
《欣赏与设计》为北师大二年级下册第73页的内容,本课的知识目标在于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了解图案的排列规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并用已学过的几何图形设计出有规律排列的图案。难点在使学生发现图案的排列规律。
二、教材编排意图
教材中展示了几幅精美的图案,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再组织讨论,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出漂亮的图案。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七个活动:一.创设情景,二.欣赏学生展示的图案,三.欣赏教师展示的图案,四.观察图案,发现排列规律,五.教师指导作图方法,六.设计图案,七.拓展延伸。
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本节课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1.设悬念,创设情境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几何图形,然后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同样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案,(有规律排列的)第二幅图案为什么看起来比(无规律排列的)第一幅更漂亮?它漂亮的秘密在哪呢?这样创设探究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2.互动互助,合作探究
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欣赏生活用品中的图案,使学生有亲切感,再出示教师收集的图案,组织讨论,任选一副自己喜欢的图案观察:这幅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它是怎样排列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小组内,就这些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过程,通过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实现学习上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我在小组探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回应问题情景:图案漂亮的秘密在哪呢?学生很快找到答案:有规律的排列。
3.教会方法,指导到位
本课的难点在使学生发现图案的排列规律,发现规律后,怎样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作图呢?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作图指导,很多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作图的技巧,教师在方格纸上一笔一画地引导学生画出两个有规律排列的菱形,并引导学生有规律的上色。进一步总结图形的形状排列是有规律的,颜色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学生设计图案前,要求他们先想要设计怎样的图案再画,做到有序有效。从学生最后展示的作品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已经会有规律地排列图案和颜色,设计出了非常出色的作品!
4.挥课件优势,情趣共济
本课要展示许多精美的图案,没有课件,学生很难观察,这些复杂的图案靠手工作图, 又耗费大量的时间。使用课件进行展示,提高效率,又突出难点。如:学生从5副图中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来观察,学生汇报时教师就放大他观察的那幅图,这样学生就观察得更清楚了!学生总结出规律后,伴随音乐闪烁:有规律地排列这几个字,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生找出图案的排列规律后,引导学生想象:接着画下去该怎么画?电脑展示:接着画下去的图案,动态地展示了图案的生成过程,形成视觉冲击,带来听觉美感。
5.学会评价,学会欣赏
我通过组织图案展览会和给自己喜欢的作品贴星星的活动,引导学生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促使学生自我反思,从别人的作品中吸取经验,获得灵感。同时,本节课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合作,实现教学共振。
6.人文关怀,拓展延伸
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让他们把设计好的作品用来装饰自己的教室、自己的家。注意关照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他们设计出不同的作品,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俗话说学无止境。课末,我给学生提供网址和老师的邮箱,无疑打破了教室的围墙,使教学空间开放,把学生的知识和师生的交流、对话从课内引向课外。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觉自愿地继续探讨知识,进行学习。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没有用尺子作图
2.在分组给作品贴星星的时候,耗时过长
这节课存在哪些问题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相信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欣赏与设计》教材教学解读】相关文章:
科学解读超越教材教学意义论文07-02
对音乐教材的正确解读07-03
《詹天佑》教材解读07-02
陶校长的演讲教材解读07-04
浅谈对音乐教材的正确解读07-02
《骄傲吧,祖国》教材解读07-02
欣赏与设计教学反思05-03
《采访周博士手记》教材解读07-02
《英英学古诗》的教材解读07-03
《小英雄雨来》的教材解读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