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教学实录

时间:2022-07-01 23:06:02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雨教学实录

  山雨是有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创作的,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雨教学实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山雨教学实录

  【篇一】山雨教学实录

  一、由“雨”导入

  (师板书雨)看到“雨”字,想到哪些跟雨有关的词?生交流。

  师:什么样的雨?

  生:滂沱大雨 斜风细雨

  师:关于雨的声音呢?

  生:哗哗 沙沙 滴答滴答 唰唰唰

  师:作者赵丽宏为我们带来了很美的文章——山雨。我们去见见山中的雨和

  我们平时见到的雨有什么不同吧!(完整板书课题:山雨)

  (由平常所见“雨”导入,给“雨”组词。并继续拓宽至什么样的雨,雨声音的词,这样的“雨”丰富、亲切了。)

  二、享受范读,初感山雨

  1、师(配乐 《雨的印记》)范读,生边听边走进山雨,想:用一个词或两

  个词来概括山雨。

  2、学生拿起笔,把自己的初步感受,凝成一个词写在课题山雨的前面。师

  提示可以从声音、颜色、速度、感受等,来形容这一场特别的雨。

  (一直以来,我总习惯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去做即可。即使学生面露迷茫,也只是说:多想想。张老师却细心地提示学生,让学生思有方向,想有目标,思维自然流畅。)

  3、师:用上“ 好 的山雨”说一说。

  学生交流着:好 嫩绿、浓浓、让人难以忘怀、滋润万物、色彩斑斓、无尽色彩(焕然一新)、柔和宁静(感觉听觉)、温柔轻盈、恬静的雨。

  (用上“ 好 的山雨”说一说,把浓缩了的词放进去,说话就完整了,也赋予雨鲜活的生命。在一学生说到好无尽色彩的雨时,张老师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并建议改成焕然一新。当学生说到好柔和宁静的雨时,张老师计时反馈:这是从感觉听觉上来理解雨。细节教学,就是在教育有品味的学生。)

  师:对,这就是山雨带给我们的感觉。(感觉在此处,如果再回过来齐读课题,这雨的多姿多彩,绚烂生命一定会在孩子们的朗读中呈现的。不过,这是我的建议哦!)

  4、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

  生:先后顺序。

  师:什么先后顺序,是方位呢?还是……

  生:(马上醒悟)时间的先后顺序

  师:是的,文章就是按“雨来了 雨下着 雨停了”这个顺序来写的。(板书)

  5、到文中找一找,“来了 下着 停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生1:来了(1-5) 下着(6-7) 停了(8-10)

  该生所完后,学生有不同意见。

  师:有强烈的表达愿望的,把手摇一摇。

  生2:来了(1-4) 下着(5-7) 停了(8-10)

  师:写景物的文章,一般总按“来了 下着 停了”的顺序写,如萧红的《火烧云》——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过程,火烧云过去了,所以写文章有时要注意写作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跟好地了解课文。

  三、雨声雨色,走进山雨

  1、师: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很特别——陌生化。(板书:陌生化)不能这么说,偏偏就这么说,读起来又感觉很有味道。去文中找找,把你认为最陌生化的词语圈起来。

  2、两人或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在张老师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组成小组或找学习伙伴交流、讨论的情景,热烈而有序。)

  3、全班交流

  生1:第四自然段中,“清晰”“飘然”这些词又给人陌生化的感觉。把雨比作一曲歌谣,飘然而起、清晰、响亮。

  师:还有“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给人一种动态的美。美美地读这一段

  师:我们来做模拟的下雨声,从四排开始慢慢地扩向全班。

  师:加进“唰啦啦,唰啦啦……”开始模拟学生轻轻地说着。

  师:下得还不够猛,看老师的手势,再来一遍。

  在老师投入的指挥下,唰啦啦声由远而近,由轻而重地传来了。

  师:能把这一段背下来吗?

  生:能。

  师:把“哗啦啦”的声音加入到“响亮而来”后面。

  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是雨,雨声浸润了我的心。有了这样的模拟体验,学生更有精神,兴趣更高,回答更积极了。)

  师:继续品味,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这陌生化的写作方法?

  生2:这篇文章没有像以往写的文章一样,第一句就给人很突然的感觉。

  师:雨来的突然,开头也突然。我们看,“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地云雾,雨,悄悄地来了。”这雨就像大明星出场一样,后面还跟着很多的粉丝呢。(生开心地笑了)

  师:一起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矛盾啊!来得突然是——很猛,悄悄地来是——很轻啊?

  生:因为雨时不知不觉中下起来的,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下雨了

  4、师:下雨的过程是很美的。请同学来读读五六七自然段。

  指名三个学生读三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感受

  师:同学们好好品一品,哪些很有味道?

  生1:第六自然段,“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师:作者用心感受,这绿流进心胸,作者达到无我两忘了

  生2:“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色彩都融入水中了。

  师:眼前就明艳一片。

  生3:我有疑问:改变山林的'颜色, 雨是色的如何改变山林的颜色?

  师:这仅仅是感觉,还是有科学依据?

  生4:水折射之后,颜色更明亮。

  生5:下雨前树叶上有灰尘,下雨会冲走这些灰尘,明丽的颜色就出来

  师:如诗如画,有色彩的美丽,有声音的美丽。美美地读。(师生齐读)

  师:(感叹,沉醉的语气)作者简直与这片绿融为了一体。

  5、师:第五自然段有与大家分享的句子吗?

  生:雨丝是弹琴的手指了。

  6、师:雨来时,飘然而至,清晰、响亮;雨下着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弹奏着小曲;而雨停了,同样也很美丽。让我们齐读最后三段。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师:与前文哪句照应?生:来得突然。

  “风,也屏住了呼吸”——师:与前文哪句照应?生: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

  师:雾,怎么没有写进去?

  生:山上的雾很难散掉,所以不写了。

  师:山中不是很幽静吗,怎么尽写声音?

  生:写这些声音是因为只有山静,才能清晰地听出来。

  师:这是“以动衬静”。来得快的山雨,像音乐一般的山雨,如此美妙。

  (“与前文哪句照应”、“以动衬静”这些是实实在在的学习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就是这个道理。)

  7、师:学到这里,还有什么问题?

  生1:“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为什么要放进“仿佛”?

  师:“余韵”是什么?

  生:余音

  生: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加进仿佛,这是作者的想象。

  8、师问:你们还有问题吗?(无人举手)好,我还有问题:这到底是一场什么季节的山雨?到字里行间找依据。

  生1:夏天。因为有云雾,夏天有更多的水蒸气,所以云雾多。

  生2:秋天。文中第六自然段写道山林的色彩层次多,金黄、红色这些色彩秋天都有。

  生3:夏末秋初。因为这个时候树还是嫩绿 但颜色又是红的。

  生4:春天的。文中写到“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春天,空气潮湿,雨水多,所以连山风也湿润了。

  生5:很难判断。一年四季常绿的树很多,春天也有红的、黄的颜色。

  师:同学们什么季节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知道了山雨之美,领略了自然之美。

  (家常课中,张老师注重让学生去思考,培养质疑能力。一个“这到底是一场什么季节的山雨?”就引起学生唇枪舌战,教室里硝烟弥漫,各有各的理,谁也不服谁。完美的课堂,需要有争议,学生的争议!)

  四、雨后话雨,延伸拓展

  1、课件出示朱自清笔下的“山雨”,指名读。

  2、师:比较一下,这个片段与课文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从关键地方去发现

  生1: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是一样。

  生2:都有乐曲的声音。

  师:音乐之美。

  生3:朱自清的“山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下得密集。赵丽宏笔下的“山雨”下得轻盈

  生4:这两处写的雨都似有似无,飘飘忽忽。

  3、出示金波 《雨中的树林》,齐读。

  师:无论是赵丽宏的山雨,还是朱自清的山雨,还是金波的雨中的森林,山中的雨是——(生接)美的。

  师:山中的雨也有不美的时候。为什么他们会写得这么没呢,因为他们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曾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篇二】山雨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通过大量的读,积累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积累语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雨声。

  师:是呀,一场雨声。在生活中,如果窗外传来一阵雨声,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很普通。

  生:很一般,不会引起我们很大的注意力。

  师:同一场雨,在作家赵丽宏笔下却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吸引了无数读者。今天,老师就把这篇优美的散文介绍给大家。

  (板书课题。)

  师:这是一篇怎样的散文,描绘的又是一场怎样的雨啊!打开课文,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雨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活动。)

  生:雨中的声音(板书:声)。

  生:雨中的颜色(板书:色)。

  师: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在它的点拨下,一切事物都能超出人们的想象,就连刚才同学们认为非常普通的雨声现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想而知,这雨声是怎样的美妙啊!请大家先朗读描写的这部分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雨声美妙的词句。

  (学生活动。)

  生:“沙啦啦……”这句话我感受到了雨声的美妙!

  师:这两个“沙啦啦”相同,表达的雨声有变化吗?

  生:有变化。由远到近,从轻到响。

  师:谁能模仿?

  (学生活动:A、个别活动;B、轮流模仿;C、集体模仿。)

  (教师相应评价。)

  生:第五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了雨声的'美妙!

  师:同学门,你们到过山林吗?让我们把课堂变成山林,一起感受雨中的山林。让我们都来成为山中的一员。

  (想象说话。)

  我是山中的___,当山雨来临时我会___,发出___。

  生:我是山林中的岩石,当山雨来临的时候,我会用自己的身体来迎接雨点,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

  生:我是山林中的绿叶,当山雨来临的时候,我会用自己的身体来迎接雨点,发出“沙啦沙啦”的声音。

  师:多没美妙的音符啊。这些音符组成了一首首优美的曲子。(播放雨声)雨来了,树叶们,岩石们,把你们山雨的乐章弹奏起来吧!

  (学生活动 和着老师的范读和雨声,手指弹奏课桌,嘴里发出声响。)

  师:多么美妙的乐曲啊!描写这乐曲的文章写得也非常美。你们也能像刚才演奏乐曲一样来朗读这段文字吗?

  (学生活动:A、自由朗读;B、个别交流朗读。)

  (老师相应指导。)

  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一篇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自然还是位美术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所描绘的山林色彩。

  (出示6、7自然段)

  师:要学好这段话该弄清什么问题?

  生:雨中的颜色有那些?

  生:为什么有这些颜色?

  ……

  师:根据大家的质疑,老师提出了两点:1、雨中山林的颜色美吗?2、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颜色?

  请大家根据这两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

  (汇报方式:画画、写写、赞赞、读读。)

  师:山中雨声充满了幻想,雨中的绿色更让人难以忘怀。请同学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赛读。(提出要求:A、精神饱满,态度自然大方;B、声音响亮,字正腔圆;C、朗读流畅,有感情。)

  (学生活动。)

  师:课文中向大家描绘的山雨是美妙的,生活中的雨也是如此。课外老师收集了几段描绘雨的短文,请你自学,并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

  【评课】

  教《山雨》,就是先以题目为抓手,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理清课文的脉络,然后抓住景物和情感作为两条线索进行培养语感的训练。

  感知景物时,运用了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想象大自然的神奇。模仿雨声,模仿雨中事物发出的声音。逐一体会了雨中山林的美景。

  感知情感时,运用了大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朗读雨声,赛读雨中颜色,越来越领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最后融到生活中去。

【山雨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山雨》课堂实录07-02

山雨的课堂实录07-02

《山雨》课堂实录07-02

《山雨》课堂实录素材07-02

《山雨》课堂实录模板07-02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素材07-02

《山雨》课堂实录点评素材07-02

《山雨》教学设计04-27

山雨教学设计07-04

《山雨》教学设计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