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呢?
(生答)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文。(板书课题)看来大家对这课较熟,老师还没教,自己就先看了。真好!能把课题读好吗?
(生齐读课题)
师:像这种样式的课文,你们以前还读过哪些?
(学生议论纷纷,如数家珍般地列出了:《英英学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母亲的恩情》《李广射虎》等)
该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超前阅读,引导他们温故知新。
师: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该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把课文读好。
生:领悟课文里的意思。
生:能熟练背诵古诗。
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板书:读 悟解 背)
师:太好了,同学们,这既是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读懂课文的方法。下面,同学们就认真读书,把生字读准。老师看看大家能读明白哪些问题。
让学生自定目标,自找学习方法,这不正是尊重学生的主人意识,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权力的体现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
生:我知道了课文讲的是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
师:你一下子就找到了文中两个主要的人物。
生: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走的时候,心里很舍不得,我是从“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句话里体会出来的。
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就叫“依依惜别”。
生:我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不但是很好的朋友,而且还是真正的朋友。
师:你的体会是听了谁的话后联想到的?
生:是听了女女同学(指第一位发言的同学)的回答后想到的。
师:是啊,学会听,而且会联想,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师适时点拨,不露痕迹地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生: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联想到了一句格言——真正的朋友,是永远不会变心的。
师:你的联想很有道理。()那么,你能从文中找到一些话来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吗?
生:孟浩然的话里有这么一句:“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彼此之间的距离仍似邻居。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出色!
生:从李白的话中,我知道了他们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吃喝玩乐上的:“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师:老师课前查过资料,李白比孟浩然小12岁,把他当做兄长是自然的,可他为什么又特别尊敬孟浩煞,尊称他为“夫子”,称呼都是“您”呢?
此处何国成老师故布“疑阵”,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关键处。看来,深人钻研教材仅靠教材和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倘若教者胸无“丘壑”,课上又怎能指点迷津?
生:因为他非常敬重孟浩然的人品,钦佩他的学识,所以特别尊敬他。
师:噢,原来是这样,大家一齐把这几句话读好。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句中两个你认为关键的词儿。
(两生板书,一生写“人品诗篇”,一生写“令人敬仰 誉满天下”。其中,“篇”字学生写完后觉得不够好看,擦了重写。师随即给予肯定。)
师:板书是给大家看的,把字写好,能体现出你对别人的尊重。这两位同学都懂得这一点。他们的关键词也找得不错。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好,通过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读懂了文中的人、文中的情。还有要说的吗?
生:我读懂了诗题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
师:你怎么知道孟浩然去的地方广陵就是扬州?
生:诗句中就有啊,“烟花三月下扬州”。
生:文中李白说的话里也有:“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
生:我知道李白的老朋友孟浩然是向西边辞别了黄鹤楼,去了扬州。
师:“向西边辞别黄鹤楼”,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从“西辞”这个词能看出来。
师:是吗?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曾经跟爸爸去过黄鹤楼,在那儿,导游阿姨还说起这首诗,记得当时她说黄鹤楼和扬州都在长江边上,因为黄鹤楼位于扬州的西面,因此才是“西辞”。
生:我留心了文中的插图,图中也把黄鹤楼画在了西边,李白伫立在那儿, 目送江上东去的孤帆。
何老师不向学生灌输知识,即使学生答错了,也不发表看法,只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纠正,把正确答案找出来。
师:送别的诗有很多。同学们读过哪些,分别是送谁,怎样送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我读过《赠汪伦》(背诗),汪伦是“踏歌”送李白,歌颂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生:我想起音乐课上刘老师教唱的一首歌《送别》。
师:愿意唱给大家听吗?
(何老师随着同学们的歌声轻声哼唱)
师:谢谢你们给老师带来这美好的感受。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可以不同,但朋友间的真情是共同存在的。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去找些送别的诗、歌,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近代的、当代的,大家一起交流。
何老师有意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形成了送别诗的知识组块,课虽尽,而“学无涯”。
师:本课的学习任务你们自己读书完成了。你认为还该做点什么笔头作业吗?
生:抄写本课的生字。
师:有必要,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一点也不能马虎,相信你们有能力自学好生字词。
生:把这首诗的意思写下来,书后思考题中有要求。
师:你有学习方法,知道抓住书后思考题来把握课文,也懂得及时整理重要的学习内容。诗意不要被诗句“框住”,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生独立作业,生字抄写正确率100%,诗意正确率98%。写诗意时学生不拘泥于诗句的直译,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能写出诗意境的占85%。)
让学生自己决定作业的内容及形式,使得作业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感受。学生时时处处都在自主学习。
听课后记:
课后,跟学生们聊起这堂课时,他们七嘴八舌,争相作答:“很简单,一学就懂。”“都不感觉是在上课,好像就是在跟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聊天。”“我觉得今天自己特别聪明,有些问题不假思索就能举手回答了”……是啊,这是一堂简单的语文课!说它简单,因为它的问题简单;说它简单,因为它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所谓的“创新”的花样,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教学流程,让你一看就懂;说它简单,因为它所折射出的教学理念简单: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堂好课,说它好,是因为课上大部分的时间是学生自己在读书、在感悟、在交流、在合作;说它好,是因为它让每一位学生时时都在老师恰到好处的赏识评价中体验成功,如沐春风;说它好,是因为它悄悄为学生架起了自主学习的桥。透过这简单的好课,我又深感其中的“不简单”,这是学问,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细心揣摩,大胆实践。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07-04
《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07-02
有关《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07-02
《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素材07-02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08-08
黄鹤楼送别优秀教学设计07-03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别》的教学实录及评课稿07-03
《黄鹤楼》课堂实录07-02
《黄鹤楼送别》评课稿03-05
长亭送别课堂实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