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鲁班和橹板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橹板?
生:橹板就是一种划船用的工具。
师:那橹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橹板样子的语句。
生自读圈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
师:再好好地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在你的脑海里想像橹板的样子,把你眼前出现的橹板画下来。
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其余学生在自己的白纸上画。
交流
师:你为什么把木棍的上半截画成圆圆的?
生1:因为这样艄公拿在手上才方便。
生2:把木棍的上半截削得又圆又细,这样艄公才能握得紧,更好用力。
……
师:你为什么把下半截削成扁形?
生:就像鸭子的脚蹼一样,这样才能划到更多的水,船往前就行得更快了。
师:小朋友们的想像力很丰富,画出的橹板各式各样。鲁班最初发明的橹板结构很简单,后来人们又在他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制作出了更精美更实用的划船的工具,老师课前也找到了一些图片,我们一想来看看。
师出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师生一起欣赏。
(反思:由于橹板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于橹板到底是什么样子,尽管课文中有具体的文字描述,但这些文字能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转变成生动的图片呢?为什么橹板的上半截要削成圆形,下半截要削成扁形呢?于是在教学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读文、绘图、展开想像,构筑自己脑海中的橹板的样子。课堂上,孩子们画出来的橹板都遵循了“上半截是圆形,下半截是扁形”的原则,但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意,各不相同。这时我又给孩子们欣赏收集到的各种划船工具的图片,让孩子们对“橹板”有更为直观和丰富的感知,这样橹板就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班和橹板》导入新课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老人——(出示鲁班画像)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他是鲁班。
(板书:鲁班)齐读。
师:鲁班是建筑行业的祖师爷,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造福人类,被誉为“中国科技发明之父”。小朋友们看见过的锯子,就是鲁班爷爷发明的。
真了不起,我们一起再来喊喊他的名字。
(生齐读)
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有关鲁班爷爷的小故事,想看吗?
生(齐):想
师:(板书:橹板) 谁会读这个词?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生齐读。
师:(出示生字:板)谁来读读这个字?
生读。
师:我们仔细看看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各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生1:“板”是左右结构的字。
生2:这个字左边是木子旁,右边是反。
师:那么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1:木子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师:你真是一个爱观察的好孩子。还有吗?
生2:写“板”字时,要注意左右两部分要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看来平时你的字写得一定不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演示。
(多媒体演示“板”的写法)
师:下面看老师来写一写这个字,小朋友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你会用这个字组词吗?
生1:黑板。
生2:木板。
生3:板房。
……
师:那你们见过橹板吗?在哪里见过?
生: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南通公园玩,在哪里见过。
师:它是干什么用的?
生:用来划船的。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样子。(出示橹板的图)看,那个在船上划船的老爷爷,我们叫他老艄公。老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橹板”)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词(出示:鲁班 鲁板)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谁发现了,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1:两个词读起来读音有些相似。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吗?
生2:两个词的第一个字读音相同,第二个字的读音不同。
生3:两个词的写法上都不同。
师:小朋友们真爱观察。你们看:(多媒体演示:在两个词中间加上“和”字)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一起读读看。
(生齐读)
师:鲁班和橹板有什么关系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赶紧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反思: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鲁班的画像,唤起了学生对鲁班的好奇,接着让学生再欣赏橹板的图片,理解橹板,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鲁班和橹板”,又通过质疑:鲁班和橹板之间什么关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鲁班和橹板》第三自然段教学片段
徐海霞
师:鲁班思考问题是这么地专心,这么地投入,怪不得他很快就想到把橹板造成了这个样子,那他为什么把橹板造成这个样子呢?他是受到什么的启发呢?
生:小鸭子
师:瞧,这儿就有几只可爱的小鸭子!你们瞧,鸭子嘎嘎叫着跳下水,它们在干什么呀?
生:它们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你觉得它们游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他们游得很快乐。
生2:我觉得他们游得很开心。
生3:我觉得他们游得很自由。
师:你们见过鸭子游泳吗?
生:见过。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鸭子游泳呢?
一生到前面表演。
师:表演得真棒!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鼓掌。
师:我们再来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是怎么写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了课文以后,你们认为刚才表演的小朋友用手往身后拨水,其实就是鸭子的什么呢?
生:脚蹼。
师:有了脚蹼拨水,鸭子的身子就会怎么样?
生:鸭子的身子就会轻快地向前滑行。
师:你们想象一下,此时鸭子的感觉怎样?
生1:鸭子感觉很轻松。
生2:鸭子感觉很快捷。
生3:鸭子感觉很快乐。
师:你想做做快活的鸭子吗?
生:想。
师:咱们一起来吧.你们可以离开位置尽情地学小鸭子游泳。
生表演。
师:小鸭子们,你们刚才快乐吗?
生:快乐。
师:你能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读。
师:谁来对他的朗读评价一下?
生:我认为他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很有感情,让人一听就感觉到他很快乐。
师:你真会评价。
师:就让咱们一起来做做快乐的小鸭子吧! 一齐朗读这一自然段。 生边表演边朗读。
表演是低年级小朋友喜闻乐见的事,通过表演既可以调节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又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本课教学中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学做小鸭子用脚蹼往身后拨水。开始,我请一个小朋友表演时,他有点害羞,表演得不那么到位,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就全班般小朋友一起表演鸭子游泳,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他们一边“嘎嘎嘎”地叫着,一边游泳,真的像刚到水里的小鸭子,快乐极了,于是我就抓住时机,,问:“小鸭子们,你们刚才快乐吗?”请你们快乐地把这一自然段读一下,由于小朋友们还沉浸在刚才游泳的快乐之中,因此在读时,确实读出了快乐,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教学片段:品读关键词语
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撑到对岸,老艄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师: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感觉到老艄公怎么样?
生:我感觉到老艄公摇船时很辛苦,也很累。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1:我从“十分吃力”看出来的。
生2:我是从“满头大汗”看出来的。
师:找得真好,用什么划船让老艄公如此“吃力”?
生:竹竿。
(生将“竹篙”读成了“竹竿”)
师:是“竹竿”吗?仔细看看,再读一读。
生:竹篙。
师:知道“竹篙”和“竹竿”有什么不同吗?
生1:我知道“竹竿”是一种细长的竹子,而“竹篙”应该比“竹竿”要更长一些,更粗一些。
生2:我觉得“竹篙”粗壮又结实,划船一定很重!
师:理解得真好,你能做出艄公用竹篙划船时那“吃力”的样子吗?
生表演。
师:老艄公就这样一下又一下地用这重重的竹篙撑着船,终于撑到了对岸了,此时老人家已经累得——
生:满头大汗。
师:老艄公一边擦着汗,一边在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说一说。
生1:“唉,实在是太累了!
生2:“唉,这样撑船真是太吃力了!”
生3:“唉,累死我了,要是有什么东西能让我省些力气就好了。”
师:这样的撑船方法让老艄公太吃力了,你们能通过朗读读出来?
生齐读。
(反思:《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优美的语言意境,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一般都不太感兴趣,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挖掘文本,提取有意义的、感兴趣的内容。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品读关键词语,培养学生静思默想的好习惯。)
【鲁班和橹板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鲁班和橹板的优秀教学设计07-04
苏教版《鲁班和橹板》的教学反思07-03
关于橹板的教学课堂实录07-02
《狼和小羊》的教学实录07-04
《和时间赛跑》的教学实录07-04
《蚂蚁和蝈蝈》的教学实录07-04
将相和教学实录品评07-04
《静止和运动》教学实录范文07-04
《将相和》优秀教学实录07-04
《爷爷和小树》教学实录及评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