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她是我的朋友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鲜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师:同学们提起朋友这个称呼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总会有一些小伙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那么今天老师也要请咱班的同学谈谈朋友之间的事。
交流话题:你的朋友是谁?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朋友?
生:我最好的朋友是王思文,我会好好对待她,不和她吵架。
生:我最好的朋友是张天浩,我有好的东西会和他一起分享。
生:我最好的朋友是张强,我会把玩具送给他玩。
师:那么朋友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
生齐答:共同分担。
(反思:通过交流朋友之间的事能勾起美好的回忆和对友情那种温馨的内心体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但是如果在深入问:当年你的朋友生病了,需要输血,你会怎么办?这样学生就更能容易地进入课文的情景之中。)
2、师:那么今天我们也要共同探讨一篇和朋友有关的课文,《她是我的朋友》。
我们齐读课题。
师:谁是我的朋友?用朗读告诉我
生:她是我的朋友(重读“她”字)
师:她是谁的朋友?
生:她是我的朋友。(重读“我”字)
师:她是我的什么?
生:她是我的朋友。(重读“朋友”)
(反思: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 后都艳老师说,如果老师走下去和单个学生随机交流,效果会更好,我感觉她说的挺有道理的。)
师:她是指谁?我是指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生:“她”是一个受重伤的小姑娘,“我”是阮恒,讲了小姑娘受了重伤,急需输血,阮恒为他鲜血。
二、自主合作,以读悟情,探知课文
1、师:那么小男孩为什么要为小女孩献血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
生:迫在眉睫
师:迫在眉睫
生:形容非常紧急,十万火急
师:很好!这个同学说了一个成语来解释迫在眉睫,真有学问!那么课文中怎么说这件事迫在眉睫?
生:课文说如果不输血小女孩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去。
生:好,谁能读出迫在眉睫的味道?
生读:输血迫在眉睫。
师:有一点紧急的味道,谁能读得更紧急一些?
生读
师:这样读就更紧急了,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反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有效地理解了“迫在眉睫”这个成语,通过多次朗读,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紧急情况。一到四自然段不是文章的重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代而过,同时培养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次。)
2、师:在这紧急时刻,我们看看阮恒是怎么做的,有哪些表情、动作?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1自然段,画出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2、和同桌一起,选择一句或几句体会阮恒,当时是怎么想的。(可以抓住重点词体会;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可以质疑体会;可以联系生活体验去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画重点句,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因为这个班级,很少运用这样的自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所以学习效果不太好,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从学生实际出发。)
4、交流
师:我们集体交流一下,在输血之前,有个句子,谁找到了?
生: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师:当时她在想什么?
生沉默不语。
师:老师这里根据这句话提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颤抖”?为什么“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我们想想怎么回答。
生:“颤抖”是因为害怕。
生:“忽然又放下去”是因为,他在犹豫,他害怕。
生:“然后又举起来”是因为他不想让朋友死去。
师:这时他已经下了决心。你们看这句写得多好,小男孩开始时是害怕,后来因为害怕有些犹豫,后来终于下定决心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这句话?同学们先练习一下。
学生联系读书
师:好,谁愿意来读?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同桌评价一下
生:差不多。
师:评价太简单,我们应该从语气、语调、感情、流利程度、停顿等方面来评价。接下来老师来读一下。
(反思:让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情况很重要,这个能力我们应逐渐培养学生。)
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来评价一下
生:有感情,读出了小男孩的感情变化。
师:好,我们来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那么在输血过程中,小男孩有哪些表现?
生: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师:那么当时他是怎么想的?
无人举手。
师:我们可以学着老师提问几个问题。
生:为什么“啜泣”,“颤抖”“捂脸”呢?
师:问得真好!那谁能回答呀?
生:“啜泣”,“颤抖”是因为太害怕,捂脸是想掩盖痛苦,不让医生知道。
师:为什么不想让医生知道?
生:因为怕医生不让他抽血,不抽血就救不了他的朋友了。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
生:勇敢,善良,坚强
师:你真会动脑子!让我们读出这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指名读。
师:你“迅速”这个词读的真到位,我感觉到了小男孩的勇敢,如果把“啜泣”,“颤抖”强调一下,就会更好地读出小男孩的表现。
生再读。
师:真是一次比一次好,真是熟能生巧呀!让我们向他那样来读一读。
齐声感情朗读。
师:还有那些句子?
生: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师:走进人物内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抓住重点词。谁能问几个为什么?
生:他为什么“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他眼睛紧闭着”,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生:“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他眼睛紧闭着”是因为太害怕,以为自己就要死了。“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是因为想竭力制止抽泣。
师:我们再来评价小男孩。
生:很勇敢,为了朋友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重视友情。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读出对男孩的感觉。
指名读。
师:读的很有味道,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反思: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丰富内心体验,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那男孩后来为什么不哭泣?我们来读后面的几个段落。
生:因为医生来安慰他了。
师:那么,医生是怎么安慰他的?我们来找两个同学表演一下。
生1(扮医生):阮恒,你为什么哭泣呀?是因为针刺疼你了吗?
生2(扮阮恒):因为我的血快抽完了,我快要死了。
生1:阮恒,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抽你少量的血,不会危及你的生命,你休息一下就好了。
生2:哦,原来这样,真是虚惊一场,我放心了。
师:表演的真棒!
(反思:这个表演是我校教学文娱特色的体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在表演中轻松理解课文。当然时间有限,表演没有展开,有些遗憾。)
师:男孩为什么愿意把所有的血献给小女孩呢?
生: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师:是啊,这才是真正的朋友。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朋友有了更深的理解。请看这几句有关朋友的名言,自己读一读。
课件出示:
(1)坎坷的道路上可以看出毛驴的耐力,患难的生活中可以看出友谊的忠诚。
--米南德
(2)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丽,更会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西塞罗
(3)一个好朋友,当看到对方的错误时,会真诚的指出,当朋友遇到好事时,会真心地感到高兴,当朋友遭受痛苦的时候,会守在朋友的身边,鼓励他,支持他。
--佛经
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朋友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下去之后请同学们创作一句有关朋友的名言,写上未来的 家
写。好吗?
生:好的!
师: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反思:语文是课内和课外的延伸,如果只把学生的思维盯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不是语文,只是一些枯燥的实用性不大的知识,而我注意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创作,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潜质,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
整体反思:
1、语文老师要学会铺路子。对于和学生生活联系的不太紧密的的文章,要做好铺垫。如导入部分再深入问:当年你的朋友生病了,需要输血,你会怎么办?这样学生就更能容易地进入课文的情景之中。
2、语文老师要注重拓展。语文课就是个例子,我们要学会依托文本,让学生学会写作。如依托“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句话,让学生运用“举——放——举”这个动作描写,仿写一个动作来反映人物内心。让学生根据有关朋友的名言来写有关朋友的名言,也是这个初衷。
3、语文老师要经常培养学生语感。语感有了,语文学习就简单多了。所以每节课中都要设计一些重点词品味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体会人物情感,读出人物情感来。
4、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表演。很多课后题都设计有“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绘声绘色演一演,演出课文的精彩来,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何愁不能提高?
总之,语文课要让学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读读写写,读读演演,上出浓浓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