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舞蹈发展的意义

时间:2022-07-02 04:08:09 舞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童舞蹈发展的意义

  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它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儿童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儿童舞蹈发展的意义

  一、儿童舞蹈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国就曾流行过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舞台上出现了《拔萝卜》、《吉庆有余》、《摸螺》等儿童舞蹈。1981年,北京成立了中国儿童歌舞研究会,对儿童舞蹈的特点、作用等进行研究和宣传。

  二、如何把握儿童舞蹈的特点

  儿童舞蹈是舞蹈的分支和组成部分。儿童舞蹈作品要反映新时代的生活,力求在创作思想上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生活的意识和生活特征,就应该充分体现民族的新文化、新生活、新特色。

  舞蹈也是少年宫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她通过感人肺腑的音乐、富有诗意的构思、优美娇健的造型,形象逼真的道具,使学员从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活跃身心、锻炼意志、增强才干,从而造就人才。

  儿童舞蹈取胜的优势,主要看它是否拥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其特点越鲜明,优势也就越明显。就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特点当是儿童舞蹈的生命来源。一个儿童舞蹈作品,缺乏最基本的儿童特点,它的优势必然荡然无存。

  然而,许多教师在具体创作实践中对于如何认识儿童特点,如何捕捉儿童特点,如何表现儿童特点,则常常反映出某种茫然感。这种茫然感,反映在面对儿童日常生活原型时,不能确切捕捉摄取儿童特点在儿童生活中的原型表现;反映在创作儿童舞蹈作品时,不能将捕捉到的素材合理的、有机的融合进去;反映在评价儿童舞蹈作品时,不能准确把握尺度,进而轻率的扣上“成人化”的帽子。因此,摄取儿童特点的原型以及辨析儿童特点的具体内容,该是儿童舞蹈获得优势的先导。

  儿童有儿童的特点,包括说话,动作,行为都带有儿童特点。因此,儿童舞蹈也自身带有儿童舞蹈的特点。这些特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模仿到认识。

  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历程一般都是由模仿开始的,从行走到跑跳、从语言的表达到表现自己的情感无不渗透着模仿的过程。尤其是自然界的各类小动物,如:小猫、小鸡、小鸭、小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并从中寻觅欢乐与开心。就象我们在许多儿童舞蹈中所表现的那样,蝴蝶飞舞的形象、企鹅摇摆的形象以及小鱼游动、螃蟹爬行的形象,都是由生活原形跃升而来,都属于从模仿角度直接表叙儿童特点的艺术典型。

  2、 贪玩的天性。

  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他们看来外部世界的一切物体,无论是静物还是动物,都可以演化成好玩的玩具,并且兴致勃勃,无休无止。如儿童舞蹈《小漆匠》把劳动工具当成戏耍的玩具,就属于此类特点的作品。

  3、 嬉闹的场景

  只要是一群孩子在一起,你总能发现他们的情绪的变化。一阵儿笑,一阵儿哭,一会儿闹些小矛盾,一会儿又成了铁哥们。快乐热烈、兴奋不已。如:幼儿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讲了一群村娃看戏的场景,忽而吵闹、忽而安静、看戏时兴奋、焦虑情感相互交织,高兴时捧腹大笑,得意万分,生气时不依不饶,追打怒骂,形象地反映出孩子们嬉闹活动的一个侧面。

  4、 逞能的特性

  孩子们是好胜的,又是喜欢逞强的,而好胜心往往又与挑战性联系在一起。对于自己不熟识的东西,他们总是以熟悉的态度去接触,总想变不知为己知。如对某些玩具,经常会拆卸得再也无法组装,反映出一种潜在的创造意识。如儿童舞蹈《玩泥巴》充分展示了儿童逞能的特性。

  5、 撒娇的天性

  在孩子们的交往活动中,或着与长辈们的说笑逗趣时,每当提出某种要求,常会出现两种撒娇方式:一是愿望得到满足时的洋洋自喜,又蹦又跳;二是失望时的跺手跺脚,席地而泣,甚至大喊大叫。我们可以把捕捉到的这些生活现象编入儿童舞蹈,把这些情感表现移情于儿童舞蹈,使孩子们撒娇的天性得以形象化的体现。

  以上所述儿童特点,相互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独立性又有渗透性。我们在运用中要注意把握尺度,有所筛选,运用好儿童特点,是儿童舞蹈编导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儿童特点是儿童舞蹈区别于其他一切舞种最根本的支撑点。儿童特点越明显,就越能焕发出儿童舞蹈特有的魅力。舞蹈指导老师必须站在时代前列,沉浮于儿童生活的海洋之中,以自我的儿童化视角直面现实,以儿童校内外生活、社会活动为教材,使学员对教材的主题理解与艺术表现手段,融为一体,从而诱导学员真挚的情感,做到艺术美、情感美的和谐统一。

  三、儿童舞蹈简介

  第一、儿童舞蹈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高级形式,“游乐性”应当是儿童舞蹈的一个主要的艺术特点。儿童舞蹈一般是从幼儿期开始的。大致到学龄中期为止,年龄是从四岁至十四或十五岁左右。对于幼儿期的儿童来说,他们日常生活,除了吃饭和睡眠外,主要的活动就是玩耍和游戏。就是学龄期的儿童,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玩耍和游戏也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儿童舞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应当摆在首位。只有好玩、有趣,孩子们才爱跳、才爱看,才能达到百跳不厌、百看不烦的地步。所以,在考虑舞蹈的题材时,应当选择孩子们所熟悉的喜爱的、又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可以用舞蹈所表现的、那些儿童们的游戏生活内容。

  第二、儿童舞蹈是展示儿童心灵的窗口,是表现儿童情感世界的直接方式,因此“纯真性”是儿童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纯真、稚嫩是儿童情感和思想的特点,他们对待一切事物都与成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视点。丰富的想象、奇异的幻想,常常是儿童(特别是幼儿)们思维活动的特点。他们经常把一些无生命的玩具和物品看成是有生命的朋友。如有的儿童能做一个或数个布娃娃的妈妈,喂他吃饭,唱儿歌哄他睡觉;她或者扮演医生、护士,给小宝宝看病、打针、吃药。他们还把一些小动物看成是通人性、有人的感情的小朋友,对小猫、小狗、小兔、小鸡、小鸟、小金鱼等有着特殊的感情,可以和它们一起玩,给它们讲故事……在我们的儿童舞蹈创作中如何具有纯真性,关键就在于要以儿童的眼睛来看世界,以儿童的思想感情来对待客观事物,从儿童的生活中择取舞蹈的题材,特别是其中的童话、寓言等更存有我们可选择的舞蹈题材。

  第三、儿童舞蹈所表演的内容一定要能被儿童看明白、弄懂它的含义,小演员才能表演好,小观众才能接受。因此“明晰性”是儿童舞蹈不可或缺的特点。当然,对不同体裁的舞蹈作品对其内容的明晰性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有情节的舞蹈,所表现的人和事一定要清晰、条理分明,切忌逻辑混乱,使人不知所云;对抒情性的舞蹈(情绪舞),舞蹈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要鲜明,是喜,是怒,是哀,是乐,不能含混不清,对情感的转变和发展,也要脉络清楚,只有如此,舞蹈才能具有艺术感染力,而对戏剧性的舞蹈(舞剧),则要求人物性格突出,情节事件和矛盾冲突的发展要简捷明了,起、承、转、合要循序展开,一般不用或少用“时空交错式结构”,否则,容易使小观众如堕五里雾中,收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第四、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情感、思想也是繁复多样的。因此儿童舞蹈的“综合性”也是儿童舞蹈必不可少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活内容,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不同的喜爱和所关心的事物。这就给我们选择儿童舞蹈的题材,有了极为宽广的余地。儿童现实的生活,儿童所感兴趣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自然景物中的花鸟鱼虫、山水风雨,以及童幻世界中的一切,都可以编成舞蹈,塑造出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例如,儿童童话歌舞《大森林的音乐会》就属于综合性的作品,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时而歌,时而舞,时而对话,生动活泼。而随着儿童舞蹈题材的扩展,舞蹈体裁和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多样化。因此,儿童舞蹈除了我们常见的抒情性舞蹈(情绪舞)和叙事性舞蹈(情节舞)外,还应当多提倡采用歌舞、歌舞剧、小舞剧等体裁,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儿童舞蹈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绚丽多姿。

  四、如何选择儿童舞蹈的音乐

  如何选择儿童舞蹈的音乐?怎样的音乐才适合儿童舞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儿童舞蹈音乐。

  1、节奏清晰。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自我的控制能力也较弱,抢拍或拖拍的情况十分常见。这直接影响到舞蹈动作的整齐度。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则必须要选择节奏明显的音乐。因为儿童做动作的快慢急缓需要明显突出的点、拍及各种强重音来提醒。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对鼓乐、迪斯科等风格类型的音乐那么感兴趣的原因。这些音乐节奏强,便于儿童掌握,从而可以放开地、尽情地舞蹈。

  2、旋律易记。儿童舞蹈由于是儿童表演,其音乐旋律也要便于儿童记忆。这样的舞蹈音乐一方面让儿童记住音乐后能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可以更好地表现舞蹈;另一方面也能让儿童观众加深对舞蹈的印象,易于舞蹈作品的流传。便于记忆的旋律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旋律好听,音乐首先给人以美的印象。二是乐句短小,儿童听上两遍就可以分辨出舞蹈音乐中的乐句起落。三是音程跳动不大,儿童的嗓音稚嫩,能唱出的音域范围有限,这就要求旋律音程最大跳动不能超越儿童所能及的十度范围。

  3、配器简单。现在有些编导给校园儿童舞蹈选音乐进入这样一个误区,喜欢选择带有很多的装饰性音效的音乐。例如在原本旋律基础上又添加许多小铃铛、各种小鼓、各种鸟鸣、风声雨声等自然界的音效,甚至在一首有人声演唱的歌曲中间再加上儿童的呐喊等等,以为这样就会使音乐元素更丰富,更加富有儿童情趣。其实不然,过多的装饰只会掩盖音乐本身的内涵。过多的小装饰音效会混乱音乐原本的节拍节奏,给人在听觉上以杂乱无章的印象。另一方面,现在有些编导选择近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为校园儿童舞蹈的音乐,虽然说这对增大儿童的视野有一定好处,但现代派风格音乐节奏复杂,配器手法新潮,不易于儿童理解掌握。实际在儿童舞蹈创编过程中,越是简单的音乐配器越能给编导更多的、范围更大的想象空间,因为编导不必花心思去揣摩那些装饰音如何利用或配合,这样没有束缚创编出来的儿童舞蹈往往贴近儿童生活,最朴实、最富有儿童情趣。

  4、有时代感。生活在当今时代的儿童,受到的是当今时代各种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维、举止、谈吐也都深深地印着时代的烙印。在为儿童舞蹈选择音乐时也要注意音乐的时代感。因为当今时代的音乐,距离儿童的校园生活最近,最能反映出当今儿童的风貌,也最易于当今的儿童去表现。现在社会上的音乐多为新型电脑音乐或者是录音质量上乘的管弦乐或民族管弦乐,可听性强。若再使用十年前的陈旧电子合成器制作的音乐,只能让儿童们感觉遥远,不知怎样欣赏理解,听觉上得不到美的享受而对音乐产生厌烦,进一步会发展到排斥舞蹈。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民族器乐独奏的乐曲,基本都已经新加了电脑音乐或管弦乐的伴奏,民族管弦乐的合奏曲也都有新录制的各种版本。只有具有时代特征的儿童舞蹈音乐才能被当今时代的儿童所接受,才便于舞蹈在当今时代中的流传。

  五、儿童舞蹈的特点有哪些?

  儿童特点是儿童舞蹈区别于其他一切舞种最根本的支撑点。儿童特点越明显,就越能焕发出儿童舞蹈特有的魅力。儿童的特点,包括说话,动作,行为都带有儿童特点。因此,儿童舞蹈也自身带有儿童舞蹈的特点。这些特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模仿到认识: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历程一般都是由模仿开始的,从行走到跑跳、从语言的表达到表现自己的情感无不渗透着模仿的过程。尤其是自然界的各类小动物,如:小猫、小鸡、小鸭、小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并从中寻觅欢乐与开心。就象我们在许多儿童舞蹈中所表现的那样,蝴蝶飞舞的形象、企鹅摇摆的形象以及小鱼游动、螃蟹爬行的形象,都是由生活原形跃升而来,都属于从模仿角度直接表叙儿童特点的艺术典型。

  嬉闹的场景:只要是一群孩子在一起,你总能发现他们的情绪的变化。一阵儿笑,一阵儿哭,一会儿闹些小矛盾,一会儿又成了铁哥们。快乐热烈、兴奋不已。如:幼儿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讲了一群村娃看戏的场景,忽而吵闹、忽而安静、看戏时兴奋、焦虑情感相互交织,高兴时捧腹大笑,得意万分,生气时不依不饶,追打怒骂,形象地反映出孩子们嬉闹活动的一个侧面。

  贪玩的天性: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他们看来外部世界的一切物体,无论是静物还是动物,都可以演化成好玩的玩具,并且兴致勃勃,无休无止。识的东西,他们总是以熟悉的态度去接触,总想变不知为己知。如对某些玩具,经常会拆卸得再也无法组装,反映出一种潜在的创造意识。如儿童舞蹈《玩泥巴》充分展示了儿童逞能的特性。

  撒娇的天性:在孩子们的交往活动中,或着与长辈们的说笑逗趣时,每当提出某种要求,常会出现两种撒娇方式:一是愿望得到满足时的洋洋自喜,又蹦又跳;二是失望时的跺手跺脚,席地而泣,甚至大喊大叫。我们可以把捕捉到的这些生活现象编入儿童舞蹈,把这些情感表现移情于儿童舞蹈,使孩子们撒娇的天性得以形象化的体现。

  以上所述儿童特点,相互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独立性又有渗透性。我们在运用中要注意把握尺度,有所筛选,运用好儿童特点,是儿童舞蹈编导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六、斗牛舞的发展

  没有任何舞蹈像拉丁舞故事性这般强,更没有像斗牛舞在公众前向观众如此强烈的诉说着斗牛的故事情节,然而很少人可以像Sirpa Suutari&Jukka Happaleinen他们一样的优游在斗牛舞的特色之中。如果你看过真的斗牛,你应该可以辨识出斗牛舞中动作的特色,男舞者高度技巧的身体形态,还有斗牛士的动作Sirpa的移动,反应着挥动的斗篷,斗牛的红布结合了拂朗明哥舞蹈丰富表现性的精华。

  斗牛士(matador)这个字源自西班牙文的"matar",意即宰杀。照这个字面意思就是杀公牛者,但是这样解释又太单纯化了。一个斗牛士心中所想的是一种艺术的完成,一场活生生的戏剧,最令人著称的是他总是让那些痴迷的观众入迷于斗牛士以他的技术与技巧,将公牛斗弄得狂乱起来,包括那胜败分晓的最后一刻,斗牛士的剑刺穿牛只。而跳斗牛舞的舞者就是要将这一幕幕,如同再现般的把这种戏剧艺术搬上舞台。

  曾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斗牛士Juan Belmonte说过,斗牛一定是有三个要项组成;技巧、美学和内在的情绪。最后一项要素是精神品质的一种描述,适用于艺术家的情绪敏感度。而对斗牛士而言是强调每一场斗牛中所面临危险的感情表现,有雄心壮志的斗牛舞者,对于这些艺术背景的研究更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而在西班牙的the Corridas de Toros学习中心是最为专精的,来自北欧芬兰的Jukka和Sirpa能把斗牛舞能如此专业道地的表现出斗牛舞热烈的情感与令人振奋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