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乞巧的课堂实录
导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并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乞巧的课堂实录,供各位参考。
一、导课: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背诗,老师考考你们。谁会背《清明》?(学生背诵)这首诗是写什么节日的?(写清明节)谁来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背诵)这首诗是写什么节日的?(重阳节)
师:这两首诗都是写我国传统节日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乞巧》。 师板书课题并讲解字的写法。 齐读课题。
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遍。(强调坐姿,字体安排。) 师:同学们写得不错,可见平时下功夫。
二、解题:
师:乞巧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师:你是通过看注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很好。这首诗的作者是林杰,对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
师: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就可以学习古诗内容。(师板书:查找资料) 师:你们平常学习古诗还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诗也是这样,反复诵读就是一个好办法。(师板书:反复诵读)
三、初读:
师:打开课本,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畅。 学生自由读。
(出示古诗)指生读古诗。
师:古诗在古代是可以吟唱的,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指一生读诗。 师范读古诗前两句。 再指一生读前两句。
师生合作读。师读前两句,学生读后两句。 师读一、三句,学生读二、四句。交换再来一遍。 老师读题目,学生读整首诗。
四、品读:
1、学习前两句 (课件出示第一句)
师:在这首诗中,有个字读音相同,字形也差不多,是哪个字?(宵、霄)有什么相似?从字义上有什么区别?(宵:是晚上的意思。用“宵”组词。“霄”云的意思。)
(出示课件:元宵、宵夜 九霄云外、云霄。) 自由读。
师:部首不同,字义也就不同。 (再出示古诗的第一句)指生读古诗。 师: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指生回答。
师:“碧霄”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么美丽的夜晚,齐读第一句—— 在这样的夜晚,想起一个故事,齐读第二句——
师:人们仰望天空,不禁想起那个美丽的故事?师配乐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再看碧霄,再读这句诗,你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指学生再读。
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什么?他们多长时间相聚一次?(一年)谁能读出她们的幸福。(指生读)
让他们幸福地相会,谁来读?(一生读) 齐读。
师:牛郎和织女的情感牵动人们的心灵,所以人们每每仰望天空,就会想起这个美丽的故事。(师板书:故事)因此在人间人们会有这样的活动。
2、学习后两句
(课件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师:通过这两句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回答。
师:想象画面再读这句诗。 生读。
师:所以想象画面也是学习的好方法。(师板书:想象画面) 生读资料袋,看人们是怎样望秋月、穿红线? 交流。(师板书:习俗)
师:谁不想拥有织女这样的巧手呢?所以大家都来乞巧。大家出来了,他们在月下穿下红丝,夜深了他们还在穿着红丝,学生接读:穿尽红丝几万条。
师:他们穿尽了多少红丝?几万条说明了什么?(生回答)他们仅仅是在乞巧么?
出示《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乞巧歌》 学生齐读。
师:这仅仅是在乞巧么?让我们走进乞巧,你想乞巧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带上你的愿望,一起读后两句诗。——
这么多的红丝,每一根红线都代表这么多的愿望,穿也穿不尽——
五、延伸:
1.(出示全诗)
学生齐读,试着背诵,背出节奏,背出韵味。
师:林杰用简短的字展现了唐朝人们乞巧的节日,现在也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2.师出示各地乞巧节日的图画。
3.师:在古代,诗人是这样描写(出示《七夕》杜甫、杨朴的《七夕》),现代诗人郭沫若也这样写道:出示《天上的街市》。
4.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乞巧》,知道了一个故事,了解了一种习俗,感受了一种文化。(师板书:文化)
运用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学习下一首古诗。
板书:
乞巧
故事 查找资料 习俗 反复诵读 文化 想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