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及反思

时间:2022-07-02 07:12:10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祝福》教学及反思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祝福》教学反思。

《祝福》教学及反思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祥林嫂的那个年代,你会怎么样?面对着众人的麻木冷漠,面对着无情的旧社会的压迫。下面是语文网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祝福》的教学反思。

  《祝福》解读,关于学情和小说读法,在这节课后有一些新的认识,这里做一些片断式的记录。

  鲁迅先生在作品一开始就让祥林嫂死去,这样就使作品全篇带有逼问祥林嫂死因的意义,因此,我在上课伊始就抛出了这个问题,作为同学们探讨这篇作品的线索。第一节课有四、五个学生谈了谈应对祥林嫂人生悲剧负责任的几个人物,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甚至“我”。

  但同学们缺乏后续性的表达、思考,小组讨论热烈,全班范围内的个人表达则冷场,这不知为何?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喜欢发言,总保持沉默。在第二课时中,则普遍沉默,学生的不喜表达这种状况,值得教师深思。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同学们动不动就用封建礼敬、封建思想、封建制度来概括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我认为他们的解读脱离小说文本,缺乏阅读体验,空泛、抽象、无意议。我告诉同学们,小说解读应以文本为据,从人物开始。

  《祝福》分三课时,在前两课时中,教师与同学们一道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同学们或认为这个或认为那个人物有责任,但在讨论中,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鲁四、柳妈、卫老婆子、婆婆及鲁镇的其他人未必对林嫂的人生悲剧负直接责任,如果让某一个人负责,让我们回到文体,这样的认识让人不踏实,缺乏说服力。

  在第三课时,再一次细读文体,最后认识到不是这些具体人物,而是这些人物身上所承载的东西伤害了祥林嫂。正是鲁镇人的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信仰、风俗和文化笼罩着每一个人,从而造成一种扼杀无辜生命的合力。这是一种关于鲁迅小说的文化解读法。

  祥林嫂在小说中不是一个卑弱的人,她热爱生活,勇于反抗,极度勤劳、能干,她是那么得富有活力,其实她最有理由过幸福的日子。肯定是一种特别强大而又不易为人觉察的力量摧毁了她。这种力量漠视人的尊严,轻视人的生存价值,它的重重、种种风俗、信仰和禁忌在不自觉当中成为杀人的凶器。

  进一步挖掘一下文本:

  1、说封建礼教是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不完全,此外还有巫鬼文化的因素,小说似乎暗示了儒、释、道文化的杂合是造成伤害无辜生命的背景。

  2、一些示范课教师着力探讨的祥林嫂是自杀还是饥寒而死,教学价值有限,意义不大。

  3、应该细读文体,纠正同学们在过去小说解读中存在的好人、坏人,善恶伦理判断的线性解读法。

  4、《祝福》可以看作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鲁镇可看作一个袖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