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7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课堂是一种有结构的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打算学习知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7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想)赶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好的,掌声起。)(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小矮人)
师: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后,昏了过去。七个小矮人商量,每人照顾她一周,一周有几天?(7天)第二个小矮人照顾完白雪公主后,说明她已经昏睡了几天了?(14)第三个……
第六个小矮人照顾她后,已过去了几天?
生1:41天(许多学生喊:不对)
生2:42天。
师:你能给这个同学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2:用前面的35+7就可以了。
师:第七个小矮人照顾她后,一共过去了几天?
全班齐:49天。
(课件依次显示7、14、21、28、35、42、49)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活动一] 探究7的乘法口诀
师: 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里面有没有藏着数学知识?
生齐:有。
师:想一想,这里面藏有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表扬:大多数同学都在动脑筋噢。)
生3:有七的乘法口诀。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4:我发现其中有7+7=14,14+7=21……每一次加的都是7.
师:原来每一个数都可以用几个7连加算出来,所以每个数都可以用一个数乘7得到的,是吗?(是)
师:我们已经学过几的乘法口诀?
生齐:1~6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猜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呢:
生齐:7的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
师:7的乘法口诀老师现在不教,你们自己能不能总结出来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1到6的乘法口诀,考虑到他们已对总结口诀的方法已比较熟悉,根据学生的迁移能力,应该能自主探究,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学生能做到的,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来做。]
生齐:能。
师:请你们试一试,把总结出来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师巡视:都佳钥已经开始写了,其他同学正在思考。等一会儿,咱们把写得好的放在展台上,让大家学习。袁凌云同学知道,写乘法口诀时要用什么字呀?
生齐:汉字。
师:我们要先思考,想好了再写,不要急着动笔。
学生自主总结7的乘法口诀。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认为7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应该是什么?
生:一七得七。
师:一七得七是什么意思?
生:1个7相加等于7.
师:应该说是1个7还是7
师:最后一句应该是——
生:七七四十九。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生:5的,6的乘法口诀。
展示另一个学生的探究结果,师:这个总结的是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这是怎么回事?
生:是他没有想以前学过的6的乘法口诀。
师:对呀,同学们在探究新知识时,可以想一想前面学过的和它有关的知识,也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这里意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师:把你们发现的数学知识给小矮人们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同学们在总结口诀时,有的同学遇到了,他想不到“四七( )”是多少了,怎么办?谁来帮在他?
生1:如果知道三七得几,用它的答案再加7就可以了。
师:这种方法行不行呀?(行)那咱们知不知道三七得几?(21)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个7的答案再加一个7,就是几个7了?(4个7)(师板书:3×7 +7=)
生2:用4个7相加。
师:对呀,有时我们也可用加法来帮助我们算乘法。(师板书:7+7+7+7=)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从中体会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生3:5乘7再减7.
师:是呀,我们可以用3个7的答案加一个7。假如知道了5个7的答案,从中再去掉一个7,也可以得到4个7的答案。(师板书:5×7-7=)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生4:用14+14来算。
师:这种方法能算出4乘7的答案吗?(能)老师怎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生5:一个14里面有两个7,两个14里面就有4个7.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呀?(好),那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他们用得方法都很巧妙。这说明如果我们哪一句口诀想不出来,还有——
生:很多方法可能帮助我们找到作案。
[设计意图:这里意在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生5:还有一种,就是21+7.
师:是呀,如果我们知道三七二十一,就可以直接用21+7来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7的乘法口诀。(根据课件,师指名说每一句口诀的下半句)
师: 马老师发现好多同学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你认为哪一句最好记?
生1:一七得七。
生2:二七十四。
师:为什么呀?
生2:用7+7算就可以了。
[活动二] 交流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师:谁已经会背这些口诀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一背)
师:谁能把自己背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多背几遍,晚上睡觉前背一背,早上起来再背一背就背得更熟了。
师:都佳钥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学习方法。]
生2:大声地读,多读几遍,就可以背得很熟。
生3:一遍生,两遍熟,三遍更熟。
师:这几种方法都很好,都是记忆的好方法。
生4:我有一句口诀记不好,就是“三七得几”,我爷爷说:管它三七十一,咱不背这一句了。所以我就记住了。
生5:有一句广告中也有这一句口诀。
师:噢,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原来生活中的话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乘法口诀呀!
师:实际上还有一种更好的背乘法口诀的方法,那就是找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来背就能背得又快又熟。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七句口诀有什么规律?
生1:它们的第一个因数的排列是从一到七。
生2:第二个因数都是7.
生3:积每一次都多7.
师:这个规律的作用大不大呀!(大)它可能帮助我们——
生齐:更快、更准地背会7的乘法口诀。
师: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掌握声起)如果我们有一句的答案想不出来,可以用上一句的答案——
生齐:加7来算。
师:现在大家都闭上眼睛来背一背。(生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用到乘法口诀,请大家看。
屏显小资料: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学生看时兴趣很高,七嘴八舌地边读边讨论。
师:同学们,乘法口诀我们一定要背得非常-----(熟练)。背会乘法口诀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生1:快速计算简单的乘法题。
生2:帮我们算难的加法题。
生3:正确计算难一点的乘法、除法题。
师:用乘法口诀除了可以帮我们算乘法题,还可以帮我们算以后将要学习的除法题。别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近一段时间学生一直在学习、背诵乘法口诀,可能会感觉到枯燥。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口诀的重要作用后,视野开阔了,应该对学习乘法口诀更感兴趣。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举例说明了乘法口诀的作用,所以这里没有引导学生再一次认识它的作用。]
师:既然乘法口诀的作用这么大,我们可不能把它记错了噢。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进一步记好它,好不好?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件显示下面的练习题)
1. 对口令,并根据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七( ) 三七( ) 六七( )
二七( ) 七七( ) 一七( )
2. 看算式,说口诀,算答案。
7×2= 5×7= 7×7= 7×3= 6×7= 7×4=
3. 算一算,想一想。
7×2+5= 5×7+6= 7×7+3=
7×3+4= 6×7+8= 7×4+4=
[设计意图: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笔算乘、除法的错误率较高。探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单独背乘法口诀时很熟练,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需要进位的现象。这样学生在笔算时多位数乘法时,每一步的运算实际上常常是一个乘加的两步运算,如果这样的计算正确率不高,就会造成计算正确的可能性更低。所以在这里设计的乘加计算题,目标在于想让学生看到乘加的两步算式,脑子里呈现的是一步计算,也就是说让学生达到看到一个表内乘法的算式,脑子里出现的不再是一个算式,然后再计算得出答案,而直接就是它的答案。]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呢?
4.解决问题
(1)出示一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兴趣盎然地大声读。(因学生在语文中刚学过这首诗)
师:数学老师为什么要教一首诗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最后一句有一个“二”字。
师:是吗,这是一个表面上的数学问题。再认真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
生2:一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几个字?
生齐:28个。
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3:一行7个字,四行就有4个7,所以我们用4乘7算出来有28个字。。
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这样的诗有很多噢,下去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好不好。
(2)出示一幅七巧板。
师:这是什么?
生齐:拼图。
[反思:课前没有预料到学生不认识七巧板,当然,他们对七巧板有七块就不会太了解。所以在这里需要介绍这种智力玩具,这样就占用了后面的练习时间。]
四幅七巧板一共有几块?
生:28块。
师:怎样列式呢?
生:4×7=28(块)
[反思: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练习中要注意变式,所以在课堂探究与解决问题时,多次练习了“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虽然这是一个学生的易错点,但对同样容易出错的“六七四十二”却明显练习不足,并且课堂上学生在背诵和运用口诀时有几次都在这一句上卡壳,但没能引起老师的注意。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教师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一是课前对学生情况了解不足,二是不注重课堂的生成,还不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对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认识不够。]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猜一猜下一节我们将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8的乘法口诀。
师:那我们就一起等待下一节课的学习吧。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