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课堂实录
课堂是幼儿学习的场所,也是育人的主渠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幼儿园小班课堂实录——三只羊,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3、积极参与讲述活动。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图片各一张、投影仪,故事书。
2、黑板装饰,当作大山。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踢拖、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教师这样引导:
(1)“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老师走出轻轻的脚步声音。
幼儿看见图片马上回答,是小羊。提示孩子和小羊打个招呼。
(2)“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老师走出在地上拖着走的脚步声音。
幼儿:是大羊来了。老师提醒幼儿打招呼。
(3)“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老师走出很重的脚步声音。
幼儿A:“是大老羊。”
幼儿B:“是最大的羊。”
幼儿C::“刚才的是羊妈妈,现在的是羊爸爸。”老师提示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和大羊打招呼。
提问1、:“来了几只羊?”集体马上回答出来是三只羊。
提问2、:“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A:“它们头上的角不一样,小羊没有角,羊妈妈有两只小小的角,羊爸爸有两只很长的角。”
幼儿B:“他们的身上衣服不一样,小羊穿的是裙子,还有两只羊没有穿裙子,他们穿的是裤子。”
幼儿C:“他们衣服的颜色也不一样,小羊穿的是红色衣服,一只大羊穿的是蓝色衣服,一只最大的羊穿的是黄色衣服。
幼儿D:“一只是小,还有两只羊长的大。”
老师问:“哪只最大呢?”幼儿D:“羊爸爸。”
老师取下中间的那只羊同另外两只羊比较,让孩子知道这只不大也不小的羊,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中羊。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孩子理解大、中、小的意思,从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班里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他们不光把羊的不同特征给找了出来,还能从它们身上的衣服颜色来发现不同的地方。最后通过比较,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大、中、小的不同意思。)
二、感知理解通话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图片,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第一次对话部分用放慢速度讲述,到第二次和第三次对话的时候,同样放慢速度,有意识地让孩子跟着一起讲述。)
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幼儿:是《三只羊》的故事。还有一只大灰狼。
老师出示字卡《三只羊》
(评析:小朋友说出题目之后,用字卡的进行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其他一部分小朋友知道故事题目,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小朋友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
2、故事里有谁?
幼儿A:有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还有大灰狼。
幼儿B:山上有个圆圆的洞,一只大灰狼躲在山洞里面,它想吃掉三只羊。
师总结: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3、它们怎么样跟大灰狼说话的?
幼儿A:他们和大灰狼说要去吃草,大灰狼说要吃掉它们。
幼儿B:小羊是轻轻说话的,大灰狼的声音很凶。
师总结: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时候,大灰狼听见它们的脚步声音,它就用恶狠狠的声音问三只羊‘你是谁呀?提示幼儿进行回答:‘我是小羊。’师问‘你来干什么呀?’让孩子答‘我来吃草’师说‘我要吃掉你’……
(评析:这个部分老师放慢速度进行总结,可以加深孩子对故事对话部分的掌握,孩子也显得很有兴致,它可以对接下去要进行的环节提供经验。)
4、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幼儿A:大灰狼摔死了,小羊用头撞它,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它的。
幼儿B:大羊叫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大灰狼就摔死了。
师:“大羊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一起对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噜咕噜摔死了。大灰狼死掉了,三只羊很高兴,你们感到高兴吗?一起为三只羊拍手祝贺吧。”
(评析:借助图片,把小朋友带到故事情节中。能激发小朋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用不同的语调,引起幼儿共鸣,使小朋友不由自主的替小动物担心,并根据第一部分的对话经验,发挥想象,用动物的身份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小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体验,使小朋友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
(评析:孩子们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在讲述过程中,老师不再作为主角进行讲述,把主要任务交给小朋友,用各种暗示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们一起参与讲述,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小朋友讲述的兴趣很高。)
四、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四个在讲述故事时候,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来进行表演。
(评析:听到可以扮演角色,几乎每个孩子都想来演,最后,通过商量,让一个长得高高大大的男孩子扮演大灰狼,另外三个看上去长得比较文静的孩子,让小朋友按高矮顺序给他们分配不同的角色,通过他们民主选评出来扮演角色,小朋友的意见达到了统一,效果也就比较理想。)
五、活动延伸:
师:“他们表演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表演故事吧。”带领孩子出去,到草地上玩游戏。
(评析:第三次教学活动在中,孩子们表现很投入,移动的画面和不同情节的内容,老师运用不同动物的形态和说话的语气,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很快使幼儿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幼儿以故事中动物的身份,主动观察画面内容,切身体会了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心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幼儿积极、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理解,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全掌握了故事的内容,从中也体验到了故事的完满结局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