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课堂实录

时间:2022-07-02 08:24:07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黔之驴课堂实录

  《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这篇文章表明能力与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对付对手的本领,那就不要将自己的才技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以免自取其辱。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黔之驴课堂实录,一起来看一下吧。

黔之驴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

  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

  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

  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

  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

  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

  生:【齐声】驴!

  师:哪里的驴?

  生:【齐声】黔,贵州!

  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黔”怎么读?

  生:【齐声】qián!

  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生:【齐声】读!

  师:对,首先要读。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

  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

  生举手。

  师:女生优先吧。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

  一女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

  一男生朗读课文。

  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

  生笑。

  师: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

  生齐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

  三、分析“驴”的形象

  师:读寓言要抓故事,读故事要抓主要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是什么样的驴?请用自己的习惯标画出哪些语句主要写驴,从哪些方面写驴,写出了一头什么样的驴?

  学生标画。

  师:来交流一下。

  生7:“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一句从虎的角度写驴外表的强大。

  师:外表强大?请推敲怎么表达。

  生8:光从外表还看不出强大。

  师:那就是写外表之大,刚才他说了“以为神”,这句话怎么译?

  生8:把它当作神。

  师:很好,以之为神,从老虎的角度写驴外表之大。

  生9:“驴一鸣,虎大骇”一句从老虎害怕的角度写驴鸣叫声大。

  生10:这一句告诉我们,因为贵州本来没有驴子,所以驴一叫,老虎就怕了。

  师:请注意围绕如何写驴这一核心话题思考!

  生11:“驴不胜怒,蹄之。”一句中显示了驴脾气的暴躁。

  师:这能看出驴脾气暴躁,“不胜怒”是什么意思,能译一下吗?

  生11:禁不住愤怒。

  生12:这句也可看出驴没有真才实学却自以为是。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生12:从“蹄之”。

  师:蹄不也是一种本领吗?怎么说它没有真才实学啊?

  生13:我来补充,“不胜怒,蹄之”,驴忍不住发怒了,但它除了蹄,实在没有其它强大的本领了。

  师:很对,文中还有一句与之意思相似的句子,你能找一下吗?

  生13:“觉无异能者。”

  师:谁觉?

  生:【齐声】老虎!

  师:对,你们看鸣、蹄这些本领确非异能,表明驴确实没什么真本领。

  师:还有写驴的地方吗?谁注意过第一句话,“黔无驴”不也是在写驴吗?

  生点头。

  师:这驴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生14:从外地来的,是船载以入。

  师:“船载”是什么意思?

  生14:用船运过来。

  师:译得好,这不就是写驴的来历吗?

  师:读寓言要特别注意主角的结局,我们还不得不关注驴的下场,这很重要!文中哪句是写驴的结局?

  生:【齐声】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师:这句话还是从老虎的角度来写驴,如果从驴的角度考虑该怎么说呢?

  生15:驴被咬断了喉咙,吃光了肉。

  师:好的,那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生16:驴无异能。

  师:这个问题一下回答蛮难的,待会再往深处想,我们先从前人说过的成语来看看。

  生17:黔驴技穷。

  生18:黔驴之技。

  生19:外强中干。

  师:“外强中干”是否出自本文还需考证,但用在这里很贴切。

  生20:庞然大物,工于心计。

  师:成语积累很丰富,“工于心计”形容老虎也很贴切,但是否语出此处同样得考证。

  师:“庞然大物”在什么情况下用?姚明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简直是庞然大物。这个例子行吗?

  生21:不行,“庞然大物”不能形容人。

  师:好,有想法,但想法不一定对。请联系驴的遭遇,再看看可以形容人吗?

  生22:能,“庞然大物”形容表面强大却没有真正能力的对象。

  四、分析“虎”的形象

  师:对,驴的故事就大致读到这里。刚才有个问题同学们很为难,事实上作者的大量笔墨并没有用在驴身上,而用在老虎身上,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是一头怎样的虎。

  生23:老虎是胜利者。

  生24:但老虎一开始怕驴。

  师:从文中找依据说说。

  生24:“以为神”、“大骇”、“远遁”、“甚恐”。

  师:找的好。

  生25:老虎工于心计,它慢慢了解,慢慢适应驴。

  师:也从文中找依据说说。

  生25:“稍出近之”、“又近出前后”、“稍近益狎”,老虎一步一步在试探,表明它工于心计。

  师:说得真好。刚才古人读《黔之驴》从驴的角度概括了很多成语,我们能不能从老虎身上也概括几个词,可能以后会成为成语,同学们能试试吗?

  生26:黔虎之智。

  生27:黔虎识驴。

  五、分别从驴和虎的角度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概括的真好。那学了驴、虎的故事,下面就来讲故事,小时候我们讲故事怎么开头的?

  生:【齐声】很久很久以前……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注意可以有自己的语言但不能脱离原文。

  生讲述故事。

  师:这位同学注意了故事性,但有个细节,驴到底踢到老虎没有啊?

  生28:没有踢到,老虎是很机智的。

  师:我们再把讲故事的要求提高一点,分别用虎和驴的口气来讲,挑战一下吗?

  一男生以驴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讲得很生动,故事性强。对方言的感情也挺深,味道不错!

  生笑。

  一女生以虎的口气讲述故事。

  师:也不错,把老虎的心理表现得很细腻,层次分明。故事讲完了,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生迟疑。

  四、探究故事的深层寓意

  师:老虎的故事比驴的故事生动全面,那课题怎么是黔之驴,不是黔之虎呢?

  生29:是用黔驴反衬黔虎的聪明机智。

  生30:柳宗元借驴讽刺当时昏庸无能的官员。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深刻,学古文要知人论世,从当时的背景出发,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代,朝中很多官员地位显赫却无多少本领,作者就借驴讽刺朝廷中那些位高权重却昏庸无能的大臣们。同学们以后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也可以联想到这头黔之驴!

  生:【齐声】好!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大家都不喜欢驴,老师有些疑问,有人喜欢驴吗?

  生31:现实生活中驴还是很有用的。

  师:老师也喜欢驴,它勤劳踏实可爱,不工于心计,北方人家里的驴都是宝,帮人拉磨拉车。而文中的驴是说“至则无可用”,不是说驴没有用,这怎么理解?

  生32:没有把驴放到该放的地方,这驴就没有用了。

  师:人如果这样,恐怕结局也如此啊!那到底是谁导致了这个悲剧呢?

  生:【齐声】好事者!

  师:柳宗元不敢讽刺好事者,好事者是谁啊?

  生33:是当时的皇帝。

  师:那前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解决了,黔之驴的悲剧是因为好事者的无事生非,能从好事者的角度概括一个词语给后世留下些教训,来尝试一下。

  师生:【齐声】载驴入黔!

  师:一起记住这个悲剧故事的教训吧,同学们长大以后可不能做这样的事啊!

  生点头。

  五、结课

  师: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寓言,知道了关于驴、虎和好事者的三个故事,懂得了古人概括和我们自己概括的八个成语,明白了一些道理,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