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课堂实录

时间:2022-07-02 09:28:01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叶公好龙课堂实录

  “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下面是关于叶公好龙课堂实录的内容,欢迎阅读!

叶公好龙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我们昨天学习了文言文《叶公好龙》,谁来背诵一下?

  生:(背诵)“叶公子高”(其他同学小声附和背诵)

  师:我们还学习了文言文的学法,我们来回顾一下,哪个孩子来说说文言文的学法?

  生:(迅速翻开书本的笔记)我们要读通课文,再理解它的意思,还要明义,最后背诵。

  师:呵,毛西岭很聪明,能够通过查看笔记来回顾学习的内容。那好,我们一起再来看看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步骤。(PPT出示文言文的基本学法:读通-理解-明义-背诵)

  师:孩子们是不是觉得我们已经学完了《叶公好龙》?那我们今天学什么呢?其实,很多历史故事、寓言故事都有出处,不是后人杜撰出来的,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完整版的《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出自汉代刘向编著的《新序杂事五》,(PPT出示原文)《叶公好龙》只摘取了中间部分,现在我们补上它的前面和后面部分,孩子们想不想学一学啊?

  生:点头,微笑。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来挑战一下自己,既然孩子们已经学习了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步骤,那我们就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来试着学习这篇文章的前面和后面部分。金钥匙第一步,读通。对于文中一些较难的字,老师已经注上了拼音,来自己读一读,把字音读准。

  生:(刚开始学生各自小声读,逐渐变成全班一起读了。)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课文

  师:很好,不仅把字音读准,而且一些地方的断句也读出来来了,比较流利,有了一点读古文的感觉。那些孩子来读给大家听听,试着读流利一点。

  生:(流利朗读前部分)“子张好龙也”

  师:呵呵,语速稍快了一点,为了读流利有点急了,“欲速则不达”,不用那么急的,那个同学读最后部分。

  生:朗读“今臣敢托而去”

  师:这样的语速就比较好了,好,看来孩子们很能干,很快就把古文读通了,下面我们还有很多次读的机会,接下来该怎么学习了?

  生:理解

  师:好的,我们来理解一下。(PPT出示理解文言文的金钥匙)我们还是回顾一下文言文的理解方法,首先是看注释,为什么要看注释呢?

  生:因为文言文中的很多字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有很大的区别。

  师:对,例如《叶公好龙》里的?

  生:“施”在古文中读yi意思也不一样

  师:对,不仅字音完全不同,意思也不一样,这个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延伸”。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所以我们首先不要用现在的意思去理解文言文,一定是先看他提供的注释,然后才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理解出大意。如果这两种方法都还不能让自己比较清晰地理解呢?

  生:我们就要查找资料。

  师:对,查资料,上网查,在相关的书上查,今后还可以学着查专业的古汉语辞典之类的工具书。总之,这些方法是我们小学阶段通常使用的方法。我们现在就来理解一下课文。老师已经提供了一些字的注释,请你试着理解一下。哦,再为你们提供一点小资料: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的国君;子张:孔子的学生;《新序杂事五》:汉朝刘向编辑,书中记述了许多历史故事。

  生:自学理解。

  师:和你的同桌合作,试着一句一句用自己的话说出意思。

  生:同桌合作,交流。

  师:来,我们全班交流一下,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第一句,谁来?

  生:子张去见鲁哀公,过了七天,鲁哀公都不搭理他。

  师:很好,非常流利,“礼”的意思是接见,你说的“搭理”也大同小异。接着第二句“托仆夫而去”

  生:就叫仆人去。

  师:谁叫仆人去?

  生:子张让他的仆人去。

  师:去干什么啊?

  生:去见鲁哀公,并要给他说。

  师:嗯,很好,古文凝练,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要联系上下文来,进行一些适当的补充,孩子们已理解得很好了,这里是子张让他的仆人或者是派遣都可以,去见鲁哀公。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ɡòu),百舍(shè)重趼(jiǎn),不敢休息以见君。”这个句子较长,我们慢慢理解。注意看看注释。

  生:我听说你很喜欢知识分子,因此从千里之外赶来。

  师:喜欢知识分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臣闻君好士。

  师:好的意思就是?

  生:喜欢。

  师:“士”也指人才。

  生:我冒着风沙呃

  师:孩子们,想想这个句子中“百舍重茧”是什么意思?联系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百舍在这里是一种?

  生:不是真的指有百舍,而是指很远的路程。

  师:对,这里是虚指,指很远的路程,他经历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他走了很远的路,脚上都

  师:看注释,“趼”通“茧”脚上都长起很多茧了,形容?

  生:很辛苦,历尽了千辛万苦。

  师:对,为了见鲁哀公,子张千里迢迢,不辞辛劳。为什么他要这样?用文中原句回答。

  生:臣闻君好士

  师:“不敢休息以见君。”怎么讲?

  生:都不敢休息了。

  师:夜以继日地赶路,可见见鲁哀公的心情是多么的急迫。好,理解到这里,大意弄懂了吧。子张那样辛苦,结果如何呢?读读

  生:七日而君不礼

  师:谁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生:七天了,你都不接见我,你喜欢人才,就好像叶公喜欢龙一样。

  师:非常棒。中间部分,是我们学过的《叶公好龙》略去理解,背诵。

  生:背诵

  师:理解最后部分就容易多了,“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谁来说说?

  生:我现在听说您喜欢人才,所以不远千里来见您,可是你七天都不接见我。您并不是真正的喜欢人才,而是喜欢像人才而不是人才的人。

  师:大家赞同吗?

  生:赞同

  师:很厉害啊,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的意思说得很清楚了。最后一句很难,老师给大家讲讲(PPT出示小资料:诗:就是《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数是民歌。“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个人在他一生中能有几个人能真正珍藏于心中,不知在何时才能忘却呢。)

  师:请一个孩子读读小资料。

  生:大声朗读:“诗就是《诗经》”

  师:这一句是子张引用《诗经》里的一个句子,也是子张对这件事发表的议论吧。看看,这篇文章如果延伸,东西很多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他一生中能有几个人能真正珍藏于心中,不知在何时才能忘却呢”子张用在这里,我们不妨这样去理解:子张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能够有几个人能珍藏于心,而且不忘掉他。一辈子能够遇到几个真正懂得相互欣赏的知己,并永远珍藏于心啊?子张发出了他的感叹,所以说“敢托而去”,怎样理解“敢托而去”?

  生:我要离开了。

  师:是的,知己难寻,这样的国君,离开也罢!看来,今天大家的学习能力已经让我惊讶了,我们带着理解再次朗读原文。我相信,现在你的朗读,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然断句,读得更流利。请——

  生:(朗读全文)“子张”

  师:谈谈你的体会吧,我想,理解了原文后,你的感受肯定会不一样。先想一想,也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小组或同桌交流)

  师:谁来谈谈

  生:我觉得鲁哀公表里不一。

  生:我觉得鲁哀公并不是一个真的喜欢人才的国君。

  师:哦,都在说鲁哀公啊?不谈叶公了?在学《叶公好龙》的时候,不是都说叶公口是心非吗?

  生:作者是想用叶公好龙的故事批评鲁哀公吧!

  师:你觉得这篇文章真正的不是写叶公,而是——?

  生:真正写的是鲁哀公。

  师:子张说话很有艺术,不好直接批评鲁哀公,所以就用叶公好龙的事例来说鲁哀公不识人才,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在这里,孩子们觉得“子张”和“龙”有没有什么关系?

  生:子张觉得自己就是龙。

  师:呵呵,很好的理解。回到我们的单元主题“龙”,在“龙文化”中,其中“龙”喻人才是其中一个元素,这个隐喻还体现在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例如?谁能想到这样的成语?

  生:望子成龙

  师:很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杰出的人才,成龙成凤,还有吗?

  生:(沉默)

  师: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人中之龙”,还有“卧虎藏龙”,怎么理解“卧虎藏龙”?

  生:是指没有被发现的人才。

  师:很好,没有显露出来的人才,我们说他是“卧虎藏龙”。龙文化含义丰厚,子张可能也在以“龙”自喻,可是他没有遇到赏识他人,说以离开了鲁哀公。看来在这个故事中,叶公很冤的,历史上是有叶公这个人的,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叶公,我们三言两语,来谈谈叶公。

  生:(拿着打印的资料念起来,结结巴巴)叶公,字

  师:我们要把搜集的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抓取其中的一两点,简要交流。

  生:(仍然拿着资料念)叶公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来再交流。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