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新方式运营的传统文化传习所
在淮海中路宋庆龄故居旁,有一栋黑黄两色勾勒的洋房,黑底黄字的匾额上书:“幽篁里”。走进去,满眼山茶花正在一池碧水边怒放。在洋房里开办的这一传习琴棋书画的场所,正是古琴的上海市“非遗”传承点:“幽篁古韵文化会所”。与众不同的是,这是一群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以基金会方式运营的传统文化传习所。
琴棋书画俱全
“幽篁里”这个名字,取自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据这里的主人杨致俭介绍,“幽篁”的本意为“幽静的竹林”,把它作为传统文化传习所的名称,是“诗意的借代”。这幢三层洋房里汇聚了传统文化中的“四艺”——琴棋书画,一楼为两间古琴教室、二楼是围(象)棋和书法、绘画教室。三楼为小型聚会、表演场所。洞箫因与“竹”和传统文人气质契合,也被纳入了课程。摩纳哥王妃夏琳前两天刚来此地聆听古琴、观摩书法。虽然她在中国逗留的时间仅为27小时,但是执意前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满墙的照片则透露了“幕后高人”的真容:古琴演奏家李祥霆、京剧学者翁思再等。据介绍,为了扩大传统文化的受益面,有兴趣者可以免费“租”琴,支付古琴押金约三五千元后,拿琴回家弹奏。
推广形式多样
“幽篁里”只是一个“据点”。早在2008年挂牌之前,这个团队就通过举办古琴新年音乐会、送课程到中小学幼儿园等方式,推广传统文化。
今年的古琴新年音乐会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邀请了国内顶级古琴大师前来演奏。平时,他们还主动上门,把古琴课送到南洋模范中学和乌南幼儿园。全国优秀青少年古筝音乐会也是他们资助的项目。此外,他们还花20万元,为市群艺馆捐赠了一个古琴教室,并开办讲座活动,让社区居民免费获得古琴知识。目前,仅登记在册的古琴爱好者就有三五千人。
基金运作助推
能够有此大手笔的投入、非一般的视野,是因为推进此事的团队,多由30岁左右、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又热爱传统文化的各行业精英构成。去年底这支团队又“升格”为“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杨致俭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本业是房地产。秘书长曹怡玲则是同济大学德语系的高材生,留学德国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国承担了“幽篁里”的具体管理工作。他们坦言,正由于团队中有各行各业的青年精英参与,才不会让古琴教学停留在“私塾式的古琴馆”这一层面,而是“以法律形式,走专业道路,真正保护古琴等文化遗产”。
【以新方式运营的传统文化传习所】相关文章:
新媒体运营述职报告03-25
新媒体运营实习报告02-20
教育方式应契合所育之人作文08-01
情人节新独特的求婚方式07-04
传统文化素养培育方式研究论文07-04
新媒体运营工作总结05-20
新媒体运营培训心得体会05-09
新媒体运营年终总结07-05
小米是否创造了一种新的建设品牌的方式?07-10
还要看重传统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