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做守望古镇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小学老师
图为王晟在思考古镇文化。
一个千年古镇,一名来自基层的小学数学老师,他们之间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数年来,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东风小学教师王晟基于对乡土的热爱,业余自觉记录、保护本地文化遗产,和每一个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一样,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的民间力量中,成为一位身体力行者。
十几年坚守只为把“根”留住
今年42岁的王晟家在当地属于没落大户,双亲都受过教育,母亲70岁了,至今爱画梅兰竹菊和大写意的国画。王晟受父母熏陶,读着典籍长大,好写诗词散文。
那时,王晟并不知道,精神上的事情,可以是他打小看不腻的胜芳花会、听不够的夯歌号子和老百姓几百年不曾更变的老传统和老日子。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居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古民俗的存留地。直到2009年遇到非遗学者苑利,被胜芳民俗震惊的苑利告诉他,“你生长在一个文化富矿里啊!”
自从接触到田野调查的人类学者和民俗学者,王晟对自我的要求开始向一个民间学者靠拢。他每天晚上固定读书两个小时,写作一个小时,并发表了多篇文章。
身体力行唤醒传统艺术之美
胜芳民间文化面临的问题是全国大部门地区民间文化现状的一个缩影——部分民俗文化已经陆续消失,有的艺人改行,也缺少年轻人传承。王晟永远忘不了的,是2007年他探访的一位七十多岁的当地夯歌老人。
老人会唱百多段当地民歌,还会花会里高跷会的唱段。随着居住方式的改变,靠人力砸夯的习俗,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了几十年,夯歌即将消失。当时,由于未带录音工具,他和老人约定下次见面。工作繁忙,一拖半年,老师傅已经到了肝癌晚期,优美曲调成为绝响。
“作为胜芳人,对胜芳的民间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文化调查,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责任、有义务来做这些事情。”王晟说。为了不让悲剧再次上演,王晟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开始对胜芳民间文化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
几年下来,他整理出五六万字的文字材料,还有时长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录像和录音。2010年起,他做了更细致的田野调查。2012年开始,他给镇上的老人做口述史,重点记录1937年之前的胜芳社会生活。本地的非遗项目整理也一并完成,整理出了22万字的素材。
除了做民间文化调查,在胜芳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面,王晟积极联系帮一些花会寻找学员,希望他们将胜芳民间文化传承下去。“留住年轻人才能留住传承,人流出去了,家乡就变成了真空的。”身为一个基层的小学老师,王晟数年来为胜芳的非遗项目努力不怠,包括寻找接班人。
2011年,跨鼓老会收徒。在王晟的帮助下,24名本镇学生以传统方式入会——他们举行了传统的拜师仪式,遵守会中规矩,逢周六、周日下午两点,到会中学习钹舞和敲鼓。
【做守望古镇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小学老师】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传承作文03-14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作文03-01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感悟09-23
传承传统文化的作文06-25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07-06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11-06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02-04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04-02
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演讲05-11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