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重要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重要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重要性
弘扬传统文化,应该是全社会的事
“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让学生喜爱和接受。”业内人士表示:“进入校本课程,且长期开设,才能够慢慢地营造氛围,取得育人效果。”采访发现,目前锡城中小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与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除了个别学校倾注力量坚持做一项特色以外,基本都以短期课程和单次活动为主,究其原因,无外乎在于师资短缺。“我们也想开设一些地方传统文化课程,但没有教师和教材,我们也无从下手。”一位小学校长说。
对此,蒋伟民说,想要从教师中挖掘专业人才来给学生授课恐怕难度较大,还不如打开校门,把专业人士请进来。辅仁高中采用和无锡非遗工作室合作的手段,保证了师资,而学校也将组织青年教师旁听这些课程,希望能自己培养一批传统文化教师。一女中校长康立为认为:“现在的传统文化团体或者专业人士,也面临着青年群众基础丧失的危险,因此他们也希望能够和学校开展长期合作,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寻找合适的接班人,学校可以放开眼界与手脚,开展合作,借用资源开放办学。”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应该只停留在个别项目引进上,而是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比如语文和德育课。“这些课程中本来就有传统经典方面的内容,相关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和传授,在教学中注重发散,在潜移默化中也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季敏霞认为,除此之外,全社会都应该努力营造尊重传统的氛围。“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朝一夕的事,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抢救保护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青年一代首先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不仅要自觉从书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懂得中华传统民俗、习惯,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实质和民族的利益所在。说到底,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发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传统文化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与王朝政治或社会理想相关联。一部陈旧老书,一部古代文学经典,披散着历史的灰尘,脱落于现代社会,特别是易中天、于丹等当代大家以古人圣贤道理为原料,深人浅出地将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及其生活紧密结合,使老百姓入心人胃,并给大众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鲜活的实际问题以启示,而且能与实际生活中为人处事的经验总结相验证,也能给受过创伤者的心灵以抚慰,提升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品位,开阔着人们的眼界与胸怀,在诊译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了构造民族心理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并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根本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和“血脉”,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消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历经世代传承,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转换,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四)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
纵观中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都形成了一整套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必须格守的准则,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仪表,并对中华民族的人格追求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儒家的修身理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教育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是造就中华礼仪之帮、文明古国美誉的重要条件。儒家文化中的“学而知之”、“自强不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系列思想和精神主张,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奋勇前进。也正是胸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国人民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现代社会文明的今天,其现实意义仍不可忽视,更需要在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丰富现代德育理论,弘扬优秀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中国的持续昌盛。在日益兴旺发达的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为实现和平掘起、发达文明提供支撑的基本条件。
(五)传统文化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重要思想源泉
在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大融合的重要力量,包括恢复古代奥林匹克竞技在内的欧洲“文艺复兴”是在吸取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完成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兼容性,对外来文化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推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合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助推器”。
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和平思想中的“贵和”、“持中”,看重和谐,坚持中道,是与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代表的世界大同思想一脉相承的,北宋时期的学者张载概括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中国文化精神,成为建立和谐国家、和谐世界的思想源泉。当今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遍及全球不少国家的中国孔子学院的兴起,必将增强、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感染力,并对实现世界大融合,推动全球各国的友好交往与和平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重要性】相关文章: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11-13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07-02
弘扬传统文化07-04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7篇11-13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7篇)11-13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精选7篇)11-1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07-02
弘扬传统文化标语08-13
弘扬传统文化任重道远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