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之路

时间:2022-07-02 12:20:23 手工DIY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谈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之路

  58岁的布鲁诺腰间系着一条黑色围裙,慢慢地翻看着一本老旧的手工装饰品行业年鉴。“看,1946年的时候,巴黎有几百家时尚装饰品手工作坊,喏,1963年,不到50家,现在呢,我是最后一个独立手工工匠喽!”老人耸耸肩,无奈地叹道。他的头顶上方,是用细线悬挂的几朵白色牡丹绸花,据说这是卡地亚定制的,牡丹花旁还有几朵金色绸花,那是给香奈儿的。布鲁诺四周有几只五斗橱,橱子里装的全是祖传的制花工具:凿子、锥子、刻刀……这些传统的工具支撑着巴黎最后的手工作坊。时装店云集的购物街就是这些手工作坊的聚集之地,布鲁诺的小店就坐落在购物街旁的一幢3层小楼里。店里的纸箱中装的全是绸花和羽毛制品,有逼真的鱼鳍、公鸡的颈羽、鹅卵型的项链……布鲁诺又为我们拉开一个抽屉,里面有许多小巧的水果模型,香蕉、覆盆子、葡萄等等,而且每一只水果上都还带着梗,它们会在时尚的帽子上组成一顿水果宴。“现在,这些东西都是从中国进口了。我也知道自己该退休了,可就是放不下呀!”布鲁诺笑了笑,用力关上抽屉,“它们多美啊!”

  30年时间里,手工工匠的生存环境被彻底颠覆。20世纪80年代以前,时尚追求的是极尽奢华,然而海湾战争和随后建立起的新经济格局为法国时尚业的奢华之路画上了句点。工厂外迁、极简主义以及大型奢侈品集团的收购风潮使得众多为时尚产品提供装饰物的手工作坊关门停业,最后只剩几家名气比较大的得以幸存。这些幸存下来的作坊日子也不轻松。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奢侈品企业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扩张市场,所以它们全然不会顾及手工饰品生产者的工作节奏。创作价值被忽视、工期苛刻再加上时常被拖欠工款,手工工匠们肚子里满是倒不出的苦水。“过去,我们会直接和于贝尔?德?纪梵希先生、皮尔?卡丹先生见面,”布鲁诺回忆说,“双方会坐在一起讨论设计方案,他们很清楚我们的特长和难处。现在可好,像踢足球一样,一大堆职业经理人守在门前,做什么都要挨个经过他们!”安娜?霍格特是法国最后3位制扇师之一,影片《绝代艳后》《再见,我的王后》中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使用的扇子都是出自安娜?霍格特之手。回忆起往事,制扇师也是满心忧伤:1985年时,香奈尔艺术总监卡尔?拉格斐给了她一张设计速写,之后便请她自由发挥,“而现在,企业都是由经理人在运作,他们甚至会在看草图之前就让我确定价格!”

  抱怨归抱怨,手工工匠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弃他们赖以谋生的手艺。他们当中不缺乏有想法的艺术家,琢磨着靠自己的创意和手艺打开一片新市场。制帽师桑德里娜?布尔格就是个成功的范例。一直为香奈儿、华伦天奴、蒂埃里?穆勒、海尔姆特?朗做供货商的她在2002年开了一家自己的帽店,店中所有帽子都由她亲手制作,帽子的平均售价高达1500欧元。还有皮革师瑟奇?阿莫鲁索,他店里的包都是用料考究的订制品,顾客至少要等待3到6个月才能拿到预订的皮包。手工作坊依靠高端定制路线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培养了主要由海外富人构成的特殊客户群。“手工作坊不是没有出路!经济危机过后,人们的消费思路已经慢慢从‘买得多’转变为‘买得精’。手工工匠想要生存,就必须跟上时代,”法国国家艺术行业协会会长玛丽?伊莲娜?费蒙说,“手工工艺制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非常大,且不说富人阶层,单就中产阶级而言,对这种既个性又有意义的消费方式心驰神往的人就不在少数。”尽管如此,可还是有不少手工作坊难以维持生存。

  “做我们这行的哪里有什么抱怨的资本呀!没活干?那就是你手艺不好!而且我们都是铁人,做起活来根本不知道累。”羽饰师艾米丽?穆塔尔话中带刺。艾米丽在自己的公寓里辟出了一间10平米的工作室,工作室的窗户已经被封死,因为风是羽饰师的大忌。两年前,艾米丽决定要靠单纯的艺术创作生活,她制作的几副贝壳纹饰长筒手套被几位准新娘以每副700欧元的价格购走。“只有我自己知道花在这些作品上的时间有多长,但是我不愿意去计较工时,因为这个行业的工时是个复合体,与顾客交流、设计、选材、塑形、上胶、成型、风干……哪一项不是作品的一部分?”艾米丽一边叹气,一边拿出纱制的护胸内衬,她先是把孔雀的羽毛剪成细末,然后再一点一点地贴到内衬上。羽毛经过艾米丽的双手之后,艳俗一面立即消失,只留下迷人的橙红色。“我们之所以在坚持,完全是出于对这门手艺的热爱。如果想要挣钱,那么早就该转行了。”

  手工制造如此令人着迷,但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少得可怜。整个奢侈品行业中,只有成衣制造和香水业能在萧条的经济状况下保持不错的销售业绩。不过归根结底,成衣靠的是品牌,品牌靠的是形象,形象的塑造师是制造商品的手工工匠。2011年,爱马仕旗下的手工工匠达到了4000人,爱马仕特意为此举办了一次手工作品展,并借机大力宣传自己的手工钟表、手工首饰和手工皮具。路易?威登也毫不示弱,动辄组织一次手工作坊开放日。

  吉尔先生像位巡视中的学监一样漫不经心地摊了摊手:“这里所有人都是我雇来的。”2003年,丽派朵(Repetto)芭蕾舞鞋工厂刚刚从破产的危险中解脱,当时工厂里只有不到30名员工。10年后,丽派朵的员工数量增长到了16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失业工人经过丽派朵的职业培训进入工厂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厂长保罗?吉尔找到了一位会反缝芭蕾舞鞋的老匠人。反缝芭蕾舞鞋是丽派朵的品牌标志。为了保证舞者脚趾的舒适度,舞鞋缝合后会被再翻过来,使缝合边朝外,然后经过老师傅的加工,舞鞋所有的阵脚就都被掩藏起来了。

  现在的丽派朵在法国有将近20家店铺,在国外有50余家。缝舞鞋的线产自意大利,配件来自突尼斯。“不可能全部工艺都在法国本土完成,100%法国制造并不现实。”丽派朵执行总裁约翰?马克?戈谢说。“但是企业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如果每家企业都能把10%的生产过程放回国内,法国的失业率就会大大降低。”

  构思全新经济模式的企业家不在少数:用一门技艺,带动一串在本土和海外共同完成的生产。这种模式或许就是在保护手工技艺的同时,保障时尚奢侈品业发展的一剂良药。

【简谈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之路】相关文章:

简谈我是如何运用国学的知识在面试中看人的07-13

简谈民办高校教学秘书的汇报联络商量论文07-03

手工艺协会总结07-05

手工艺品作文06-18

手工艺大赛通讯稿01-28

手工艺术协会工作总结07-05

书法之路02-15

云南红河苗族手工艺技艺介绍07-04

手工艺大赛通讯稿2篇06-12

求昆明手工艺术品兼职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