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

时间:2024-11-06 09:35:56 志华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欢迎阅读!

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

  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甚至“成为和语文数学一样的主课”,这种呼声日渐高涨。在传统文化渐“热”的今天,学校能为传统文化教育做什么,怎么做,这依然是需要认真思量的问题。

  两年多以前,白云新村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就在思考这一课题。“既然没有成法,那就先摸索着做起来吧。”于是,学校请来家长和专家一起来出主意,想办法,确定了将传统文化引进课堂的主线,逐渐渗透到课堂内外的方方面面。

  阎欢老师给记者看了一本学校老师自己钻研编写的手册。她说:“我们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学习诵读国学。这本手册取自《三字经》《弟子规》《千家文》《幼学琼林》等多本国学经典。我们以周为单位,每天一句国学经典语录,并由学生、老师、家长一起来共同打分、总结。通过每天的诵读,这些经典会嵌在学生的脑子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体内。看一看手册,每个孩子的成长情况一目了然。一个学年一本手册,上面不仅有孩子学到的经典,更记录了学生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们或许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上显然还存在着不足。相关人士就曾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面临危机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一些经典名篇淡出课堂、儿童启蒙教材逐渐消失,孩子对古老的东方智慧知之甚少,较多学生对先贤名人不了解。学校在引入项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学生的特点,从学生易于接受、易于产生共鸣的角度出发,尽量选择符合地域特色、学生身心特点的项目。同时在具体操作中也要着力引发学生兴趣。“传统文化进校园选择何种内容与形式,首先要考虑能否激发学生兴趣。”

  为此,白云新村小学下足了功夫。每学年的开始,学校都会迎来新生,白云新村小学会举办隆重的入学仪式,让每个新生在踏入校园生活的第一时间,就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在入学仪式上,我们的校长会给每一个孩子在额头上点上朱砂,这意味着开启智慧之门,正式开蒙。每个孩子都很兴奋,她们童真清澈的大眼睛盯着校长的手,一动不动,是那样认真,同时又是那样的庄重。那一刻,在他们的小小心灵中,会意识到自己与以往不同了。紧接着的开笔式,由老师们教他们写下一个人字。许多孩子可能第一次拿起毛笔,熬上墨汁,在纸卡上写下他们上学后的第一个字——人。这张纸卡,我们老师会仔细地存档,放入他们的小学档案中。”在走入校园的第一时间,学校就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使得接下来的传统文化教育水到渠成,自然到位。

  除了开学仪式、诵读经典,学校还开设了一些校本课,分别是毛笔字课,武术课,曲艺课等等。阎欢老师说:“我们请了一些专业人员为学生们授课。为了适应青年学生的胃口,课程主要以动手体验为主。这些校本课不但减轻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也让他们感到传统文化的面目更‘亲切’。”

  “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让学生喜爱和接受。我们觉得,这些传统文化应该进入校本课程,且长期开设,才能够慢慢地营造氛围,取得育人效果。”阎欢老师对记者说,他们也是刚刚摸索出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果。教育实践是个长期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近年来,大连市白云新村小学将“传统文化进校园”做得风生水起,每一个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点朱砂,开启智慧之门;开笔式,一个个大写的“人”字,这都让孩子们感到新奇的同时,将传统文化也铬印在心间。

  白云新村小学的德育主任阎欢老师对记者说:“学校这两年来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团市委也给学校提供了机会,让我们的水平得到提高和展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渐渐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1.整合课程内容

  融入学科教学: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语文、历史、美术、音乐、体育等各科教学中。例如,在语文课中讲述古代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在历史课上探讨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在美术课上学习传统艺术如国画、剪纸等。

  开发特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茶艺、中医基础、古典文学欣赏等,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

  2.创新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

  数字化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围绕传统文化主题进行项目研究,如调研地方戏曲、制作传统节日手抄报等,既锻炼了研究能力,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实践活动与体验

  传统节日庆典:在学校举办或参与社区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实地考察与交流: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民俗村等,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俗学者等进校园,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授传统技艺。

  4.家校合作

  家庭作业与亲子活动:设计涉及传统文化的家庭作业,如共同完成一幅国画、一起制作传统美食等,促进家庭内部的文化传承。

  家长教育: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普及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5.评估与激励机制

  建立评价体系:将传统文化学习的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展示、汇报、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表彰与奖励:对于在传统文化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课堂】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回归课堂分析范文12-14

论传统文化回归12-17

谈文化的回归与设计的回归12-12

如何开展课堂组织教学06-26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01-15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06-23

谈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03-03

传统文化该如何取舍12-17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06-26

论中职学校课堂应该如何管理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