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目标

时间:2022-02-23 09:31:22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阅读教学目标(通用7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下面小编整理了阅读教学目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阅读教学目标(通用7篇)

  阅读教学目标 篇1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阅读课”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学校阅读教学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图书。

  四、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单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研读、赏读……等读书的方式。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班级的地方课程课以及每天中午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半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指导列出自读提纲。如:

  (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

  (2)做批注;

  (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分层次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阅读教学目标 篇2

  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虽然已经学过拼音,但识字能力有限,但识字还很少,还不能够自己阅读课外读物,需要指导及陪伴。在本学期,教师和家长要多为他们读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下学期继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总体目标:

  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激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量,懂得选择合适的书籍。

  三、具体目标 :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5、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阅读手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伙伴,最佳启迪者和组织者。

  四、具体措施: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目前是课外阅读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宣传动员,初步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初步方法。

  本学期: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喜欢上阅读,还要初步教会学生简单的阅读方法

  1、利用每星期四、五的课外阅读课,给孩子们选择绘本的小故事,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给他们听;

  2、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家也能尽量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逐渐喜欢上阅读;

  3、开展拼读小比赛,在学习拼音以后,教师可设计有趣的情景,让孩子拼读,在拼读中加强认字的意识;

  下学期:

  1、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小交流会,让学生说说阅读感受;

  3、开展小故事会,评比“故事大王”;

  4、开始写配图日记;

  5、期末进行小结,评比读书之星;

  五、阅读进度安排:

  上学期:《西游记》(拼音版)

  《故事大王》(拼音版)

  《寓言故事》(拼音版)

  下学期:《谜语故事》(拼音版)

  《格林童话》(拼音版)

  《安徒生童话》(拼音版)

  阅读教学目标 篇3

  反复阅读了高主任的《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把握及教学建议》,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高主任提到:通过阅读知晓文章的大意,随着年级的增高提出不同的要求,概括是核心。不同年级,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学生还停留在“具象”阶段。初期,读完了文章,脑子里面留下了关于这篇文章所描述内容的形象,但是,还不能够完整地把文章内容叙述下来,需要老师组织、指导学生把课文内容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逐渐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比较完整表述。

  一、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而我所教的是二年级,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文后,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提高学生的随文识字能力和解词能力。

  如我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设计了以“任”、“令”字来统领全篇,先讲解“任”字的字理:由甲骨文演变的过程,识记这个字;接着理解“上任”,从“任”所具有的“聪明能干,能把事情办好”的意思,你觉得,万兽之王得能做什么事才能当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小猴子上任后下了什么令,小动物们的反应是什么,让学生勾画。然后又讲了“令”字的演变过程:令是“命”的本字。令,甲骨文正是因为同学们对“令”字的理解,它是上级向下级授命,作出权威性指示。不得违抗。所以小动物们才会都想当“万兽之王”,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猫头鹰当上“万兽之王”会“神气极了”、 袋鼠当上“万兽之王”会“激动极了”。也就是因为有了同学们对令字的理解,那能让下面的故事情节顺利进展。才能帮助同学们理解小动物们为什么“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也还是“不得不”执行命令。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再如我在教《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后,我班段亦诗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有没有遇到困难?他最后过去了没有?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阅读就是借助语言文字,了解文本表达的意思,从中获得思想认识、相关知识的过程,是借助文本的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辨别、批判、建构自己知识和思想、产生自己情感倾向的过程,是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过程。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引导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阅读教学目标 篇4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例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过程。作者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改进阅读教学进行探索。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个性阅读氛围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一节课学生没有多少时间阅读。其实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审美趣味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造,感受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心理体验”,研究那些未定型的文本层面,填充那些空白,实现学生经验与文本的融合,从而完成文本消费。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才能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二、合作探究,创设学生交流的舞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天地;还要尽量给学生多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多给学生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时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把课堂设置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成果,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开发潜能,都能从活动中、合作中、探究中获得收益。

  三、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阅读教学切入点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是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确认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但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做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吸收。

  1.新课导入走近生活。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可以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新课导入的目的就是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走近生活。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联系生活。

  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更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大胆进行探索。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喜爱。

  3.教学情境设置亲近生活。

  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亲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启发思维。

  四、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

  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因此,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不忘通过和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

  (1)以一些课文为基点,向课外相关文章拓展。①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冰心的《纸船》,可分别将其与席慕容的《乡愁》、泰戈尔的《纸船》作对比阅读。②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拓展。如教学《智取生辰纲》,可以分别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或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相关章节。③以某位作家的某一作品为基点,向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2)教师善于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素材性资源,可以赋予课文新的时代色彩和生命力。例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提问我们身边的现代“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黄山风景区被很多游人喻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但游人对黄山风景区的向往与陶渊明对桃花源的向往有什么不同吗?同样是人间仙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该问题的提问,唤醒了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现实生活一些现象的联想与反思。自然地联想到古今社会制度、背景的不同,使学生能更深地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样由文本联系到生活,又由生活回到文本的领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新理念。

  语文教学要致力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个性阅读氛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品味文字之美;合作探究,创设学生交流的舞台,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开发潜能,都能从活动中、合作中、探究中获得收益;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阅读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同时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和空间。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儿,学生才会有丰厚的收获。

  阅读教学目标 篇5

  一、 文言文的“一体四面”

  我们平常所说的“古文”,指的是古代书面语作品,包括“文言文”和古代白话文。文言文,是以“文言”这种古代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包括先秦时期的作品,以及后世文人模仿先秦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

  (一)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文言有一套相当严格的词汇、语法系统。文言与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上。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前提是学习文言。

  (二)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都是历久传诵的经典名篇。它们既是经世致用的实用文章,又是中国文学中的优秀散文作品。就这些文言文而言,“文章”与“文学”是统一的。

  “文章”是指其功能。有些在当时有明确实用功能,如《陈情表》、《出师表》、《答司马谏议书》等;有些是载道,如《劝学》、《师说》、《病梅馆记》等;有些是言志,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等。言志与载道的作品有游记散文、抒情小品,也有主旋律。学习文言文,实质是体认它们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文学”是指其表现形式。诗歌与散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正宗。而古典散文作品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这两个方面。学习文言文,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是两个重点,目的是“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文道统一”。

  (三)“文化”在文言文中是多层面体现

  文言文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展开:

  1、文言。它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

  2、文言和文言文所体现的传统思维方式。如《劝学》借重比喻论证,《师说》借重类比论证,都体现出偏于感性的民族思维方式。“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它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思维。”

  3、文言文记载着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具体文化内容。这是显见的文化,对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而言,不是主要的方面。

  4、文言文所传达的是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即所言志所载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主要方面。正如朱自清所说:“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学习文言文,最终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二、文言文教学的要领

  (一)着力于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

  文言文“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一体四面,指引着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曾得出如下结论:

  1、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上

  2、学习文言文,实质是体认它们的言志与载道。

  3、学习文言文,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是两个重点。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

  4、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传承与反思。文化的主要方面,是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即所言志所载道。

  这些结论,把我们指引到“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和“所言志所载道”,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文言文阅读的要点,是集中体现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所言志,所载道”。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而这些要落实到理解和感受“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文言。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在文本的教学解读中,找到这样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获取纲举目张的抓手。

  (二)依原则处理文言文的字词

  文言文的字词句,处理原则如下:

  1、放过。文言文中的字词语句,不需要特别处理。这样有两种情况:第一,古今一致,或古今词义直接对应。第二,生僻的难字难句,教科书有浅易注释的。

  2、突出。古今“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文言文阅读教学应予以突出。

  3、 深入。文言文中的有些字词句,光浅表地知道,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有两种情况:第一,集中作者情意和思想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第二,需要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具体感受的字词语句。

  4、分离。语文课程标准所列的文言文常用字词,以及一些句法,是要求学生在“古代汉语”意义上掌握的,在文言文阅读测试中出现频率较高。

  (三)重视文言知识的应用价值

  文言文阅读教学,当然需要学习文言的知识。适当地引入一些文言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获得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讲解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要防止为“讲知识”而“讲知识”的倾向。

  (四)适时适地使用“翻译”方法

  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这是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方法。适时适地使用,可以促成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适时适地,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把文言文语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翻译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翻译加深对文言和文言文的理解。

  2、多数情况下,对重要字词作解析即可,不必整句整段作翻译。

  3、需要翻译的地方,往往是文言特殊句法的语句。

  4、对需要“深入”处理的语句,翻译至多只是个教学的起点,往往无需翻译(也翻译不出)。有时,翻译了反而有害。

  (五)强调“诵读”,意在玩味

  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与“背诵”是两项有区别的学习活动。

  诵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让读者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诵读”的要义,是“得他滋味”(朱熹语)“诵读”重在“味”重在“玩”,“须是沉潜讽咏《咀嚼滋味,方有所益”

  “诵读”包含“背诵”,但能背出,不等于“诵读”;“诵读”也不一定要延伸到“默写出”。“诵读‘与记背、默写有联系,但不完全是一回事。滋味索然,仅得其声音、得其字形,不是真正意义的“诵读”。

  阅读教学目标 篇6

  小学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独立阅读能力,一定的读书量,一定的积累量,再加上良好的兴趣和习惯。我觉得把这几条落实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是高效的。

  如何明确目标,让阅读更具实效性:

  1、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2、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那种把语文教学目标分割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贴标签式的表述法,人为地将三维目标进行分割,会对语文教学造成严重的伤害。 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细化课时目标。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在一定的学段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上一级目标制约下一级目标,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只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每个个体运用自我的期待视野同文本撞击的过程。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教师和文本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的独到发现,想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想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好,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和老师对话的“底气”。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地接受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文化的积淀还不足,认识的能力还不强,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障碍,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4.有效地朗读。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共同追求。只要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制定明确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加强朗读训练等,一定会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目标 篇7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些语言积累,还掌握了初步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形象思维依然丰富的同时,逻辑思维也正逐渐形成,开始为迈向第二学段做着各种知识、情感、能力的准备。教学中,我们既要落实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要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为他们在第二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下面就如何开展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识字 指导写字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识字与写字。本年级要认识850个常用字,写650个。教学要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具体的识字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识字。随文识字,是其主要的识字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理解字词的意思,建立字词在音、形、义的统一联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要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要重视发现规律,抓住重点,示范写典型字,教给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要讲求写字质量。

  二、重视朗读指导

  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落实朗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面,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历由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的练读过程;第二,朗读训练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要体现渐进的过程(如,初读课文,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画出生字;再读课文,画出不懂得词句,提出疑难问题……)。第三,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一堂成功的阅读课,教师必定在朗读上花过一定的心思。在什么时候较适宜采取集体朗读,什么时候应该个别指名读更合适,有时可以分小组读,有时也可以选角色读,甚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能激发对朗读的兴趣。最后,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请你结合自己的朗读体验说说喜欢这一段的原因,谈谈课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找找令你感动的地方,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三、要注重加强默读训练

  朗读有利于表达,默读有利于思考。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有了默读训练,学习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默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四、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课文,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通过圈点细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要逐步培养“一边读,一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学习《泉水》第二自然段,初读后,孩子的感受可能只是停留在“泉水欢迎姐姐来打水”这一层面上。如果细细品读,泉水的自豪溢于言表(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泉水的无私也表现得很突出(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怎么引导孩子深入体悟呢?可以先划出泉水说的话,自己读一读,圈出不理解的词,再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的意思,这其实是在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读书,从而感受“泉水很多”的特点;然后再读整句,说说从泉水姐姐的话里听出了什么?把感受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一步一步将阅读逐步引向深入,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年级的阅读教学除了要理解词句,还要过渡到简单的段的教学。要让学生说说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这几句话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把“如何读懂有相互关联的几句话或一段话”作为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我是什么》的前两个自然段时,就可以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了什么。然后教师适时小结并指出第一二自然段就是围绕“我会变”这句话来写的。这样既培养了初步的概括能力,又为向中年级过渡理解段篇的教学打基础。

  五、注重积累语言,培养语文的实践性

  阅读教学要注重积累语言。要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的篇章;要通过摘抄,积累好词佳句。以达到“厚积薄发”目的。

  阅读教学还要注意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如:教学《动手试试看》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学完课文《雷雨》,可以 让学生写一写观察日记。这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六、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二年级的小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还是有限的,甚至有时还是偏颇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初读课文,有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要学习小枣树的谦虚,不要学小柳树的骄傲。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引领,让学生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特点即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有感性的认识,又要对他们的不同表现做前后对比。让学生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学会平和地面对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

  又如:在教学《丑小鸭.》时,当学生们沉浸于同情丑小鸭的悲惨命运时,教师也不要忘了挖掘丑小鸭身上的“正能量”。简单的一句话:是呀,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我想这比“逆境中要学会坚强”的大道理更有说服力,比一堂空洞的生命教育课更有感染力。

  七、加强课内,延伸课外

  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5万字。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要努力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课堂上要以文本作为中介,通过文本的启发,拓展语文学习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师可通过一篇带多篇,引导并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语言生动浅显的童话、故事等课外读物。要有意识地表扬喜爱看书的学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学生阅读,还要参与到课外阅读的讨论中。如:书里哪个人物最有趣?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是事?或者说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生活现象......逐步让他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努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总之,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课外相互配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阅读教学目标】相关文章:

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09-27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10-06

绘本阅读教学现状11-15

什么是群文阅读教学04-17

阅读教学有哪些理念11-25

阅读教学研究现状04-12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11-03

小学阅读教学教育随笔11-29

绘本阅读教学设计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