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时间:2022-07-02 16:37:55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各个老师共同探讨的话题,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相关,供大家阅读参考。

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1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浓厚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要潜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段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能抓住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其次,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是哪里?”等,使学生有目的阅读。但要注意到,提出的阅读要求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引起学生浮躁;最后,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如可以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为学习课文内容和养成阅读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2、朗读默读结合,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在进行学生语文阅读训练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朗读和默读相互结合,对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朗读还有利于理解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而默读要求阅读速度快,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含义和作者感情进行深入思考,能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各种语言的法则规律、手法技巧。在教学中需要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抒情性较强的语言以朗读为主,叙事性较强的语言可以默读为主;同时,在学生阅读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指导目标进行朗读训练,围绕“理解——体会——吸收运用”这三个指导目标进行默读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懂阅读,会阅读,能够从正确阅读中终身受益。

  3、适当鼓励引导,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养成学生在阅读中自觉、专心思考的习惯。利希顿堡说:“读过书的人们记得不多,是因为他们思考得太少。”可见,读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是没有意义的阅读。因此,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致志,静下心来体会文章的意境;其次,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并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一方面可以把文章精彩优美的语句和片段摘录下来,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在阅读之后的感受或仿照文章的思路模式等进行习作,运用文章里新学到的词汇进行遣词造句等,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储存和积累,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要提高阅读能力,仅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时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要注意适当介绍符合小学生接收水平并能引起他们阅读兴趣的读物给他们阅读,从而使他们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有所收获。

  总之,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意识的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

  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具体的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靠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中心内涵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有些东西是学生没有见到过,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去想象,就会导致他们的脑海中很难有具体的画面出现,久而久之,就会刺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将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到过的东西通过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全面感受,当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也就很自然、很乐意地跟着教师的节奏继续学习下去。

  例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将电教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去观看这样一个视频: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然后在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真地去看、去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接着再巧妙地引出下面要教学的内容,然后再配合相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地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让学生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也利于引起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假如教学条件比较有限的话,教师也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剪纸、道具或者是实物,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景或者模拟的情景中去学习、去感悟,进而将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视、听能力,让学生在画面的引导下入境动情,形象地去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智地进行思索,动情地去描绘相关的内容,逐渐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

  例如,在教学儿童诗《春姑娘》这篇文章时,为了将学生童真的心激发出来,让他们去领悟春姑娘的美丽和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教学内容,然后再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进行教学,再结合《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作为主旋律,将学生快速地带入到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当中,为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奠定好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和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些都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既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洗礼。

  三、品位重点句子,激发学生情感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如果只是简单纯粹地让学生阅读文章,走马观花,教师在教学时也是平平淡淡的态度,为了教而教,学生也会平平淡淡地去读,为了读文章而读文章,这样的阅读教学肯定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古人有曰: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能对名言警句熟视无睹,如果只是单纯地一带而过,单一又循规蹈矩的话,这样的教学结果也只会更加呆板木讷,收获平平。就算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如果学生没有投入情感,教师在教学时也没有投入情感的话,自然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同样也无法让学生融入到文章构造的意境当中,这样的阅读教学肯定也不可能打动学生的心,更谈不上受到熏陶了。因此,要想阅读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首先需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将一些好词好句都摘抄下来;将一些名言警句等都摘抄下来,把读过的一些优秀的文章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哪怕只是几句,只要是当时读书时最真实的内心感受都是可以的。当然,习惯成自然,只有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文本当中,并同生活实际产生必要的联系,那么他们的情感也会有波动,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逐渐得以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学生表情达意的有效工具。理解语言,既需要学生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真正地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一些文章中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在阅读中感悟作品的语言,对学生来说也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例如,在教学《草原》这篇文章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播放一些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一些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等,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都能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内容时,要抓住景物去品词句,先读出感受,然后再读出情感,从而再去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怎样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再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在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去反复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感悟作品内容,既能加深他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将这门艺术发挥到极致呢?这就需要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技巧,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以教学理论作为指导,然后再结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做好准备,进而再为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3

  在小学中高年级段的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在小学中高年级段的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得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 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这点上深有感触,对于小学四、五、六学段的孩子而言,他们目前注意力还达不到高度集中,看书只能是三分钟的热度,所以我认为先建立浓厚的阅读兴趣才是关键点。

  (1)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首先,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选读法、浏览法、通读法、跳读法、精读法……而不同的阅读方法适合不同的孩子。其次,确定好自己孩子的阅读方法后选择感兴趣的读物也是关键点。很多家长都会让老师推荐书籍,但不一定是你的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如果看不感兴趣的书籍就等于是在浪费时间,适得其反。选择孩子喜欢的书才是王道。

  (2)有效开展阅读类活动

  作为老师,我们应抓住现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阅读活动。例如每周组织一次“周读书比赛”,请孩子们上台去朗读,老师应抓住机会进行点评,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此外,还可以分组分享一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对该文章进行赏析,老师做为评委,为每组发言的孩子进行点评。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如何去阅读,如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促动全班同学的阅读兴趣,而且更能够通过此类活动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3)创造阅读氛围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时刻需要营造阅读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会涉及到课外的很多故事,我们可以诱导学生的阅读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但阅读氛围仅限于学校老师的营造是不够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也非常的重要。所谓“书香门第”,其实“耳濡目染”是非常有必要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点也没错,父母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起到表率和示范作为,而且会对学生起到指导和启发作用。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重点不外乎也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可见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那么阅读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学会字、词到句子的练习

  要想更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务必从 “字”到“词”,再到“句子”去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再勾划出整段句子去分析它的意思,想一想在整文段中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子非常的重要,它将决定着我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2)结合教材,拓展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之前有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书,那么看跟他们年龄不相关的书籍,也是不支持的。阅读需要联系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当前阶段的书籍是关键。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不会有好的效果。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应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现在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谈以下看法:

  (1)培养查阅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放一本字典在旁边。一旦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或者不认识的字,第一时间翻字典,并在文中批注。

  (2)在预习课文中培养阅读

  在每次上新课文之前,要求学生提前朗读新课,将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便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课。坚持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但能让孩子们提前掌握部分知识,而且在上课的时候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的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中遇到问题,引导学生提前做好问题笔记。

  四、 阅读自主性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都是一味地注重“教”,一味地按照教学目标来完成,而忽视了阅读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们自己去读、去品、去体会。总之,培养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很有意义的,对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丰富学生视野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相关文章:

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09-27

英语阅读教学反思07-03

有效谈判技巧09-06

有效的面试体系07-12

防台风的措施08-04

中暑的急救措施07-11

班级管理措施07-10

超市销售措施08-18

投资控制的措施08-13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