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参考

时间:2022-07-02 20:18:39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参考

  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 “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明朝中后期 “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参考】相关文章:

从审美媒介演变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兴与衰论文07-03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7-0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4-22

中国传统文化07-07

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德03-24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范文07-04

中国传统文化02-03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文02-27

中国传统文化口号11-25

中国传统文化 论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