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吆喝》课堂实录
一、引入“吆喝”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是老北京的几处风景。有人说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也有人说,只要在京城胡同遛上一圈,就等于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馆。如果用两个子来形容北京的特色,你会用哪俩字?
生(自由地):古老、沧桑、悠久等
【师】对!都挺概括的。也有人说是“京味儿”,比如北京人的那张嘴呀,就挺有“京味儿”的,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说。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板书]。
【师】(转身随口问)什么叫吆喝?
生(较齐、响亮):叫卖的声音。(导入环节,由学生直观的思维到“概括”的抽象思维,而概括又是思维中的核心要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二、初读“吆喝”
【师】课前大家都已经读过课文了,现在,让我们再把课文浏览一遍,找一找课文里都叫卖些什么物品,请用圆圈将他们一一画出来。(对学生的要求具体,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生阅读课文)
【师】你发现了哪些物品?(这一问题很简单,这在开课的时候,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后面上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生1:大米粥、油炸果、青菜、花、馄饨、硬面饽饽
【师】专找吃的。
生2;还有烤红薯、青菜、小金鱼儿、蛤蟆骨朵儿
【师】差不多也还是吃的。
生2:还有乞丐、荷叶糕。
【师】大家找得很快哦。玲琅满目的商品真是应有尽有。借用《口技》里的一句话,形容?
生(较齐):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老师很关注学生语言的迁移运用。)
【师】老北京的吆喝多,涉及的行业广。据老人们说,老北京有整整368种吆喝。北京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门口置办各种生活必需品。在课文第四段里,作者用了一个精辟的比喻来表现这一现象,他是怎么比的?一起欣赏一下。(教师善于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要是让学生换一换,那么对言语的情境性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生(简单看了一下,顺口就陆续读了出来):“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
生1:我觉得作者采用这个精辟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将吆喝的商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的特点表现出来了。
【师】吆喝涉及这么多内容,课文却杂而不乱,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么多物品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行文的思路,而且又在前一问的基础上进行的,很有意义,这也是读懂文章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生1:我觉得作者是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写出来的,比如课文第4段写到了“从早到晚”,第五段写早上的,第六段写晚上的。
【师】仅仅是从早到晚吗?
生1:还有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比如课文第十段。
【师】其实,将两位同学的观点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出作者有意安排了什么顺序?
生:时间顺序。(看到众生点头。老师不再纠缠于此,只是提示同学划出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即停。)(让学生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很重要,有阅读策略的渗透。)
【师】这一种种物品,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老师有意识要让学生形成整体阅读感受。值得很多老师学习。)
生(自由地):热闹的北京城、繁华的北京城、幸福的北京城等。
【师】大家的感悟力想象力真强,初读课文,就读出了——热闹的街巷,丰富的物品,北京人的早晚四季的生活场景。的确,读吆喝就是读市井生活、读吆喝就是读市井风情。市井风情[板书]。
三、三读吆喝
一读: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
【师】:文中哪一类物品的吆喝介绍最多?
生:(齐说)吃的。
【师】是呀,关于北京特色小吃介绍的最多。不奇怪,民以食为天嘛。据说,老北京光小吃就有六百多种,流传到现在也还有一百多种。
生(好多在惊叹):哇
【师】对啊,有机会快到北京城去,也许以后再想吃到这种风味儿小吃就难了。
【师】现在,请大家暂时收收心,先进一步来品读吆喝的滋味。请同学跳读课文,用波浪线或记号笔画出关于吃的吆喝词,再看看,哪一句吆喝,让你一听,就直流口水了?(让学生以“感觉”来体会文字的美,真好!)
生1:我最想吃的是荷叶糕。因为我喜欢吃甜甜的,软软的东西。
【师】那就卖一次吧
生1:一包糖来---荷叶糕!(忽高忽地的特点不太到位)师暗示他尝试一遍,结果吆喝得比较成功。
生2:我喜欢炸豆腐------
生3:我喜欢栗子味的白薯。因为这两样东西我都喜欢吃,这样我就可以只吃一样东西,花一样钱就尝到两种口味了。
【师】真是精明的女人。精打细算,没什么不好!
生4“馄饨——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皮,大大的馅,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
【师】呵呵,热腾腾的,晚自习以后吃上一碗的话,多美!
生5:“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我喜欢这个,但是不知道叫什么。
【师】哦,好奇,尝鲜的心理。为什么让你流口水?
生5:这段吆喝里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我觉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师】嗯,口感也酥脆,介绍这么具体,吃了放心。
生6:我喜欢买小蝌蚪。
同学笑着指出:要找吃的!
【师】呵呵,看在作者曾经把它给吞了的份上,就让你说吧。
生6:我其实是喜欢玩笑蝌蚪。
生7:“喝了蜜的大柿子。”很甜。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甜?
生7:“蜜”字写出了甜
【师】除了甜还能读出什么?还有哪个字用得特好?
生7(其余同学也附和):“喝”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
【师】厉害!一个字就品出了味甜、汁多、个大。能不能试着读读,读出味甜,汁多,个大的味道来?
(生试读、师点评、生再读)
生8:“烤白薯哇,真热乎!”课文里说了,北京冬天很冷,卖烤白薯的喊一声热乎,又能吃又能暖手。
【师】烤白薯这么诱惑人?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诱惑。
(齐读烤白薯这一段.)
【师】哪些字要重音读,以便让人感受享受一般的感觉?
生(齐):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师】对,重音用得好,真有被诱惑的感觉。
【师】(自言自语一般)奇怪,我最喜欢的葫芦怎么就没人卖!
生9:“葫芦——刚蘸的!”让人想到这葫芦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
【师】不同的吆喝人,方法不同,用词也不一样,课文还有一处也是说葫芦,老师觉得也很让人眼馋呢。
生10:“葫芦——冰塔”用了一个比喻,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
【师】不错,这种感觉是从哪个字品出来的?
生齐答:冰
【师】那还有一个字呢?
生11:“塔”,写出了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
【师】其实在老北京厂甸的葫芦儿,卖葫芦的还有这样吆喝的,“葫芦——扛串儿……”看,这可真是老北京才有的特色风味儿,特色风情呀。
【师】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不时借个比喻、拟人、来点夸张;不仅写味儿、还写形状、写色彩。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这些诱人的吆喝,老北京人可不是读出来的,他们是……(这里的总结很好,要是这些总结词在前面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渗透的意识更强,那么教学的效果应该会更好。吆喝不只是的文字的艺术,还有“声”的艺术,但是这“声”的艺术可以与前面融合起来教学。)
生齐:唱出来的!
【师】可不,他们除了在语言上下功夫,还在声调上花了不少心思,文章多次提到“唱”出吆喝,你看作者是怎么写他们唱的?
生1、有的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
【师】音色音高的变化。
生2、最起码也得像戏剧里半说半唱的道白
【师】运用唱腔。
生3、得力气足嗓子脆……
【师】这可真是一种本事。
生4、合辙压韵。
【师】诗般的韵律,音乐的美感。
【师】想不想听一段正宗的北京吆喝?
生:想
师当堂播放相声《改行》里的段子。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唱歌一般的吆喝声,比如说------你也不妨来试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老师和学生一起回忆本土吆喝。(有人说阅读就是要从文本中读出自己,读出生活,老师的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来设这环节的。)
第一章(丽水话版本)纸板箱,烂铁有否?
第二章(普通话版本)收购旧冰箱、旧彩电、洗衣机、空调、电脑------
【师】呵呵,怎么听去有点像是恨不得用几块钱就一卡车把你家的电器全运走似的。
(哄笑,学生继续吆喝了几样。)
【师】怎么样?都不赖吧?
(生点头笑,称是)
【师】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真让我们惊叹。在作者眼里,这些吆喝人俨然就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吆喝不只是简单的叫卖声,此时在你听来,这吆喝是什么?
生1: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是体现北京人性格特点的艺术。
生2:有老北京的京剧味,就象一首歌。
【师】:英雄所见略同,所以作者一开篇就把它比作什么?
生:比作声乐的艺术
【师】对,品读吆喝,就是品读声乐艺术[板书]。
二读、体察吆喝人的生存状态
【师】这些声乐艺术的创造者,既不是明净雅居中舞文弄墨的专业作家,也不是璀灿灯光下引吭高歌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是群什么人呢?
生:小商贩
【师】他们的生活处境是怎么样的呢?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关键词句。
生1:从第4自然段可看出,他们从早到晚,非常辛苦……
生2:从第10段也可以看出来,那时北京冬天,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可这些人还是起一大早去卖东西,可见他们生活很艰辛。
生3:从卖碟片人身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辛苦?
【师】需要强调突出一些词语吗?
生3:沉甸甸……
生4:……
【师】:他们这么艰辛,收入怎么样?
生:不多,收入微薄。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两捆萝卜一个大”一个大就是一个铜板。
生2:“冰棍儿——三分”,一天五十根才一块五。
生3……
【师】:他们从大清早到深夜,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日,走街串巷,肩挑背扛。用心的吆喝也就是多卖两个萝卜,多收入一个铜板。吆喝就是他们苦乐生计的承载。同学们很善于品读文字。从一句吆喝词儿中,就读出了他们艰难困窘的生活处境,读出了他们忙碌艰辛的生存状况[板书]
(很多老师恐怕到这一步也就结束了,但李老师还继续往下走,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这也明确了李老师的课堂走向,体现了立言以立人的观点。)
【《吆喝》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吆喝教学设计08-09
《吆喝》教学设计05-27
吆喝评课稿06-01
语文课文吆喝赏析03-04
《吆喝》课堂教学实录07-04
繁星的课堂实录03-21
《影子》的课堂实录03-24
吆喝课后反思范文1500字06-28
机械摆钟课堂实录07-29
《去年的树》的课堂实录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