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教学优秀课堂实录及课后评析

时间:2022-07-02 20:34:16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鸬鹚》教学优秀课堂实录及课后评析

  一、体会湖面的变化

《鸬鹚》教学优秀课堂实录及课后评析

  (一)朗读课文。简单说说在不同时间里,湖面有什么变化。

  (二)体会湖面的静态。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描写了湖面,找出来读一读。

  2.这一句把什么比作镜子,它怎么会像一面镜子?

  生:把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因为当时没有什么风。

  师:能联系天气,体会湖面的平静,好。平的东西很多,比如墙壁、桌面。要像镜子,还得怎样?

  生:还要很亮。夕阳照在小湖上,湖面很亮。

  师:夕阳照着平静的小湖,湖面水平如镜,多美呀,朗读体会。

  (三)体会湖面的动态

  1.从第二自然段找到写湖面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有了这变化,湖面还美吗?

  生:(有的说)美;(有的说)不美。

  师:美不美,要从词句来体会。看下面的填空:荡起的( )( )的波纹

  课文用哪两个词语形容波纹,形容了什么?

  生:“一圈圈”、“粼粼”。

  生:“一圈圈”形容波纹很多,是一圈套着一圈,很多很多圈。

  生:“粼粼”形容波纹很明净。

  师:(用双手比划波纹由小到大,从里向外一圈圈荡开的样子)想象,这样荡起的波纹像什么?

  生:像开花似的。

  师:像开了什么样的花呢?对着上面的填空,把下面的空填上:像盛开的( )( )的大花。

  生:“一朵花”

  生:“美丽”

  师:把上下两句填空连起来,体会湖面出现了波纹美不美。

  生:荡起的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像盛开的一朵朵美丽的大花。

  师:多美呀!再看浪花,也通过填空来体会:无数的( )跳跃的浪花,像( )的( )花。先体会浪花的特点,再想象这样的浪花像什么。

  生:浪花很亮,闪闪发光。

  师:为什么是晶莹闪光的?

  生:因为夕阳的柔光给照的。

  师:这明亮晶莹的浪花像什么花?

  生:宝石花。

  生:水晶花。

  师:好,把这个句子的空都填上,体会浪花美不美?

  生:无数的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的浪花,像数不清的宝石花。

  师:好,“数不清”与“无数”相对,“宝石花”是对“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的浪花的生动比喻。现在再考虑,变得不平静的湖面美不美呢?

  生:(异口同声)美!

  (四)从湖面的变化,认识小湖的美。

  平静的湖面美,不平静的湖面也美。如果湖面无变化,总一个样子,你觉得怎样,为什么?

  生:就不好看了,让人看烦了。

  生:就没有意思了,因为太单调了。

  师:怎么单调呢?

  生:总是一个样儿,没变化就单调了,不好看了。

  师:说得好。缺乏变化就单调,就不吸引人。课文里的小湖,湖面有静有动,富有变化,使小湖显得很美。

  二、体会鸬鹚的可爱

  (一)湖面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简单说说怎么有关。

  (二)观察图画,联系课文,了解鸬鹚的外形特点。

  (三)体会鸬鹚捉鱼时的表现。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鸬鹚捉鱼的经过,找出来读一读。

  2.你觉得鸬鹚捉鱼时表现得怎么样?

  生:它很听话,渔人拿竹篙那么一弄它就下去了。

  师:渔人怎么一弄,鸬鹚就立即跳入水里了。这里有一根教杆,拿来当作竹篙这里是讲台桌,把一侧当作船舷。谁愿学课文里渔人的样子,让鸬鹚下水。

  生:(表演动作,用教杆在讲台边轻轻擦过。)

  师:真正的渔人这一下不仅轻,还怎样?

  生:快。

  生:熟练。

  师:这轻快熟练的一弄,课文叫作棗?

  生:“一抹”。

  师:从鸬鹚对这一抹的反应,不仅看出它听话,还可以看出它对捉鱼怎么样?

  生:它特别积极,它都等不及了。它站在船舷上像士兵,在等待命令。渔人一抹,命令来了,它马上就跳到水里。

  师:把鸬鹚来捉鱼时的表现和入水的情况联系起来,咱们体会到鸬鹚捉鱼是很积极的。再从它们出水的情况看。把写鸬鹚出水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从它拍翅膀的样子,能想象它要对渔人说什么吗?

  生:“主人,我捉到鱼了,给你!”

  生:“我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鱼!快拿去吧!”

  师:你怎么知道它捉的鱼很肥大呢?

  生:它的喉囊鼓鼓的。

  师:鸬鹚这样主动地帮渔人捉鱼,真称得上是渔人的棗

  生:好帮手。

  生:忠实的朋友。

  3.认识鸬鹚的可爱。

  师:把鸬鹚捉鱼这部分内容再读一读,说说鸬鹚可爱在哪里。

  生:它是渔人捉鱼的好帮手。

  生:它把捉的鱼都给了渔人,它很忠诚。

  师:这是从鸬鹚对渔人这方面说;再从鸬鹚引起的湖面的变化体会。

  生:它一捉鱼,打破了小湖的平静,使小湖有了变化,更美了。

  师:好,鸬鹚的活动引起了湖面的变化,给小湖增添了美丽,这是它可爱的又一方面。

  三、体会渔人付出的劳动和感情

  鸬鹚虽然有潜水捉鱼的本领,但是能这样可爱,又离不开谁呢?

  (一)观察图画,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渔人为训练鸬鹚是下了功夫的。

  生: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一样,要是没训练好,早乱扑腾了。

  师:好,注意透过鸬鹚的表现体会。再从渔人来体会。

  生:渔人没有急着捉鱼。他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师:仔细观察图画,体会渔人怎么悠然。

  生:他盘腿坐在船尾,挺舒服的。

  生:他歪着头,看着平静的湖面,像镜子,还有稻田,一望无垠,他心里很高兴。

  生:他美滋滋地抽着烟。

  师:“悠然”是什么意思,渔人为什么能这样悠然。

  生:“悠然”是自由自在。

  生:“悠然”是悠闲自在。

  生:鸬鹚给训练好了,很听话,渔人才能这样悠然。

  生:他想先别忙,先吸吸烟,待会儿鸬鹚一定能帮我捉好多好多大鱼。

  师:这信心来自平时训练鸬鹚下的功夫。平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这时候才能悠然。

  (二)从渔人使用鸬鹚捉鱼的行动,双方的配合效果看,渔人为训练鸬鹚是下了功夫的。

  (三)从渔人喂鸬鹚的时间、动作,想象他会对鸬鹚说什么,体会渔人对鸬鹚是关心、爱护的,是付出了感情的。

  四、总结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

  点评

  我听过王秀云老师讲授《鸬鹚》这篇课文,又读了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我觉得王老师非常重视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眼,需要教什么就教什么,需要怎么教就怎么教,而不是因袭过去,千文一法。这正是精湛而巧妙的教学艺术的体现。

  教学要有一定的程序。但如果程序繁复且固定化了,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课文本身的特点,不着眼于学生学懂学好,而是习惯于教学步骤的一成不变。不管什么课文,也不管什么学生,总是这么几个教学步骤,堂堂如此,绝无例外。讲读课文也往往是一句句一段段地挨着次序提问分析,不管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总是一段段讲下来。殊不知,凡学生已经理解的或通过自学能够理解的句段,可以放过去或让学生自学。王老师《鸬鹚》这一课的教学,就摒弃了形式主义,合理地安排了教学步骤。

  在教学当中,有些课文可以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入手,有些课文可以从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入手。王老师针对《鸬鹚》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了从指导学生认识课文所介绍的具体事物入手,安排教学步骤,通过逐步地认识事物,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思想认识的。王老师的这课教学大致分为四步:一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湖面的句子,弄清湖面的变化,体会小湖的美丽;二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鸬鹚动作的语句,体会鸬鹚的可爱;三是引导学生理解渔人的悠然、渔人与鸬鹚的默契配合,体会渔人所付出的辛劳与美好感情;四是引导学生理清渔人用鸬鹚捉鱼的全过程,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经过以上几步,学

  生对事物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相应加深。同时学生在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使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了课文,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感教育。

  这课书,如果还是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讲解,那么每一段都要对小湖、鸬鹚、渔人加以分析,势必会使教学显得重复,学生也会感到乏味。而王老师针对课文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极为出色地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我以为,王老师的成功是她深入钻研教材,切实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以及每一个教学步骤以至每提一个问题,每讲一句话都作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的结果。

【《鸬鹚》教学优秀课堂实录及课后评析】相关文章:

《分数除法二》听课后记课堂实录与评析04-22

小学语文二年级《鸬鹚》教学实录及评析07-03

《鸬鹚》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07-04

《鸬鹚》教学设计03-11

鸬鹚》课堂教学实录07-04

《鸬鹚》课堂教学实录07-04

语文《鸬鹚》课堂教学实录07-04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实录及评析07-04

《燕子》教学实录及评析08-04

《伟大的友谊》教学实录及评析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