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时间:2022-07-02 18:48:52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师: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的情景。(投影打出陶渊明的头像)这就是大诗人陶渊明,公元405年,41岁的陶渊明在展转13年的仕途中,终至灰心失望,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弃官,回归乡间,创作了被欧阳修赞颂为“晋无文章,只此一篇”的《归去来兮辞》,辞中流露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轻松愉快和置身田园的无穷乐趣。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我们看这一幅:

  ⑴ 诗人收拾行囊,踏上归途,问路途中,心中欣喜万分。

  ⑵ 诗人到家了,幼子出迎,携子入室,欢畅愉悦。

  ⑶ 闲时坐观云卷云舒,燕雀翔空,林海苍茫,心静如水。

  ⑷ 夕阳西下,抚松徘徊,流连忘返。

  ⑸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农人耕种,一派生机。

  ⑹ 兴致浓时,寻幽访胜,乘舟远航。

  ⑺ 面对清流,吟诗作赋,表露心志。归乡之后,虽然诗人的生活每况愈下,渐至衣食无着,然而诗人却依然生活得陶然自得,并写了大量诗文抒写情怀,表明心志。归乡15年后的420年,诗人又创作了与《归去来兮辞》并称姊妹篇的《五柳先生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五柳先生传》。

  (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呢?

  生:人物传记

  师:那么人物传记会写些什么内容呢?(生答)快快打开书,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了同学们说的那些内容呢?

  生:自由读,朗读,正音,齐读。

  师:陶渊明的诗中曾写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句诗什么意思?(生译)理解得对极了,下面,我们就按照陶先生所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借助课下的注释,再结合同学们的智慧,互相研究,共同讨论来完成“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四人一小组,快快组合,互相商讨,对于共同的难点,把它提出来,我们再一起研究。

  生:学生译文。(疏通文意要讲究方法,不要死抠字眼,要对照上下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译文时,要求互相补充修正,力求照顾大多数。)

  师:大家感觉到了吗?学习就好象爬山一样,独自登山既艰难又寂寞,大家携手,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携手并进,成功地越过了“疏通文意”这第一个坡。现在让我们来一起登第二个坡,看看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文章共2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各自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第一部分,叙事。(叙了什么事?)名号的由来,性格(哪一句写的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还有家贫,爱好。(几大爱好?)三大爱好:读书,喝酒,写文章。第二部分,赞扬五柳先生的精神。(采用什么方式赞颂的呢?)引用黔娄之妻的话。

  师:本文正是按照史传的体例写的,有传,有赞。第一部分是传,主要用于概括人物生平,第二部分是赞,主要用于评价人物品格。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第二个坡顺利通过。现在我们来攀登第三个坡,这个坡有点陡,同学们要加把劲,有信心吗?我们来看大屏幕:品位语言──研赏“不”字,初识人物形象: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好读书,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曾不吝情去留

  下面我们就分组来讨论研究一下,在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呢?每组可以就研究一个句子,也可以研究两个或全部。注意一点,把句子放到文中,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生:研究发言

  师:总结一下,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体现出了什么性格?用词语概括一下。

  生:不慕荣利,洁身自好,安贫守志,安贫乐道,心胸开阔,耿直率真。

  师:晋宋时期,讲究门第,可先生却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详;世人都羡慕名利,害怕贫贱,追求富贵,可先生却不慕荣利;世人好读书,是为名利所驱“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而先生却好读书,不求甚解,写文章却自娱。家徒四壁,却安然自若。世人有的,先生却“无”;世人津津乐道的,先生却不屑一顾,处处显示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文中用了大量的否定句,正象钱钟书先生所评价的“不”字为一篇眼目,写出了先生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与众不同,坦率耿直,确是真名士自风流。从“五柳先生”的品性上看,其实“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是诗人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现在我们一路跋涉,已经登上山巅,见到了这位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隐士陶渊明,对于陶渊明这种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我在备课时与其他老师也探讨过,但众说不一,不知同学们怎么看呢?

  生:讨论

  师:回忆周敦颐的《爱莲说》最后一段还记得么?齐背。文中列举了几种人生态度?

  生:列举了三种人生态度:一种是追名逐利,作者对此持鄙夷态度;一种是积极入世,这是作者极力追求的;一种是消极隐退,谈泊人生,作者对此持理解态度;就像陶渊明。其实陶渊明在青年时期也曾有过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也曾写过《读山海经》、《咏荆轲》一类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但在屡屡碰壁,不遇明君的境况下,采取了这种消极隐退,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在那种污浊的社会中能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确实也不容易,但放在今天,就不太值得提倡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段话,这段话把诸子百家的思想做了一个精妙的比喻:你乘车遇到一个小偷,教育他,这是儒家的做法;揍他或揪他去派出所,则是法家的做法;假装不知道,这是道家;忍让宽容,这是墨家;不为所动,是佛家。咱们对照一下平时的行为,你属于哪一家呢?我们又应该按照哪一家的做法来做呢?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就以此为话题,课后写一则小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虽然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在今天不值得称道,但他的文章却是千古一绝,堪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最后,我们再来一起品味一下,齐读结束。

  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东晋)

  不慕荣利 ╲

  安贫乐道 ── 真名士自风流

  耿直坦率 ╱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07-03

《五柳先生传》的优秀教学设计07-04

五柳先生传语文课堂教学实录07-04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07-03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07-04

八年级下《五柳先生传》评课稿07-24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06-24

跟柳传志学面试技巧07-13

五柳居07-11

繁星的课堂实录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