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问题与改革对策论文

时间:2022-07-02 19:42:34 公共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问题与改革对策论文

  摘要:为了切实提高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该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主要存在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切实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问题与改革对策论文

  关键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1].为了更好地解决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1 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共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尤其是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学校深入分析,从而切实提高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生的人才质量。

  1.1 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黑龙江科技大学普遍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生人才的培养定位为专门从事公共管理部门的人才。这种定位把硕士生的培养完全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导致他们在就业时可供选择的岗位也少之又少。而一些重点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则是倾向于培养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硕士生多方面的能力,以至于在择业时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就会很多。该校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不仅在学术上和重点院校没有竞争力,而且在就业的广度上也落后于重点院校,导致我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该校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和本科生基本上趋于一致,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课程设计都是偏向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虽然设置了公共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但是大部分课程都过于陈旧,已经不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当地公共管理部门的需要,从图1中对公共管理硕士对课程前沿性评价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只有20.7%对学校课程的设置非常满意,大部分同学对学校课程前沿性的评价还不是很满意,说明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而学校安排的课程大都是专业课程,忽略了对硕士研究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使得有些毕业生虽然在学术上有很大进展,却缺乏必要的德育素养,导致社会认同度低。

  1.3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从对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个培养方案来看,并未设置对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从图2中可以发现,讲授式教学方式占整个教学的70%,而实践式教学仅仅占3.5%,这些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了我校对于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而且我校公共管理专业硬件设施相对薄弱,既没有校内实践基地也没有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外部条件也导致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差。因此这部分硕士研究生既缺乏创新能力又没有实践经验,导致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往往没有本科生占优势。

  1.4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公共管理专业本身就起步较晚,所以师资水平相对薄弱。对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师而言,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临时进修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所以其公共管理专业的知识相对欠缺。大部分教师可能没有在公共管理相关部门工作过,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使整堂课下来,同学们感到枯燥乏味,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该校公共管理专业缺乏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少,教师职称评定相对较低,使整体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2 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学校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对目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在深刻剖析了问题背后的主客观因素之后才能为问题的解决找到出口和方法。

  2.1 趋同化

  克拉克曾经断言:“实施高等教育的最差办法就是把所有的鸡蛋都往一个篮子里装-高等教育最忌讳单一的模式[2].”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上都趋于同质化。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忽略了实践应用能力;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设置,学科专业无特色。黑龙江科技大学由于基础薄弱,为了增强其竞争力,盲目扩大学校规模,增设一些无关紧要的专业,导致的结果是学校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学术上落后于重点大学,在技术上落后于高职高专院校。

  2.2 封闭性

  公共管理专业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整个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分不开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人为地把它们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割裂开来。如果公共管理硕士专业脱离了社会,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需要。然而,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完全与社会脱节,在专业设置上没有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不仅会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

  2.3 短视性

  黑龙江科技大学由于起步晚、发展慢,所以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其他高等院校。为了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不惜一切代价搞科研、投入大量资金扩大学校规模。为了迎接评估,学校大量招聘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完全没有根据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的需求招聘相关专业的老师,而仅仅是为了评估只招聘高学历的老师,导致在评估之后,这些老师在学校没有合适的专业开展教学,或者即使他们担任教学,往往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给予学生实践指导。学校的这种目光的短视性,一切以学校的利益为重的思维模式会严重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

  3 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针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经过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对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对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一系列的改革,能切实提高硕士生的质量,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部门服务。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是一个学校的方向标,能指引学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该校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应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制定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针对该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不足,吸取国外和重点高校在公共管理专业方面的优势,不断优化,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发展的独特的培养模式,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优势,使他们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部门服务。

  3.2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从图1中学生对课程前沿性的评价中可以发现,只有极少数人对学校课程前沿性的设置比较满意,而大部分人都不太满意。所以学校对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课程应该体现出前沿性。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区别对待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区别。应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他们应该学习更深入的研究和接触最新鲜的东西,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学生和导师可以一起探讨、研究对新领域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进行学术报告。另外,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生来说,德育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校要重视硕士生的德育教育,让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历史使命感[3].

  3.3 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培养

  从图2中对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可以发现,黑龙江科技大学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延续以往的以传统式教学为主,学生听,老师讲的方法,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所以该校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开展创新竞赛,让他们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拓创新思维。另外公共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学校要加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开设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只有学生具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上文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师资队伍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该校青年教师的比重较大,实践经验少;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占整个学校的比重较低,而且正高级的人数仅仅有一人,导致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学校应该引导教师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对于实践经验少的老师,应该定期安排他们去公共管理相关部门参加培训,通过定岗工作,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还可以安排优秀教师去国外学习,然后开展“出国留学教师经验分享及国外课堂教学模式借鉴”活动,这既能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也能优化学校公共管理硕士生的课堂改革[4].另外,可以安排公共管理部门的优秀人员担任有关实践课程的指导,切实提高学校的师资质量。

  由于公共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历史较晚,国内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相应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所以还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盲目跟风,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偏差;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没有体现出与时俱进;过于强调理论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师资队伍不够强大。对于公共管理硕士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过国内外的经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切实提高师资队伍质量。通过对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会切实提高我国研究生的整体水平,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提高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07.

  [3]徐子东,王国辉。以就业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3(5)。

  [4]葛秋萍,李淑芳。公共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l2):53-56.

【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问题与改革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物流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论文07-03

医疗收费票据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07-04

公共管理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模板07-04

煤炭物流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07-04

社保基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03-04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07-04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07-04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的论文07-03

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07-04

新时期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