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崂山道士》课堂实录
师:上课了,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读一遍《崂山道士》。”
生:(朗读了一遍)
师:读得不错,有几处错误,如竞饮先釂的釂字读jiào。好,现在我们要借插图学文言文。请翻开导学案,甲图是现在教材的插图,乙图是将要印刷的下一版书的插图。请通过分析各个细节来说甲图乙图讲什么对应书本哪处细节。再翻译解释。先说一下甲图。”
生1:(进行讨论并记录)
师:请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一人指出一处细节。
生2:如文中第三段,以箸变嫦娥。
师:还不够准确,这应该是变出嫦娥后的情节。谁能来帮帮忙说得更准确些?
生3:应该是嫦娥从月宫中下来。
师:不错,所以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找对点。
生4:如文章中提到的桌上有摆放果品。
生5:我认为嫦娥画得比较小。
师:同学们来说说,应该画大吗?
生6:图中画的应该是嫦娥还没到地上,文中写到“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到地上嫦娥才变大。
师:不错,所以要注意时间的对应。
生7:如文中写到的“三人大笑”和“纤腰秀项”。
师:观察图片,确实符合文意。
生8:如,见二人与师共酌。
师:这也是一点,同学们要边写边记。往细节处去发现,接着找!
生9:比如嫦娥身上穿的衣服就是跳霓裳舞用的。
师:你见过霓裳舞?会跳吗?
生:(笑)
师:其实霓裳舞失传已久,图中画的不过是一般的舞服。
生10:如,“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几案上也有一壶酒。
师:这符合生活情境。
生11:如“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师:可见画家描绘详细。
生12:客人手边只有一只筷子,另一只筷子变成嫦娥了。
师:这说明画家极为细心。
生13:如,他们都坐在蒲团上。
师:蒲团是道观里的日常坐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人在饮酒作乐时,摆放的是案几。这也是符合文意的一点。请看乙图,作为下一版本的插图,一定有可取之处。
生:(进行交流并记录)
师:请组长推选同学发言。
生14:乙图反映大家都看到道士与三位客人饯别的情景,体现了王生偷看法术,“王窃欣慕”。
生15:桌子上并没有摆放果品和酒。
师:观察时要借助想象,但我们按原图说话。
生16:从图上可以看出三人“不胜酒力”的醉态。
生17:道士独坐。可见其他人都离开了。
生18:如,纸圆如镜,月宫中的三人站起来告别。
师:不错,和刚刚那位同学理解的“醉态”有所不同。
生19:文中写到“如影之在镜中”。以及图上的王生是采樵的打扮。
师:书生有书生的打扮,樵夫也有樵夫的打扮。
生20:图中眉毛胡须都看得很清楚,可见“光鉴毫芒”,“须眉毕现”。
师:画家有他的匠心所在,如果你们是编辑,会觉得哪一幅画更好呢?
生21:我认为乙更好。主人公是王生,图中他的脸上流露羡慕之情,这也体现了道士的神通广大。
师:只有一位同学这么认为,看来异端也有权利!其实,乙图是十年前的插图。究竟为何被甲图取代呢?说明存在着问题。请同学们指出来。
生22:文中写道“做蒲团上”,但是道士却坐在凳子上。文中写到饮酒时用案几,图中却是方桌。
生23:“剪纸如镜粘壁间”,应该贴在墙壁上,但图中却贴在了门上。生24:嫦娥跃登几上,说明案几不高。但三人却没有大笑。
师:此时已是为客人饯别的时候,所以没有“三人大笑”的场景,应该注意时间。
生25:月中是圆桌,月下却是方桌。“三人移席”,桌子的形状应该相同。
生26:道士应该是素发垂领,图上却是挽起来的。并且“月宫”没有体现。
师:文章的意思应该是在月中,没有具体的说明,值得我们质疑、商榷。
生27:道士应该是白发的,但是图上却是黑发。
师:为了让我们看见道士的头发,画家刻意这么画,难道要画成黑脸白发?
生:(笑)
生28:道士应该戴大道观,月中有一人是道士,但却没有画出来。而且月中的三人都比较年轻,不像是老道士。
师: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人的形象几乎一样,没有区分。
生29:文中写案几上有果品,但画中没有体现。
师:有或无,要靠想象。
生30:月中没有酒壶,而且为什么三个人要用五个酒杯?
师:不错。
生:案几低矮,应该和蒲团配合,不应该用凳子。
师(总结):看他画的是桌子,应该是案几。坐的应该是蒲团,而不是椅子。一般来说,门对面是没有门的,乙图非常奇怪。如果出现多处插图错误,就要来改正插图。我的学生当年为语文编辑社写过一封信,然后第二年就改了插图。现在你们要为语文编辑社写一封信,找出三处错误,字数400字左右。注意一下书信格式。我们要做到敢于挑战权威,要主动积极与权威偶像联系,要敢于炒作,表现自我。好,课就上到这里。
生:(起立)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崂山道士》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崂山道士读后感03-31
《崂山道士》读后感02-23
美丽的崂山作文03-07
经典传说故事:崂山茶07-09
繁星的课堂实录03-21
《影子》的课堂实录03-24
关于崂山茶的传说故事07-09
机械摆钟课堂实录07-29
《去年的树》的课堂实录07-04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