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伦理学角度探究公益广告英汉互译策略论文

时间:2022-07-02 21:57:41 广告/媒体/文化/培训/咨询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翻译伦理学角度探究公益广告英汉互译策略论文

  【摘 要】公益广告是非盈利性的,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用来宣传某种道德风范、观念或行为准则,以提醒警示民众、普及某种知识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好的公益广告不仅在本国流传,还会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和道德观。本文基于翻译伦理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部分公益广告英汉翻译的分析,探究其英汉翻译策略,为人们对公益广告有更好理解,以及得到更广泛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翻译伦理学角度探究公益广告英汉互译策略论文

  关键词公益广告;翻译伦理学;英汉互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261-02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广告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广告种类繁多,若以传播媒介来分,可以分为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等。若以广告的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而公益广告就是属于非商业广告的范畴。与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以宣扬有利于人类和社会的观念为己任,以维护社会安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目的,具有观念性、导向性、针对性、通俗性、说服性、艺术性的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交流日益繁多,公益广告常常会在各国之间流传,并翻译成符合目的语国家文化的语言形式,这对我国公益广告的翻译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在翻译伦理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探讨公益广告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一、翻译伦理学

  法国文学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最先提出“翻译伦理”的概念,美国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在翻译中保存原文里语言文化差异的“异化”主张。而国内学者吕俊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学概念,首次提出了“翻译伦理学”这一概念。翻译伦理学以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学为哲学基础,以普遍语用学为语用原理,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阐释视角,为具体的翻译实践规定了合理的道德规范。

  普遍语用学有三个有效性原则,即断言型的言语行为作为相互作用式的运用,要求陈述的真实性;规制式的言语行为作为相互作用式的运用,要求正确性或得体性;表白式的言语行为与自我表达运用相关,要求具有真诚性。这三个有效性原则在翻译活动中体现为:第一,译文要具有客观性,能再现原文的意思;第二,要关注各主体间的对话关系,让译文恰当得体,具有可接受性;第三,在客观性的基础上处理原文,不曲解原文意图。

  交往理性下的翻译活动各主体要同时遵循上述原则要求,翻译行为才能顺利进行,达到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理解与认识,协调彼此的行动,使之具有更好的翻译效果。翻译伦理学的出现,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翻译界提供了普遍适用的理论基础,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公益广告的翻译。

  二、翻译伦理学指导下的公益广告翻译策略探究

  公益广告在国外起步较早,特别是电视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美国、法国等全国性电视网,后来一些国际性或全国性组织、机构开始发布公益广告。而一些大公司也将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结合,借此宣传公司形象。

  在我国,公益广告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汲取国外优秀公益广告经验的基础上,也与中国特有的文化理念相结合,不仅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中频繁出现,各大城市的公共场所等也十分常见,对于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劝说作用。

  为了在两种文化间搭建合理的交流平台,让公益广告起到呼吁或警示的作用,我们不仅要充分了解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还要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翻译伦理学的三个原则,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许多公共场所的公示语,或者带有政治色彩的公益广告,都可以直接翻译,并保留原句的修辞和句型结构。例如,美国有一则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图片上是一只鸟的尸体,其腹中满满的垃圾暴露出来,画面令人震撼。图片旁边写着“If you dont pick it,they will.”中文翻译为 “你不捡垃圾,它们会捡。”通过直译,衬托了图片的寓意,足以把源语的意愿表达出来,确保了译文的真实客观性,也起到了警示人们保护环境的作用。

  再有,医院、商场或者是学校都会有“小心地滑”的标志,应用较为普遍的翻译为“Caution!Wet floor”,此翻译不仅把中文原句翻译出来,使译文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接受性,还在“caution”后面加入了感叹号,加强了语气,起到了更强烈的警示作用,体现了译文的真诚性。

  (二)意译。在译者直译会无法充分表达原意时,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一般是需要改变句式或修辞,传达原文的含义和精髓。例如,“Help before its too late”是国外一条呼吁人们学习急救手段的公益广告,而如果直译为“在太迟之前去急救”,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译者将它意译为“不要等到太晚了才后悔,请接受急救训练”。译文保持了源语的客观性,也在此基础上补充了隐含信息,将原意向人们表达清楚,使之具有普遍接受性。

  国外一条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广告“The longer a child with autism goes without help,The harder they are to reach.”若将其直译为“越久不帮助自闭症儿童,就越难以靠近他们。”这种表达方式不太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且没有表现出自闭症儿童需要治疗的信息。若意译为“自闭症的孩子越早接受治疗,越容易走近她们。”则充分表现出原文呼吁给予自闭症儿童治疗的主题,保证了译文的客观性和普遍接受性,传达出广告原文的真正含义。

  (三)信息转译。有时,因为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较大,为了在这些差距较大的不同文化中实现接受者的相同反应,需要对译文做一些调整,而信息转译策略就是在翻译时,将源语的信息进行改写,使之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或句式习惯相契合,产生相同效果。例如,在国外的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大多使用“priority seat”标识来提醒乘客为“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方便的人士讓座。而在国内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同样有为行动不便人士设立的专座,并带有中英文标识。对“priority seat”的翻译有“老弱病残孕专座”“优先座”“礼让座”,以及“爱心专座”。比起前面几种翻译,“爱心专座”的翻译具有客观性,且更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的特点,不仅照顾了行动不便人士的感受,也照顾到了让座人的感受,因此这种表达也具有普遍接受性。同时,让座的标语在理解上从义务层面转变为美德层面,与英文原意对应,具有真诚性。

  三、结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与各国间的交流也日益加强,很多国外的优秀公益广告也通过网络或电视、广播等传入中国。不管是汉语公益广告的输出,还是英语公益广告的传入,公益广告翻译的质量都将大大影响其在公众间的传播效果。

  公益广告的翻译质量,不仅能体现出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和素质,还会影响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翻译人员应带着负责任的态度,不在“小处”上随便。

  而翻译伦理学为公益广告的英汉互译提供了规范性指导,既有利于提高译文的质量,让公益广告产生的效果更理想,也能为人们对公益广告的理解和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而在对外传播公益广告时,能更好地展示中国良好的文明形象。

  参考文献:

  [1]Anthony Pym. Introduction: The Return to Eth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J].The Translator, 2001,7(2):129-138.

  [2]蒋磊.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的语用翻译[J].中国翻译,2002(5).

  [3]李韬放.电视公益广告的特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

  [4]刘婷,李炎.翻译伦理观照下英语广告语的汉译[J].外语学刊,2016(2).

  [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别塔的重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6,212-214.

  [7]申连云.尊重差异——当代翻译研究的伦理观[J].中国翻译,2008(2).

  [8]吴云,潘敏.从翻译伦理学看汉英广告语翻译[J].科技信息,2009(1).

【从翻译伦理学角度探究公益广告英汉互译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探究12-13

探究创新思维与设计哲学论文07-04

幼儿舞蹈教学的童真与童趣探究论文07-04

儿科多媒体课件设计探究论文07-04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探究论文07-04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03-07

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7-04

植入式广告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07-04

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探究论文07-04

倒置式模式在市场营销教学的探究论文07-04